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金融论文 发布时间:2011-10-17浏览:94次
摘要:随着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转制,国内原有的金融学科体系的问题已经突显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学和研究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要。金融教学与研究如何适应金融格局的变化和支持金融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金融学界需要持续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西方微观金融理论的发展探索我国金融学科发展模式的选择问题。
关键词:微观金融学,金融学科,一级学科
一、西方微观金融理论的发展
随着金融全球一体化、信息化以及不稳定性的加剧,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作者罗斯概括了“Finance”的四大主题,即“有效率的市场”、“收益和风险”、“期权定价理论”和“公司金融”。其观点主要侧重“Finance”对微观内涵及资本市场的特质的界定。全球范围内,金融学基本上形成了三个学科支系:微观金融学、宏观金融学以及由金融与其他学科互渗形成的交叉学科,微观金融则是新世纪金融学的研究重点。
20世纪50年代以前,金融学基本处于对事物的定性分析,以供求均衡的方法解决在确定条件下的金融决策,可称为古典金融理论。20世纪50年代后进入现代微观金融理论时代,金融理论逐渐从宏观的抽象理论描述转向市场化研究,金融学愈来愈工程化、技术化、实证化、微观化。现代微观金融理论的两块基石是均值——方差模型和EMH。现代微观金融理论经历了三次革命:期权定价模型、M—M定理(公司金融结构理论的革命)、CAPM和APT(资产定价理论的革命)。20世纪70年代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基础、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为支撑的标准金融理论成为当代金融理论的主流和范式。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提出“金融工程”的概念,1988年,金融学家芬纳迪(D.Finnerty)基于公司财务对金融工程做出了较为完整的解释。
二、 我国金融学科的发展现状
在金融学的三个学科分支中,我国金融学科侧重宏观金融学。金融学科长期以来都是以货币银行学为核心,金融理论以货币理论为核心,主要是围绕政府金融政策的制定、解释和实施效果等进行研究。与此相适应,针对银行体系的货币金融研究成为金融学绝对主导。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货币、信用与银行三大块:从实际的教学与研究实践来看,金融学专业的主要对象是货币经济学(包含货币起源、职能,货币供求理论,货币政策理论与操作)、金融机构及其管理(其中最主要的是银行的运作和管理,包括银行的计划、财务、人事等方面)以及金融市场的运作(强调金融市场的功能性因素,忽视其对微观主体如公司和个人投资者的作用)。
在当前的金融人才市场中,需求方的结构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社会大量需要懂得金融市场运作、掌握现代金融技能的经营者,而非掌握宏观金融理论的政府管理者。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工商企业的财务部门都成为金融人才的主要需求方,这就要求我们要将金融教育从宏观金融转向微观金融,以适应金融人才的社会需求。
三、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启示
首先,应将金融学科设为一级学科。我国的金融学科设置现状是金融学分散在经济学、管理学甚至数学等学科当中,各金融学科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合作,各院校教学内容区别很大,不同类别中的金融学教学内容也各不相同,教学和学生质量参差不一,这与现代金融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要求不适应。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设置与管理办法》规定,一级学科是具有共同理论基础或研究领域相对一致的学科集合,须具有确定的研究对象,形成了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研究方法。鉴于目前在我国设立金融一级学科的条件已经具备,设立金融学一级学科已迫在眉睫。
其次,应调整课程设置,以微观金融学为主。金融学科体系应以公司财务学、投资学、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学、金融机构学、国际金融市场学、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学等课程为核心。公司财务学和投资学二者之间紧密联系并成为学科的基本组成部分。金融经济学是专业理论基础,金融工程学则提供技术方法。金融机构学依据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采用各种技术方法来讨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问题,延伸到国际业务则是跨国公司财务管理和国际金融市场。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是金融学的理论基础。数学和应用统计学是金融研究的方法基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训练对于现代金融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重视数量分析,开设实验课程。一方面,应将以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被引入金融研究领域,加深学生对这些数理模型在金融实践中的运用和理解,培养学生对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和开发能力。另一方面,随着金融理论与实务的微观化发展,数学、计算机技术和工程技术在现代金融业务的发展中作用越来越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在金融实验教学中,培养金融专业学生熟练掌握各类信息技术在现代金融业中的应用,直接将信息技术引进日常的金融专业教学之中,开设金融电子化、网络金融方面的课程,并将一些课程的教学放在以信息技术、网络环境、金融数据库等为基础的金融实验室中进行。
《西方微观金融理论的发展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启示》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西方微观金融理论的发展对我国金融学科建设的启示
下一篇:公共管廊投融资模式的探索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