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体育科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12-08浏览:64次
一、研究目的
我国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已有数十年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健身强体的意识在逐渐增强,社区体育也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现实中我国城市居民社区体育状况则令人甚忧,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使众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在压力面前成为“亚健康者”,在这种新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体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发展社区体育已经成为诸多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因此,研究如何发展社区体育对促进全民健身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结果与分析论文
(一)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全国各个大中小城市都加大了社区内的体育设施建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据笔者对上海市10个街道的54社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活动点86人,并有逐年增长的趋势。通过调查也表明,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尚不成熟,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社区体育的发展还存在着三缺现象,即缺社会体育指导员、缺参加者、缺体育设施,这些因素影响着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发展。
(二)上海市社区体育状况的调查结果论文
1.社区居民参加健身活动的动机调查结果
通过对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健身活动活动动机的抽样调查分析,社区居民在社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不一,从被调查的社区居民中:96.62%主要是为了增进健康;86.67%主要是为了康复锻炼;81.49%主要是为了休闲娱乐;67.88%主要是为了健美体形;11.33%主要是为了其他方面的动机。不同的体育动机就会有不同的体育需求。
2.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结果
(1)社区居民参加社区健身活动活动的频率与时间论文
每周锻炼次数和每次锻炼持续时间是判定是否是体育人口的重要的条件,上海市社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总体程度相对较高,说明上海市居民的健身意识较强。然而,调查结果显示,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对体育作用认识不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或只偶尔参加。如每周偶尔1次或不参加锻炼的男性居民为15.70%,每次锻炼不足30min的居民为7.90%,而每周锻炼在3次以上,锻炼时间每次在30min以上的男性又高于女性。在本调查中可以看出,每周锻炼次数多数集中在3-5次,占46.47%。每次锻炼持续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的占92.1%,其中每次锻炼时间30min-60min的人数最多,占45.53%,其次是60min-120min的人数,占33.37%。
(2)社区居民喜欢参加的健身活动项目论文
上海市社区居民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武术、健身操、舞蹈类、健身器械、跑步等项目(见表1)。不同的性别和年龄所选择的运动项目也各有侧重,其中男性居民选择太极拳、健身器械、球类、健身功法的比例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居民倾向于具有竞争性和对抗性、挑战性的项目。而女性则在太极拳、舞蹈类、健身操等项目选择上明显高与男性,说明女性居民倾向于传统的能体现女性阴柔之美的、富于表现力的、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的项目。不同的年龄层次,在项目的选择上也有很大差异,如低龄居民参加跑步、舞蹈、球类体育活动的较多;而高龄居民则大多选择长走、散步及武术和健身功法类项目,充分反映出项目的选择与身体机能差异,心理要求和个性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融健身性、娱乐性、保健性为一体的项目,成为社区居民十分喜爱的锻炼项目。尤其是太极拳,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受到46.49%的社区居民的青睐。
(三)影响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论文
分析上海市社区体育发展状况,影响其发展进程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社区体育资源整合不够
目前,上海市社区体育活动组织与其他部门沟通联系不够,体育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社区仅片面强调社区与社区之间的健身活动设施建设的共建共享,而忽视了社区与学校、企事业等其他部门之间资源的整合与利用。由于社区“条块管理”的方式束缚了社区体育资源动员和操作协调,难以发挥社区居委会对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作用。社区居委会缺乏权威和手段,社区健身活动的组织发展艰难,现有的体育俱乐部、健身中心又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大部分社区的运动场馆设施偏少,社区体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大,整合机制不健全,特别是学校与社区组织在体育资源整合的协调不顺畅,导致学校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也不能与社区有效共享与利用。
2.社区体育活动经费紧缺论文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上海市社区开展非经常性体育活动所用经费来源渠道虽说是多元的,但大部分社区所用经费还是由政府和体育局拨款补贴,单位出资和社会赞助的比重不大,而其他渠道筹款的比例更小。有些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主要还是由区、街道、居委会筹集,究其原因主要是社区健身活动以无偿或低偿服务为主,自身积累能力较差,维持正常运转比较困难,加之政府对社区健身活动的投入相对少、并且都是公益性的。以致于社区健身活动的经费不足,制约了社区体育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
3.社区体育指导力量薄弱论文
据访谈了解,目前上海市社区体育的指导员和志愿者结构、整体素质与社区体育的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志愿者人员主要是由街道办和居委会的人员兼职,大多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社区健身活动组织、管理工作的专门培训,不能很好地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置体育活动和进行指导服务,服务质量也不高。目前大多数社区健身活动的志愿者人数不足,缺乏骨干性组织和骨干队伍,且年龄偏高,文化水平较低。据上海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有1万余人,其中高级仅占1.7%,中级约占8.3%,初级占90%。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30岁以下的占15%,30—40岁的占28%,41—50岁的占42%,50岁以上的占26%,其中61岁以上的占9%。从总体上来看,社区体育指导员年龄偏大。另外,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质不高。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大专以上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占13.8%,没学过体育专业的占28.5%,其中,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的比例更低,在职人员34.5%,非在职人员65.42%,获得登记称号的比例很小,仅占15.8%,绝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占53.13%。说明现有体育指导员大部分没有经过体育专业培训而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
4.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单调论文
据对虹口区社区调查,目前社区体育活动项目以社区简单器械类、拳操类、舞蹈类为主。
这些项目运动强度小,负荷低,对场地要求不高,从这些项目的特性来看,主要适合于社区中的老年居民的健身、保健要求,但这些项目过于单调很难满足社区居民健身的多元需求,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还比较淡薄,老年人对体育运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能的认识不足,中年人往往以工作忙,家务繁重等理由极少参加锻炼,青年人则以身体健康而远离体育运动,使社区体育的开展不能在多层次的年龄段推广。
(四)发展上海市社区体育的对策论文
1.完善管理体制,出台激励政策论文
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是推进社区体育发展的关键所在。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将社区健身活动纳入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目标管理内容和当地经济与社区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社区“两个文明”建设规划中,不断完善管理的体制机制,保障社区体育的发展。另外,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出台一系列促进体育发展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单项协会或私人俱乐部,形成国家、地方政府、个人多元化投入机制,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和积极性,争取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特别是要鼓励和支持民间力量兴办各种形式的体育组织,提倡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社会体育。建立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有关政府职能机构、社会中介组织、企事业单位、各界人士共同投资兴建社区健身活动服务设施,发展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合作制、个体私营等各种类型的社区健身活动服务业,以促进社区体育良性发展。
2.整合各种资源,合理规划利用论文
社区体育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如何有效整合、合理利用各有关单位体育场馆设施,发挥各单位体育积极分子的骨干作用,以弥补社区场地设施、资金的匮乏,使社区体育得以制度化、经常化和生活化,推动社区体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同时,要增强社区体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识,面对社区体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事实,社区健身活动组织要转变依赖国家行政拨款的传统观念,与社区附近的学校、机关、团体、企业建立密切联系,实现资源共享,走出社区健身活动资源不足的困境。政府部门也有责任制定有利于社区体育资源开发与共享的法规文件,促进社区体育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同时,要保证社区辖区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的开放,在不影响工作、生产秩序和教学的前提下,利用早、晚和双休日、节假日为社区居民开放,以弥补公共体育场所的不足。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为居民修简易场地,建立共建、共享、共用的机制。另外,各级政府对社区健身活动的规划要具有较强的超前性,一切以市民的需要为规划出发点,应把社区健身设施建设纳入体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上,注重搞好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不同层次的场地设施巧妙地与周围环境、文化、艺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氛围与特色,为社区居民健身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
3.拓展筹资途径,推行有偿服务论文
资金是开展社区健身活动的重要保证,社区健身与服务活动的组织、管理和设施兴建等都需要相当多的资金投入,单靠政府和社会对社区体育的无偿投入是远远不够的。社区体育还应采取各种形式,拓展资金筹集的途径,广泛动员社区各方面力量,解决社区健身活动的资金问题。社区体育的资金,首先要依靠政府职能部门和全社会的支持投入。同时,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也应该进一步将体育彩票的收入的公益金用好用活。另外,社区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具有明显的公益性质,从而决定了这些场所和设施应在一定程度上无偿或低偿地为社区成员服务,也就是以免费或明显低于市场价的收费方式为广大社区成员服务。兴建和维护社区体育场所和体育设施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往往超出了许多基层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的实际的财政承受能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社区体育可以推行有偿或低偿服务。
4.培训健身指导员,优化志愿者队伍论文
上海市社区健身指导员相对较少,据访谈了解到,整个上海市通过健身指导员考试,持有一级、二级和三级健身指导员证书的有上万人,持有国家级健身指导员证书的仅有百余人,而这些持有证书的健身指导员大部分在营业性健身俱乐部工作,几乎不到社区进行健身指导工作。这与上海国际大都市社区健身发展不相匹配,因此,要强化培训健身指导员,并且,要制定相关政策要求持有证书的健身指导员到社区指导居民科学健身。另外,实践证明建立和优化志愿者队伍,对发动和推进社区健身活动服务具有积极作用。志愿者是社区健身活动组织化运作中极其宝贵和重要的人力资源,而志愿者的数量和构成也直接代表社区健身活动组织化运作的发展水平。因此,壮大和优化志愿者队伍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健身活动服务的关键。首先,要大力动员青壮年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志愿者的年龄结构,动员吸纳文化素养较高、体育水平较好的居民加入队伍,提高志愿者的专业知识和水平。动员吸收单位、企业行政干部和党员干部加入志愿者队伍,优化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水平。
5.丰富活动内容,创新组织形式
不同居民对社区体育有不同需求,因而社区体育要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从吸引广大居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不断丰富和优化社区体育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尤其要注重开展具有娱乐色彩的大众化趣味体育活动,以增强社区居民的亲和力、凝聚力。另外,全民健身文化节是交流、发展社区体育的有效良策。在这高度文明的社会,组织文化节是丰富和发展各种文化的常用方式,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鉴于此,上海市各社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社区中组织全民健身文化节,让各社区喜欢健身的居民在全民健身文化节里一起交流、比赛,相互学习,以达到促进健身交流的目的。这样,社区居民们不仅可以在全民健身文化节里健身、交流和比赛,还可以形成一个全民健身文化的氛围与特色,起到宣传、带动作用。
三、建议
1.逐步健全社区健身管理体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基层体育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实现基层政府和社区健身有机结合,将社区健身工作落到实处。
2.积极拓宽社区健身活动健身活动经费来源渠道,多方面争取社会的赞助与支持,改善经费不足现象。
3.各社区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进行资源共享,解决社区健身场地不足与健身需求的矛盾。
4.重点培养好健身苑点管理所需的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器材保养维修人员三支队伍的建设。通过责任原则、效益原则、激励原则,有效发挥三大员的作用,合力做好各项健身服务工作。
主要参考文献
[1]卢元镇.体育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12-113
[2]樊炳有.我国城市社区健身活动管理体制的缺陷及创新构想[J]体育与科学,2001(6):27-30
[3]林大参等.上海市社区体育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的研究[J],上海大学体育学研究年报,2006.9:105-112
[4]汤卫东.我国社区健身活动的法制建设[J].体育学刊,2003,10(6):37-40
[5]王凯珍,阮云龙.新世纪中国城市社区健身活动的发展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4-6
[6]韩坤等.我国城市社区健身活动行政管理的缺陷及创新构想[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22(2):4-8
《浅谈海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论文》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海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论文
下一篇:浅析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论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