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矿业论文 发布时间:2012-03-28浏览:48次
摘要:本文矿业论文简要叙述普查硫化矿物有关的金矿床中,在探测控制矿床构造和圈定含矿岩石及地层工作中,直流激电法勘探的重要作用,列举了一些实例并指出了直流激电法普查金矿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激发极化法;金矿勘探;硫化矿物;注意问题
1、论文引言
金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极少,在一定的地质构造条件也能富集成矿,虽然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但在矿石中的存不能明显的改变电学性质,这也就制约了电法作为直接找矿方法在金矿普查中的应用。随着对金矿地质条件和金矿建造电性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大多数金矿床都与硫化物或某些地层或构造的控制有关系,而这些地质因素往往与围岩存在着较明显的电性差异,可以用直流激电法勘探发现异常,为地质提供可靠依据,因此,电法勘探能够在金矿普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直流激发极化法在金矿勘探中的地质条件和电性基础
直流激发极化法是以岩(矿)石,水的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为物理前提,用人工地下直流电流激发,以某种极距的装置形式,研究地下横、纵向激发极化效应的变化,以查明矿产资源和有关地质问题的方法。
(1)金矿石多与硫化物伴生,在各种类型的金矿床中,硫化物矿石占多数。金矿石中的硫化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是毒砂、黄铜矿、磁黄铁矿等,而这些硫化矿物往往是能够引起激电异常,使得金矿石的视极化率增高和电阻率降低,这样就和围岩形成明显的电性差异。比如河北的西石门-李家庄金矿,一般的岩性以黑云二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为主,它们的极化率一般小于5%,而含硫化矿物的金矿石视极化率一般大于10%以上。因此可以根据激电异常情况来圈定重点工作区。
(2)某些金矿床往往受构造、蚀变带的控制,这些控制矿床构造或蚀变带一般又与相邻岩性之间有电性差异,从而可以成为激发极化法勘探的目标,达到间接找矿的目的。例如河北九岭金矿,细脉侵染状含金硫化物矿体受到断裂破碎带内蚀变糜棱岩的控制,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绿泥石化。
(3)还有一些大—特大型金矿床具有层控的特点,也就是金矿体赋存于某些地层中或和地质标志层有着一定的关系,即金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顶部及接触带附近,呈层状、脉状、扁豆状。而它们与围岩有着一定的电阻率电性差异,用激电法找到这些地层或标志层就可以缩小找金矿目标体。
3、直流激发极化法勘探在普查金矿中的应用
金常常与硫化矿密切共生,而含金硫化物矿体或者控制成矿的地层、构造、蚀变带等这些往往与围岩存在着明显的电性差异,这就为激发极化法找到金矿体或者构造、蚀变带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1)找到含金硫化物的异常带。利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大功率直流激电仪器找到河北杨家沟富含金硫化物异常带。
河北杨家沟金矿围岩以石英二长斑岩为主,其次是黑云二长片麻岩,8号矿化蚀变带位于矿区的中南部,为一含银金矿化蚀变带,已控制出露长度约1000米,厚度0.6—3.0米;矿体呈近南北走向,沿倾向呈S型倾向北东或南西向,倾角80°左右。蚀变带由矿化石英脉及硅化蚀变岩组成,石英脉呈不连续的脉状、透镜状产出,厚度自十几公分至一米不等。矿化主要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蚀变以硅化为主,其次为绢云母化、碳酸盐化、高岭土化。地表取样显示Au品位在0.17-0.78g/t,Ag品位在8-14g/t;从老硐取样显示Au品位在0.26-2.40g/t,Ag品位在11-19g/t。由此可见,矿石品位自地表向深部有变富趋势,同时从原有工程及开采情况看矿体厚度自地表向深部亦有变厚的趋势。
该蚀变带是区内已知规模最大的金矿化蚀变带,近地表部分已知最大宽度超过3米。但地表取样矿化一般,Au最高品位仅在3.50g/t左右,但据调查该蚀变带深部矿化较强,矿石Au品位可达工业指标以上,依此矿化特征,查找深部矿床。
高极化率范围33点到43点,对应的视电阻率比较低,即高极化低电阻段。高极化低电阻段对应矿化主要为黄铁矿化、黄铜矿化,而黄铁矿黄铜矿本身就含金,是金矿的载体。蚀变岩对应的电阻率200~1000欧姆,蚀变围岩电阻率在1500~2000欧姆,围岩电阻率在5000欧姆左右,蚀变岩对应极化率3~5.5%,蚀变围岩极化率逐渐减小,也就是矿带对应深部有黄铁矿、黄铜矿引起的激电异常,也是金矿赋存的载体,说明深部有一定规模的矿体。
(2)圈出成矿有利地段。河北李家庄-西石门金矿床主要产于麻棚岩体外围接触带上,为燕山期中—酸性岩,由巨斑状花岗岩、斑状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区内有燕山期多阶段侵入的李家庄岩体,岩性由斑状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闪长岩和绢云母石英闪长岩组成。区内岩脉较发育,有辉绿岩脉、花岗闪长玢岩脉、石英斑岩脉等。围岩主要为黑云斜长片麻岩、二长浅粒岩和斜长角闪岩。
破碎带及其附近围岩蚀变较强,主要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及碳酸盐化,其中硅化、黄铁矿化为主,与成矿关系密切。本区黄铁矿化的强度与金的富集程度成正比,是本区重要的找矿标志之一,根据这个标志利用激电法找到高极化低电阻,即可圈出异常找矿地段。
4、直流激发极化法勘探在普查金矿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金矿的成矿时代、构造环境、容矿构造、矿化蚀变类型多种多样,直流激电极化法是目前比较适用的一种间接找矿方法,因此,必须对不同的金矿床地质特征、赋存规律及电性特征进行具体的、详细的分析,选择探测的目标物和相应的电法工作方法,才能取的满意的地质效果。例如,对蚀变岩型金矿床,一般先利用矿化蚀变带上的特征,分析成矿特点,能不能利用直流激发极化法找出成矿规律,即引起高极化率和低电阻率的或者较高电阻率的成矿破碎带内普查金矿床。
(2)直流激发极化法在对野外成果的解释要建立在对具体的金矿床的地质和电性进行详细的研究基础之上,从中排除干扰,去掉异常,提取有利的信息。例如,内蒙黄旗的一些岩石和地层的石墨化会对找矿标志黄铁矿化产生严重干扰,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还有,某些金矿床与硫化物含量不一定有着明显的关系,往往黄铁矿富集的但地方含金量不高,这与地幔热液提供含金量富集和运移有一定关系。
(3)还有为了提高找到金矿效果,还应该注意直流激发极化法与其它物探方法相结合,相辅相成,取长补短,这样能取的比较好的地质效果。特别是磁法,它可以区分覆盖层下面的构造和岩性,还可以圈定有磁性的容矿岩石和地质标志层。
5论文结语
直流激电法主要是利用金矿床本身多于硫化物伴生的地球物理特性,反映出矿体高极化率低电阻率或高极化率较高电阻率的特点来圈定矿床,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良好的依据和满意的效果。
论文参考文献
(1)矿产勘查学/李守义,叶松青编,—2版。北京:地质出版社2003.8
(2)矿产资源工业要求手册,编委会编,—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8
《直流激发极化法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之矿业论文》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直流激发极化法在金矿勘探中的应用之矿业论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