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环境法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02浏览:32次
【摘要】:生态建筑设计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在我国生态建筑设计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层剖析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人文关怀;生态建筑;法制;人性化;能源
前言
建筑是为自然生态环境、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是为满足在某个历史发展时期服务的。人是社会化的人,建筑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建筑功能只能是社会功能,建筑创作渗透着大量的社会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1、 对生态建筑设计的认识
1.1生态环境的认识:
生态环境主要是使用对象而不是观览对象,在环境科学、环境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空前发展的今天,为我们打开了思路,应恰当的处理好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自然界的生态环境民族气质和社会生活方式,是建筑设计形成的物资基础和精神依据,建筑设计正是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活过程的历史凝聚。能耗最低的生态建筑设计,应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来获得。未来的建筑需要节省资源,而且除了建筑自身的节能等,还要考虑建筑对周围生态系统的保护。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高效的建筑应该充分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包括风、太阳、雨、绿地区域、土壤、地热资源等。像绿地区域、室外种植和部分的室内种植,是改善建筑周围微气候的重要因素。由于硬质铺地表面吸收并蓄积太阳能热量,会形成非常明显的热量累积,导致建筑周围温度的升高。如果利用绿地区域代替,会产生一定的制冷效应,即依靠树木、潮湿的绿地区域植被的吸收作用或水面水分的蒸发,带走一定的热量,这将降低地面附近室外空气的温度。这样可改善进入建筑室内的空气质量。从这方面分析,景观设计不仅仅意味着从心理效果上创造一种休闲的室外空间,而且是减少室外不良环境因素对建筑室内影响的重要措施。
1.2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解:
生态建筑设计含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将建筑寿命的全过程看成是能量和物资材料支配的过程,就是建筑师把地球上的能量和物资材料组装成临时的形式,经过一定时间的使用最后拆除,拆除后的各种建筑材料有的可以重新利用,有的回归大自然。第二方面是对建筑设计的预期性研究,建筑师应认识到建筑设计在全寿命过程中,将会对地球的资源和生态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建筑师应全面考虑各种不利的影响因素,以减少和消除对地球产生负面影响,以此作为生态建筑设计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现状
在“人是短暂的,而自然是永恒的”这样的中国传统思想下,中国的传统建筑不论从材料的使用上还是选址和布局上都体现着现代所谓的生态精神。这样的建筑从建设、使用和毁灭三个阶段都不会对生态环境有所破坏,值得现代建筑学习。然而近年来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状况还是存在诸多的问题:
2.1观念认识的匮乏:
2.1.1人文关怀的缺失
建筑是为人类服务的,因此在建造过程中要体现一定的人文意识和人文关怀。方便于人,服务于人真正的体现一人为本是一个建筑的人文价值的体现。建筑不仅仅是生硬的混凝土壳子,而是一种人类活动和存在的场所,是人的一种广延形式。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1.2对生态建筑的理解匮乏
绿色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绿色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绿色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绿色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绿色生态建筑等等。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绿色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绿色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2法制建设和相关的激励机制亟待完善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针对性的颁布实施了生态建筑的相关法律规定,但是目前还是没有形成体系,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2.2.1强调规划设计、评价、施工方面的规定忽略了物料生产、运营维护及拆除、回收阶段的相关政策的完善。
2.2.2先关的法律规定只有节能和节地的相关规定,并没有涉及到节水、节材以及环境保护。
2.2.3相关法规政策机制的调整难以跟上行业实践发展的进度,已经成为我国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薄弱环节。
2.3.2建筑能源的利用率低
我国是工程强国,但也必须是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为此工程建设必须有良好的环境与生态效应,而破坏环境和生态的工程不仅损害人类的生存条件,而且工程自身的功能也会丧失。一些地区为了片面追求产值,不顾环境和生态效应上项目,将发达国家淘汰的产业大量引入,只向工程要GDP,结果造成局部甚至整体的生态环境还在继续恶化。这样的工程所形成的产业,是高消耗和低产出的粗放型生产,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由此使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和原材料消耗,都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因此,缺乏生态环境观念,由低技术、高污染的大量工程所构造的“工程大国”是不可能持久维持的。
3、改善方式的探究
3.1人性化设计:
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人居环境建设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设计人性化的原则:良好的生态环境有益于人的生理要求、外部空间环境应满足人的活动要求、合理的内部空间划分满足人的个性要求、“e性空间”概念服务人的信息要求、舒适的视觉环境和重视人的精神要求。
3.2绿色生态建筑标准的制定
我国每年的建筑量居世界第一位,绿色生态建筑在中国的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对绿色生态建筑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我国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出标准及其技术评估体系,使绿色生态建筑产业向科学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3.3能源的有效利用
绿色生态建筑应有效地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这是绿色建筑“绿色性”的重要体现之一,如利用地热资源、太阳能、自然通风、自然光、水利和植物等,尽量少使用空调,这样既减少了能源消耗,又减少了因氟立昂的排放和产生的热量对大气的污染。在能源方面,应循环使用建筑材料、废物再生利用、水循环利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控制系统等,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废料和家庭废料。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生态理念将会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设计生态化将会成为今后发展的潮流。随着生态建筑理论研究的日益深入,建筑科学技术的内容也会随之越来越丰富,建筑业将更具艺术性气息,建筑领域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李伟.建筑创作中的生态技术与人文精神——昆明世博社区生态建筑与人居环境研究.昆明理工大学,2002,06(01).
[2]眭向周.适合中国国情的生态建筑发展之路.安徽建筑,2003(04).
《浅谈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及对策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