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宜居城市构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实践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宜居城市构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实践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06浏览:30次

  摘要:建设宜居城市是新型城市化发展趋势下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途经,本文对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发展策略及实施建议进行了探讨,并以湛江为例简要概述了城市总体规划中如何体现宜居内涵,体现城市特色。
  关键词:宜居、宜居城市、宜居空间
  一、 宜居和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的概念有许多阐述,哈尔韦格(D.Hahlweg,1997)认为:“在宜居城市中,能够享有健康的生活,能够很方便到达要去的任何地方——不论是采取步行、骑车、公共交通或是自驾车的方式,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民共享的生活空间。”
  我国的宜居城市分布有以下特点,主要以中小城市为主,其中一半左右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其他的一些城市分布在各个区域,代表了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和自然条件。一个较普遍的特征是宜居城市都有较好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生态环境,特大城市则由于交通拥挤、空气质量等原因被排除在外。
  在国际上,宜居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以英国的EIU影响较大,其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稳定、医疗、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5个大项,宜居城市包括它们依次为墨尔本、维也纳、温哥华、多伦多、卡尔加里、悉尼、奥克兰、苏黎世、日内瓦、大阪、斯德哥尔摩、汉堡、蒙特利尔、巴黎、东京、法兰克福、哥本哈根等著名城市。
  二、 宜居的内涵和评价指标
  1、宜居的主要指标及内涵
  结合国际上的一般经验和我国实际,宜居城市建设可以从“社会和谐、经济发展、环境优美、资源承载、生活舒适、文化特色、公共安全”等七个方面进行总结和阐述。而建设部《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主要从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六个方面予以具体体现。
  2、广东省宜居的指标体系
  宜居城市建设是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广东特色新型城市化、加快城市转型的重要手段。《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我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要以建设宜居城市为重点,推动城市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宜居城乡建设研究,宜居建设既要实现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优美、整洁、和谐,又要保证建设和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安全、便利和舒适。据此,宜居城乡建设可以细化为十方面内容,如下图所示。
  
  图宜居城乡建设十项内容
  三、 湛江的现状宜居性评价
  1、湛江具备建设宜居城市的条件和基础
  (1)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温和宜人,自然环境优越。
  湛江的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市域的海岸线全长超过1200公里,占广东省海岸线的46%。与国际旅游岛海南岛相对。一月平均气温15.5℃,全年可下海时间长。
  (2)获得“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等荣誉,城市建设水平较高
  湛江的城市建设水平较高,城市建设有良好的规划。湛江市很重视公园等绿地建设: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7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8%,位居全国重点城市前列。获得全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城乡建设范例城市等称号,生态型海湾城市形象初具雏形。2010年7月3日,湛江荣获“中国城乡建设范例城市”。
  (3)湛江是个开放包容的城市,具备沿海开放城市的优势
  湛江曾经是广东第三城,现在的常住人口仍居广东省第五,户籍人口在全省仅次于省会广州。2011年8月《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这是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广东又一个上升到国家级战略的区域性规划。湛江的海岸线占了广东全省接近一半,且面对广阔的南中国海的丰富资源,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最前沿。
  2、湛江构建宜居城市的问题分析
  (1)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高,慢行环境不佳
  随着私人交通和机动化的发展,湛江城市也存在交通拥堵、尾气排放污染等问题,慢行空间被机动车道侵蚀。城市过境交通穿越中心区,对市内交通产生了较大干扰。现状道路功能混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混行,停车设施的缺乏阻碍城市道路交通发展。
  (2)公共服务不足,公共中心体系未构建
  目前湛江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开放空间仍存在不足,分布也不均衡。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可抵达公共活动空间覆盖率为54%左右,体育、医疗、文化等设施的人均拥有量比较低。市级公共中心缺失,无法适应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未形成分级、分类的公共中心体系;海湾东、西两岸公共服务设施发展不均衡。
  (3)滨海岸线和公共场所质量需提升
  滨海岸线仍未塑造成城市形象的载体和公共活动的中心。滨海公共岸线的比例还可以提高,现状滨海岸线为港口、私人住宅、企业所占据,优质的滨海开放空间还较缺乏。
  (4)自然、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湛江整个市域的森林覆盖率达到28.3%,低于珠三角区域的39%。湛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环境污染和破坏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生态环境破坏的主要情况有:林地结构单一,桉树种植面积过大,天然林面积极度萎缩;高位虾池的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局部防风林被毁、地下水咸化、海滩变黑;三岭山、东海岛、南三岛和龙头镇东部及尖山岭石场水土流失;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
  四、 湛江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战略
  湛江宜居城市的构建需从多方面着手,特别是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人性化交通方式、魅力场所的塑造等方面。
  1、建设环湾多元、层级清晰的公共中心体系
  重构公共中心体系,构建“市级——片区(组团)级——社区级”三级城市公共中心体系,构建“环湾+放射”公共中心空间格局。强化环湾的市级公共中心,涵盖海湾北部两岸的文化、体育、行政、商业金融、外向合作等功能。
  2、提供低碳、舒适、人性的交通解决方案
  湛江打造宜居城市,需构建低碳绿色的城市交通综合体系:1)提倡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出行,建设慢行系统。2)提倡公交出行,建设“环形+放射”公共交通网络。3)提倡向海湾靠近,建设向海湾汇聚的出行网络。
  3、构建湛江宜居城市的魅力场所
  一个宜居的城市都有吸引人的一些典型的魅力空间,例如巴黎塞纳河的两岸就成为游人向往之处,塞纳河的游船和河岸的风景构成了城市的基本形象。因此宜居城市需构建自己的特色和魅力空间。
  我们将湛江的湾区从北至南分成三块,北部侧重生态保育,中部是城市形象和地标,南部结合湛江港搬迁和南三岛旅游进行旅游休闲功能的开发。其中:北侧生态海湾控制重点为生态与保育,中部海湾打造城市橱窗和形象门户,南部湛江港海湾主要发展旅游休闲产业。
  4、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体现城市人文关怀
  城市的历史是城市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也是城市的精神载体,体现着城市的内涵。宜居建设需利用好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尊重片区所在场地的历史肌理和文脉,保留场所的历史记忆,体现城市的人文关怀。其中:大通街历史街区,通过三旧改造和功能置换,可以激发历史街区的活力;法国殖民地时代的历史建筑是霞山区的一大特色,霞山区延安路的法国公使馆、西式教堂、法国警署等都带着鲜明的西方建筑特点,霞山区欧陆风情街和渔人码头将打造湛江的顶级的休闲娱乐空间;地方文化的发掘利用,雷州半岛的雷文化是湛江地区的重要文化财产,另外湛江还融合了客家、广府、北方移民的文化,这些文化合在一起,形成了湛江多姿多彩的文化特色。
  5、构建生态屏障,做好生态保育和绿廊的建设
  构建“区域-组团-社区”三级生态廊道体系。区域绿地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外围的生态用地,包括西部的水源涵养地区、通明海红树林保护区、南三岛生态区、硇洲岛生态区、三岭山湖光岩保护区和东部外围生态区。区域生态廊道就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与基本格局的线性生态用地,主要为湛江湾所形成的“人”字型生态廊道,有湾内海面水域及岸线生态系统构成。规划依据城市非建设用地分布和城市组团建设要求,在区域生态廊道划定的基础上,依托现有自然山水、交通干道,在全市范围规划建设多条城市大型绿廊。
  五、 “宜居湛江”战略下的居住空间布局
  1、城市宜居空间的识别
  就湛江市区用地适宜性进行分析,湛江内海湾地区具有广阔的适宜用地空间,可利用为城市空间拓展用地。通过GIS软件辅助分析,可以对湛江市区范围内的适宜居住的用地进行评价,分析采取几个评价因子,并通过设置GIS对这些要素进行缓冲分析,得出各个因子的影响范围,然后再做叠加分析。在综合评价因子的平衡下,叠加现状建成区,湛江适宜居住的用地主要集中在海湾东侧及北侧部分用地。其他例如东海岛的西南侧和南三岛也是比较适宜居住的地区。
  
  图湛江宜居空间的分布
  2、居住区空间规划分布
  在湛江市区范围内,向南和向东跨海发展,形成拥湾发展的新格局已成为湛江发展的必然选择。海湾的东岸地区作为城市新区,环境较好,用地空间广阔,主要承接后工业化的功能,展现后工业化城市的人文关怀和自然魅力。海湾东岸可以打造成现代化的生态宜居新城。
  居住空间的分布充分考虑了自然生态资源、岸线资源、设施服务水平、产业空间影响、道路交通条件等要素,综合评价居住空间的适宜性。
  未来湛江形成的居住空间结构将主要沿海湾分成西、东两片,西片为旧城区延伸发展,包括霞山组团、赤坎组团、开发区组团、麻章组团、调顺组团;东片由南至北从坡头至新机场,形成坡头组团、海东组团、北部湾区组团和空港新城组团。另外在东海岛也安排了居住社区,满足东海岛部分的职住平衡,形成东海岛居住组团。
  六、 宜居城市建设对策建议
  1、构建城市绿道网,推动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一体化建设
  通过识别具有区域重大战略价值的河川、水系、山体等生态绿地、建立郊野公园等方式予以保护,把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开敞空间与外部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主要生态廊道等区域绿地进行串联,形成集生态保护与生活休闲一体化的区域绿道网,为区域内居民户外休闲活动提供公共活动空间,提高整个区域的宜居性。
  2、大力推进公交换乘系统与步行体系建设
  “公交优先”策略目前公认较为可行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办法。公交换乘系统建设对于公交使用率,市民交通出行体验影响较大,关系到“公交优先”策略能否有效推行。公交出行的起点与终点都是通过步行到达目的地,因而,步行系统的建设对于使用者的体验的影响最为直接。通过构建快捷、舒适的步行系统尤其是楼宇间二层步行系统建设,连接商场、休闲场所等出行目的地与公交站场、停车场、码头等交通换乘接驳点,实现便利、安全的公交出行。
  3、以社区为单元进行公共设施配置
  以住宅小区为单元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模式,缺乏对周边城市化范围内原村镇居民需求的考虑。建议从服务整个城市化区域内居民的角度出发,以社区为单元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以提高城市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满意度。
  4、加大城市污水治理力度
  借鉴德国鲁尔工业区恩瑟尔流域污水治理的经验,建议加大污水治理力度,建设城市大型污水处理厂及相关配套设施,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与奖惩政策,通过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排污企业排水达标情况的不定期监查,促进污水处理率的提高与城市环境卫生的改善。
  七、 结语
  宜居城市建设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切身利益,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其建设实践应充分尊重市民的实际需求,注重规划及实施对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的提升,通过有效手段把宜居理念从理论层面转化为政府政策及具体落实措施,并通过各层次的城市规划行为予以落实,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详细规划层面均予以具体体现,加强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宜居城市构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实践》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宜居城市构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实践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16794

相关内容推荐
想出书公费出版和自费出版怎么选
一定不能错过!4本见刊快录用高的核心期刊推荐,覆盖多学科
oa sci生物类期刊有哪些?推荐10本
会计著作副主编评高级会计职称有用吗
肠道免疫相关的SCI期刊推荐9本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要发论文还是出版著作
41本民族学与文学方向AMI收录期刊
土木工程2区sci期刊推荐9本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