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21浏览:42次
关键词:城市色彩规划;色彩的属性
绪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划的细化和发展,我国城市色彩规划作为一个较新的领域在一些城市被展开。
2001年,温州市确定中心城区建筑的整体主色调为淡雅明快的中性色系为主,辅以冷灰、暖灰色;其中把中心城区划分成:特色区(老城区、中心区、杨府新区、过渡区、扩散区)和廊道系统。2003年,武汉市色彩规划方案为城市提供了分区色谱,并编制了《武汉城市建筑色彩技术导则》。2004年,南京就城市主色调进行专家讨论,通过调查问卷方式了解居民意见,浅绿色成为城市色彩基调。2005年,沈阳市确定了城市主色调为浅灰色和浅咖啡色。2006年,杭州市将灰色系定为杭州的主色调,并总结出了“城市色彩总谱”,作为今后城市建筑用色的指导。2006年,重庆完成城市色彩规划,主城区的城市色彩将以淡雅明快的暖灰为主,辅以局部冷灰色调。2007年,广州色彩启动了城市色彩规划。这一规划引起社会极大反应,反对声音层出不穷。色彩规划,这一在中国还较新的研究领域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国内研究的主要是人工色彩中的固定色彩,迄今没有关于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系统研究和方法论著。
这篇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分析,指出了我国色彩规划中的问题,提出面向解决的研究方向。
一、城市色彩及城市色彩规划
(一)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裸露物体外部被感知的色彩总和(城市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内部装修以及地面建筑物处于隐秘状态的立面不属于城市色彩)。
城市色彩由自然色和人工色(或称为文化色)两部分构成。城市中裸露的土地(包括土路)、山石、草坪、树木、河流、海滨以及天空等,所生成的都是自然色。城市中所有地上建筑物、硬化的广场路面,及交通工具、街头设施、行人服饰等,都是人工产物,所生成的都是人工色。在城市人工色构成中,还可再按物体的性质,分为固定色和流动色、永久色和临时色。城市各种永久性的公用民用建筑、桥梁、街道广场、城市雕塑等,构成固定的永久性色彩;而城市中车辆等交通工具、行人服饰构成流动色;城市广告、标牌、路牌、报亭、路灯、霓虹灯及橱窗、窗台摆设等等则构成临时色。同时,由于色彩产生于光折射,各种物体原色,会根据其材料的表面肌理、受光程度以及环境色彩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城市色彩还可分为单体原色与视觉效果色。
城市色彩的主色调不是一种颜色的意思,是一定明度、纯度范围内的色调或色系。主色调需在城市中占有75%的比例才能起到主导色的作用,辅调色可占20%,点缀色只占5%,这样才能形成稳定、整体的色彩环境。
(二)、城市色彩规划
完整的城市色彩规划设计,应对所有的城市色彩构成因素统一进行分析规划,确定主色系统或辅色系统,然后确定各种建筑物和其它物体的永久固有基准色,再确定包括城市广告和公交车辆等等流动色,包括街道点缀物及窗台摆设物等等的临时色。但根据目前中国城市规划失范的现状,目前国内研究的主要是人工色彩中的固定色彩。
二、中国城市色彩规划现状
(一)、中国城市色彩规划的研究现状
中国的色彩研究起步较晚。学科形成上主要是对西方色彩科学理论的引入和借鉴,在此基础上对色彩学的基础理论和色彩度量以及实用色彩方面的研究较多。例如中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从1988年开始,1993年完成的《中国颜色体系问题研究》,制定了《中国颜色体系》国家标准,在色彩度量上拥有了中国自己的标准体系。建筑色彩的研究方面则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类是关于色彩标准的研究,主要有两项重大的研究成果。一是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等单位共同进行的“建筑色彩体系和建筑色卡”的研究,确立了中国的建筑色彩体系,并研制出与之相配套的色卡供建筑师和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使用。另一项是针对中国古典建筑色彩的研究,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物理所、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光学处、中国文物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合作,在对全国现存古典建筑的色彩进行全面系统的调研的同时,以北京明、清紫禁城宫殿建筑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中国古典建筑的色彩标准进行了定量的科学研究。
另一类是关于单体建筑的色彩设计的研究。即与论述建筑的空间、造型一样,将色彩作为建筑的设计语言之一进行研究,阐述如何利用色彩学理论更好地实现建筑设计思想。这类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个体和建筑室内的范畴,而从外部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角度对色彩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论述则非常有限。
长期以来国内关于色彩的研究多集中在建筑个体的微观层次,缺乏从城市角度进行的宏观的系统性研究,至今未见系统性的论著。建筑师从表达自身或建筑个体的设计思想的意愿出发使用色彩,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由于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则往往凭借主观认识进行评审和指导,这种缺乏控制性规划指导的设计思想对于建成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是极为不利的。
(二)、中国城市色彩规划的操作现状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量建设造成的“建设性破坏”等现象引起了很多城市政府有关部门的关注,市民对生存环境质量存在的问题反映强烈,“城市面貌的设计、控制和管理”这一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城市的环境治理工作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一方面,中国目前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状况已显著地反映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美学质量存在迫切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在城市色彩环境规划方面的极大不足。虽然我国城市设计的理论研究在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实际情况是城市的发展速度远比城市设计的政策指令执行要快得多。另外,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缺乏能应用和实施的设计理论和方法,以致无法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全国普遍存在“建设失控”和“建设性破坏”的现象。城市色彩的规划设计从根本上说是城市设计领域的一部分,长期以来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而迄今没有关于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系统研究和方法论著。
(三)、中国城市色彩规划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国际上很多国家对城市的色彩问题有着较早的意识,相关的研究和管理工作发展较为成熟。
在法国,20世纪70年代法国色彩学家让•菲利普•朗克洛率先提出了“色彩地理学”的概念,即: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方面的因素共同决定了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建筑的色彩。1961年和1968年,法国巴黎规划部门完成了对大巴黎区规划的两次调整。今日巴黎的米黄色基调就是形成于那个时期。
在日本,早在1918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City-planningLaw),对城市的“硬件”环境如交通、公共卫生、空气保护等进行管理,1968年出台的“新城市规划法”(NEWCity-planningLaw)的主要宗旨则是创建一个“可居住、可工作的城市”,这是日本第一个对城市景观进行管理的法令,涉及居住环境的保护和优良景观的维护等方面,与此同时日本各个地区的针对各自城市的特殊状况的相关地方法令也相继出台。城市色彩的研究课题也相应在七十年代展开,研究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得到运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区性的色彩控制法规。1992年,日本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文件(ColorPlanningofUrbanSpaces)。今天,日本色彩规划中心是日本最主要的研究城市环境色彩的机构,承担着城市色彩的科学研究和实际规划设计项目。
我国长期以来对城市色彩问题的忽视导致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和科学研究,使得中国与国际间存在着相当的差距。虽然有关管理部门在城市色彩的规划管理上已逐步有所觉悟,例如从九十年代开始,首都规划委员会对北京新建小区提出了色彩规划的要求,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管理工作依然缺乏整体系统的决策观念和行之有效的指导原则。
三、实例—广州黄色城市色彩设计的失败
(一)、广州城市色彩规划的始末
广州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在城市色彩规划方面依然存在着基础研究空白,规划实践滞后的问题,导致城市色彩现状杂乱,没有明确的主导色调,色彩趋同与色彩滥用的现象并存。2007年,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向媒体公布了《广州市城市色彩规划研究》(草案),提出了建议广州的主色调为黄灰色的意向,公开向专家和市民征求意见。
该项目的负责人表示,广州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山水、文化内涵以及人工环境现状,决定了广州城市色彩的复合与多元,也决定了广州主色调不适宜高纯度、低明度的色彩,宜采用中明度、中纯度的色调类型。根据调研总结的广州城市色彩初级总谱,老城区多由无彩色系、红灰、黄红灰和黄灰的暖灰主色调,新城区多由黄灰、蓝绿灰、蓝紫灰和无彩色系构成的冷灰主色调。其中,黄灰色分布最广,在老城区的主辅色谱中呈暖调,在新城区的主辅色谱中呈冷调;黄灰色既能适应广州阳光明媚、夏长冬短的气候特征,与繁花似锦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还能成为充满活力与动力的人文活动色彩的底色;此外,黄灰色具有悦目宜人、令人放松愉悦的色彩性格,谦逊、平和、毫不夸张;更重要的是,黄灰色作为主要建筑色彩,既适合老城区的低层建筑,也适宜新城区的高层建筑。
根据以上的理由,广州的城市色彩被定位黄灰色为主色调。
(二)、黄灰色定为广州城市主色调的决定一经出台,就遭到了广泛的反对,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色彩专家认为黄灰色与广州自然景观不符
城市是多元拼接的地方,对建筑色彩的规划应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比如在山边建的建筑应该如何更加衬托出山的颜色,在水边的建筑又如何反映水的柔美,而有木棉花的建筑又如何衬托出木棉的抢眼。仅泛泛的讲某个城市应该是什么颜色,并没有什么用处,也没有实际操作的意义。广州的天空多为灰色,如果采用黄灰色为广州的主色调,会让广州的整体感觉更加沉闷,加重阴霾的氛围.广州的环境更加适宜亮丽一些、纯净一些的色彩。
第二、设计师认为建筑的个性被限制
由于色彩规划将会对新建建筑的外立面设计提出要求,使建筑色彩的独特性和当地主色调协调一致,不少建筑设计师认为会抹杀建筑的独特性。通常设计师在接手项目之后都会对地块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周边环境和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加上开发商的意见,以此调研作为基础定下楼盘的设计基调。设计师已经考虑到了单体建筑融入周边环境,实在没必要再加以色调上的限定。
第三、开发商认为统一主色调将影响市场竞争力
无论对于城市还是某一建筑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没有特色也就没有生命力。若因为要符合所谓的城市主色调或区域主色调而对楼盘外立面颜色进行调整,会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第四、市民认为黄色的寓意暧昧
广大市民认为城市色彩需要整体规划,以避免色彩的乱用和污染,对广州进行城市色彩规划的行动予以了认可。但认为黄色的寓意太暧昧.尽管在我国历史上黄色是皇家的御用颜色,有高贵之意,但在现代社会中更多让联想的是其暧昧的含义。
四、我国城市色彩规划中的误区
(一)、重色彩的科学属性,忽视了色彩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
目前我国进行城市色彩规划时,大多从色彩的科学属性出发,从其色相、亮度和彩度的三元素入手,分析固定色之间的搭配美学关系。而仅仅局限于色彩搭配的相似和谐、对比和谐等基于科学属性的规划并不能充分满足特定区域的人群的审美需求。色彩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与文化属性,例如黄色在我国封建社会是高贵的颜色,现在有爱昧之意。绿色本来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但应用于建筑中特别是顶部的绿色易被人联想到“戴绿帽”之意。城市是一个空间,但它是一个人所居住、生活、工作的活的空间,在进行城市色彩规划时,仅单纯从色彩的科学属性出发进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
(二)、在借鉴国外经验时,忽视了色彩审美的区域性与民族性
欧美国家善用明快鲜亮的色彩,这与其地域性与民族性息息相关。例如意大利人在建筑、服饰等领域以大胆鲜明的用色而著名。我们考察一下西西里岛的自然环境中的颜色就会明白,那里的太阳的红色、树木的绿色等都与我国有所不同,那种鲜亮的感觉正是意大利人色彩感知的源泉。并且,对色彩的感知程度与人体的眼睛有关,已有医学研究证明白种人的眼睛对色彩的感知程度强于黄种人的眼睛。强烈的对比色和谐手法也符合其较强情绪表现的民族性。而把欧美一些所谓发达国家的城市色彩借鉴到我国就未必适应。中国的民族性格崇尚含蓄而有韵味,厚积而薄发,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城市色彩主要应以淡雅色系、相似和谐为主。
(三)、在城市色彩规划中,过度拘泥于城市色彩的本身,而忽视了其整体性与大自然环境色彩的和谐。
五、城市色彩规划应往何处去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在设计中考虑到色彩对人的视觉心理作用,应使人感到舒适,产生正面心理效应。过度的色彩装饰会产生浮夸、躁动、张扬、轻浮的视觉效果,对人的视觉与心理产生极大的负担与影响。二是城市色彩规划不是规划一个空城,应把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考虑到规划中去,进行把人包含于城市其中的整体色彩规划。
(二)、与自然的和谐
城市是位于大自然中的城市,不能孤立地只谈城市色彩,它应与周边的自然地理情况、气候状况等相协调。
(三)、对色彩文化属性的挖掘
除色彩的科学属性外,应加强对其文化属性的研究。
(四)、有度且可行的规划
色彩规划的度应把握好,不能简单画一地硬性规定色系色调,强制执行城市色彩规划,那样会抹杀城市的多样性,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结语
风靡一时的城市色彩规划,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反应强烈。在容易头脑一热想当然、做事模仿一窝蜂的今天,百年大计的城市色彩规划呼唤着理性的回归。城市色彩是一种文化,挖掘其社会内涵与文化内涵是成功规划的基础。它绝非仅其科学属性那样简单。现实中的误区是把城市色彩人为地简单化了。应推动城市色彩规划向人性化、地域性、功能性、理性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试论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意义及原则》2006年
[2]《城市色彩需要设计》张继晓2006年
《试论中国城市色彩规划中的问题》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试论中国城市色彩规划中的问题
下一篇:城市中心区景观空间浅析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