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水力论文
发布时间:2012-11-20浏览:20次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水利工程建设规模扩大,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广泛应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新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有突破性进展,本文从介绍混凝土施工新技术的应用入手,选取坝体、接缝等水利工程的重要部位为实例,重点简述了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工程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混凝土坝,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须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水泥混泥土施工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技术与程序的合理性对整个工程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坝体的混凝土施工更是水利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只有采用合理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才能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一、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新技术的应用
1.散装水泥使用的施工新技术
当前我国的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规程中有明确规定:对散装水泥进行优先使用。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使用散装水泥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可以方便施工、满足大批量需求、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等,是一项技术比较成熟、可靠性较高的施工新技术。
2.重视水利工程混凝土中掺合料的应用
在水利工程中,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可以通过改良混凝土,使用混凝土添加剂等手段。混凝土中加入掺合料,如高炉矿渣微粉、凝灰岩、微硅粉、金属(非金属)矿渣、煤灰粉等,可以使水化热降低,对碱骨料反应取到有效地抑制作用,可以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施工材料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3.水利工程混凝土中外加剂的应用
随着混凝土中外加剂技术的研发、生产及应用,品种日益完善,技术及性能日益优化,具有多功能、高效、浓缩、环保、节约水泥等特点。并在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发挥了节水、增体、绿色环保、提高各易性等功能,现在常用的外加剂主要是:普通减水剂、增强阻裂粉、引气剂、早强剂、缓凝高效减水剂、引气减水剂、高效减水剂、砂浆增塑剂、养护剂等。在水利工程混凝土中,掺入外加剂以后,可以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得到有效地调整,能使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各项物理性能得到提高,大大增强了混凝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4.混凝土施工保温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保温技术得到了较快地发展。首先是混凝土侧面的永久保温,采用的是保温性能较好的化工产品,改变过去主要采用挂草席和布帘的方式,保温性能获得很大的提高;其次是结合着拆模后外粘(或外挂)的施工方法而选用的聚乙烯卷材,这些聚乙烯卷材厚度适当,可以通过把彩条布在卷材两面覆上的方法增加卷材的强度;三是采用在立模后内贴聚苯乙烯板材的施工方法时,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就会留住保温材料;四是在拆模后,采用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涂的施工方法时,一般会选用双组份的发泡聚氨酯保温材料;五是这些新的保温技术,和传统保温方法相比而言,具有效果好,工效高,现场美观、无污染的明显优势。
5.混凝土养护剂使用的应用
混凝土浇捣密实成型后,逐渐凝结硬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这个过程主要是由水泥的水化作用来实现的。水泥的水化作用好坏与快慢与混凝土的环境温度、湿度及养护效果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早期养护,如果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期内不能经常保持在湿润状态,混凝土内的水分会迅速蒸发,混凝土表面因干缩而产生裂缝或形成毛细网透气渗水,使混凝土的抗渗性急剧降低.采用养护剂养护,由于保证了良好的水化热作用,生成晶态或胶态水化物,阻塞混凝土的毛细管道,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空隙率,增强混凝土的密实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抗渗性、抗冻性及耐久性.
二、混凝土坝的施工技术分析
1.混凝土坝施工混凝土浇筑原则
(1)先浇筑深的基础,既减少了排水工程量,又可避免深基础施工对相邻已经完工的浅基础的扰动破坏。
(2)先浇筑自重大的部分,再浇筑自重小的,一方面可以使基础及早沉实,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自重大的部分对相邻较轻建筑物基础的牵动。
(3)对于有上层建筑物的部位或是需要几次浇筑高度较大的部位应当先行浇筑,以防与较矮建筑的施工产生干扰。
(4)确定施工程序后,应当对主要部分进行浇筑,然后在浇筑次要的和零星的浇筑建筑,在保证重要部分的前提下,也可穿插进行浇筑。
2.混凝土坝分缝分块技术
混凝土大坝不可能一次性连续不断的浇筑完成,需要将坝体分化成若干浇筑块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一般分块形式有三种,即通仓浇筑、错缝分块和纵缝分块。
(1)通仓浇筑,不设纵缝,按照整个坝段分层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一般不需要埋设冷却水管,这种浇筑技术浇筑仓面大,便于机械化施工,施工速度快,但由于浇筑长度大,而容易出现温度裂缝,所以对温度控制严格。
(2)错缝浇筑,是依据高度方向错开的竖缝进行分块浇筑,相对于通仓浇筑块较小,对温度的控制要求不高,并且在浇筑时不需要接缝灌浆,但浇筑块间相互约束容易产生温度裂缝,施工时彼此干扰也大。
(3)纵缝分块,温度易控,混凝土浇筑工艺简单,彼此干扰小,施工安排灵活,但必须进行接缝灌浆以保证坝体的完整性,且模板工作量大、施工复杂。
3.混凝土坝接缝灌浆技术
对混凝土拱坝、纵缝及其它有整体性要求的坝型,横缝都必须进行接缝灌浆处理以保证坝体的整体性。
(1)接缝灌浆管路系统布置方式。接缝灌浆管路系统布置主要有盒式灌浆管路系统、重复式灌浆管路系统与骑缝式灌浆系统。其中盒式灌浆管路系统进、回浆管不易堵塞,灌浆质量有保证,但耗费管材较多,主要用于纵缝灌浆;重复式灌浆管路系统主要就是能够重复进行灌浆而不堵塞管路;骑缝式灌浆系统扩散灌浆更为流畅,且管路不易堵塞,升浆均匀。
(2)接缝张开度与接缝灌浆压力的设计。接缝张开度是衡量接缝可灌性的重要指标,在水泥最大颗粒小于张开度的三倍时,才能顺利进行灌浆。一般张开度不应小于0.5mm,但也不易过大,否则会增加水泥的使用量,从而引起较大的干缩。因此,张开度的理想值一般为1mm~3mm。但随着灌浆压力的增加,张开度将增大,可能会对坝块地层产生拉应力,所以要对张开度的增大量进行严格控制。接缝灌浆压力一般设计为0.2MPa,以控制灌区层顶的接缝灌浆压力为主,其次是控制递呈接缝灌浆的压力,不需要控制进浆管口的压力。灌浆前,应计算灌浆时代表性坝块的应力。
(3)接缝灌浆施工技术。接缝灌浆属于隐蔽工程,所以必须采用合理的施工工艺和工序,严格控制灌浆施工质量。在灌浆顺序的选择上,要防止坝体应力状态恶化而引起灌浆接缝剪切破坏或重新拉裂;防止因坝块变形而导致的相邻接缝张开度变小或闭合;要满足初期蓄水高程问题。横缝和纵缝的灌浆先后顺序应根据水泥结石与坝块的受力条件而定,一般是先横缝后纵缝,如果考虑坝块的侧向稳定,也可以先纵缝后横缝,但是不管什么状况下横缝和纵缝都不能同时灌注。
4.碾压混筑坝技术
碾压混筑坝技术是世界筑坝史的一次重大突破。工程上通过对碾压混凝土临界水力梯度及渗透溶蚀耐久性的分析论证,可直接为采用碾压混凝土作为坝体防渗体、减少防渗层厚度、降低内部碾压混凝土水泥用量和大量采用粉煤灰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被应用于工程实践。研制的碾压混凝土配合比数据库和配合比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简化了碾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解决了不同砂质外掺石粉用量对混凝土抗压、抗接强度的影响。
三、结语
总之,水利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使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推动着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探究,创新方法,提高施工水平,以便更好地促进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家贤.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
[2]孙丽娜.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6.
[3]刘汉义,陈德先.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魅力中国,2010,22.
《浅析水利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 文章内容如果没能解决您的问题,可免费咨询在线学术顾问获取最佳解答。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析水利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技术问题
上一篇:长江水文资料在线整编系统应用研究
下一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问题探讨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