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论高层建筑沉降的监测技术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论高层建筑沉降的监测技术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3-01-23浏览:24次

  摘要:沉降监测是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加强施工过程监控、避免及预防不均匀沉降、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及时反馈信息及制定对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沉降监测的技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监测,技术要求,问题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物的建设越来越多。这在客观上提出了如何保证高层建筑旌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即高层建筑是否存在均匀与均匀沉降,井且这些现象的存在,是否危及高层建筑及其设施的安全使用。为了保证高层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安全,并为高层建筑物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一、高层建筑物沉降监测的一般技术要求

  1.1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观测点的选择沉降观测所布设的点位,大致可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基准点必须坚固稳定,为了对水准点进行相互校核,基准点的数目应当不少于3个,以组成水准网。为保证基准点稳固可靠,基准点应埋设在基岩或压缩性较低的原状土层上;基准点的位置宜靠近观测对象,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工作基点可以根据观测的需要进行布设。变形观测点的布设是沉降观测的基础,布设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所布点位能够从总体上控制建筑物的沉降特性;先设计后实施,先在图纸上设计,然后再修改、确定;变形观测点的位置宜设在观测数据容易反馈的部位,并能够反映出变形体变形特征的位置。

  1.2沉降监测频率的要求变形观测频率的选择应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和基础荷重增加来确定。高层建筑在基础施工阶段变形观测应在较大荷重增加前后进行监测。施工期间,高层建筑每增加1~2层应观测1次。同时,对建筑结构突然发生严重裂逢或大量沉降等特殊情况,则应增加观测次数。建筑物使用阶段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1次,当建筑物沉降速度达到0.01~0.04 mm/d即视为稳定。同时,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调节观测频率,如地面荷重突然增加、长时间连续降雨等一些对高层建筑有重大影响的情况。也可以根据观测时得出的变形速度确定下一步的观测频率.

  1.3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基坑的支护结构及建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依据工程测量规范,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并能反映出1~2mm的变形量。沉降变化值的测定通常采用精密水准方法,也可用液体静力水准仪、气泡倾斜仪、电子水准器等进行测量。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一般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进行观测,以满足沉降观测工作的精度要求。各项主要观测指标要求如下:①水准仪的精度不低于N2级别;②往返较差、附合或闭合线路的闭合差:mm(其中n表示测站数);③前、后视距及视距差:每站的前、后视距离均30m,每站的后视与前视距离之差1.0m;④前、后视距累积差:各站后视距离与前视距离之差的累计值3.0m。

  1.4变形观测成果的整理与分析除了取得现场观测的第一手资料外,还必须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并编制变形分析报告。首先要对观测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绘制各种数据表格和各变形观测点的沉降变形曲线,并将这些成果及时反馈给施工和管理部门,具体的工作内容有:①校核各项原始记录,检查每次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的计算方式和结果是否有误;②计算和统计每个变形观测点的沉降量和累计沉降量;③计算变形观测点的平均沉降值、平均沉降速度、相对倾斜等;④计算所有变形观测点的平均沉降速率;⑤绘制各变形观测点沉降变形曲线及所有变形观测点的平均沉降曲线和建筑物变形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绘出变形曲线图,结合观测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对观测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建筑物变形过程、变形规律、变形原因等,找出变形值与引起变形的内在原因和规律,为今后高层建筑物的建设提供完备的基础资料。

  二、沉降监测应遵循的原则

  为尽量减少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观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应注意以下几点: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沉降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测量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者应固定;每次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沉降观测整理时原始数据要真实可靠,记录计算符合施工测量规范的要求。

  三、施工过程和注意事项

  3.1沉降监测实施步骤首先建立变形观测点和确定观测路线,由场区水准控制网,依据沉降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事先编制的沉降观测点布点图,确定沉降观测点的位置。并在控制点与沉降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在仪器设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桩,保证各次观测均沿固定路线进行。根据编制的垂直监测方案及确定好的观测周期进行施测,首次观测必须在变形观测点稳定后及时进行。一般高层建筑物有一或数层地下结构层,首次观测应从基础开始,在基础的纵、横轴线上(即基础底板边)按设计好的位置埋设临时沉降观测点,待其稳固后进行首次观测。首次观测的沉降观测点高程值精度要求非常高,一般用N2或N3级精密水准仪,并要求每个观测点的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确定。结构每升高一层,临时观测点应移上一层并进行观测,直到建筑物±0.000m处。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于±0.000m之上500mm处,进行观测,以后每增加1层就复测1次,直至竣工。

  3.2施测过程应注意的环节(1)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固定人员进行观测和整理结果,前、后视的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准尺;每一次的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各次观测环境应基本一致。(2)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连续使用3~6个月后应对所用仪器、设备重新检校。在雨季前、后施测时必须对水准点进行联测,以检查其标高是否有变动。(3)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全部观测点应连续一次测完,读数时必须保证成像清晰、稳定。

  四、结语

  在高层建筑沉降监测中,为保证监测成果准确、可靠,达到精度要求,只要在观测手段上,采用精密水准仪及其配套的精密水准尺,定人、定仪器、定路线,运用精密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参照有关规范的技术要求施测;在数据处理上,采用现代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剔除粗差,保证计算的沉降量为实际沉降量;在变形分析与解释上,采用单点与整体相结合的办法,结合高层建筑工程地质、基础类型等,合理解释变形产生的原因,完全可以对建筑物的安全作出正确决策,从而为设计、施工、运营单位提供第一手准确资料,指导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论高层建筑沉降的监测技术》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高层建筑沉降的监测技术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21748

相关内容推荐
一定不能错过!4本见刊快录用高的核心期刊推荐,覆盖多学科
oa sci生物类期刊有哪些?推荐10本
会计著作副主编评高级会计职称有用吗
肠道免疫相关的SCI期刊推荐9本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要发论文还是出版著作
41本民族学与文学方向AMI收录期刊
土木工程2区sci期刊推荐9本
A类核心学术论文难发吗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