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3-02-18浏览:22次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层建筑、重型厂房、高等级公路、桥梁建设等工程设计中大量推广采用了桩基础形式。而在各种桩基础类型中,灌注桩应用较为普遍,其中尤以钻孔灌注桩为主。因其施工特征多数为隐蔽作业,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1. 钻孔灌注桩的分类、适用范围与施工机械选用
1.1 钻孔灌注桩分类
钻孔灌注桩按照桩的大小可分为三类桩,即大桩、中桩和小桩。其中大桩指桩径大、承载力高、桩端不宜扩大的桩型;中桩指目前大量使用,成桩方法和施工工艺众多的各种桩型;小桩指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简单,对施工场地要求不高,容易施工的桩型。
钻孔灌注桩按照桩的成桩工艺分为四类桩,即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干作业成孔灌注桩、套管成孔灌注桩、爆扩灌注桩。
1.2 各种灌注桩的适用范围与使用条件
1.3 施工机械的选用
钻孔机械的种类主要有:旋转式钻机、冲击式钻机、冲抓钻机、套管钻机、潜水钻机等,各自有其工作特点和使用范围。钻机的选择主要依据以下原则进行:
①根据地质情况,结合钻机适用能力选用钻机种类。
②根据设计钻孔直径、深度结合钻机钻孔能力确定钻机型号。
③钻机选择时还应结合现场施工条件,考虑钻架设立的难易程度,钻机运输条件及钻机安装场地的水文地质等情况,力求所选钻机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运输和使用方便。
2.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管理要点
2.1 钻孔深度的质量控制
现行规范规定,钻孔灌注桩的孔深验收指标为正偏差,即0-300mm。有关数据显示,在发生恶性工程事故的桩基工程中,孔深不到位的例子很多,因此,对于孔深的量测及质量控制应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点。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2.1.1测量误差导致钻孔达不到设计深度。
一般施工队常用的测绳质量不过关,经水泡后出现收缩现象,量测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实际操作中,更大的测量误差是由于测绳易断引起的,断了以后不知道的人仍以断处为起点继续使用,往往可差数米。在采用细钢丝测绳时,要小心数标松动错位。综合上述原因分析,避免误测的办法是在施工现场或地面上设置长度标记作为准绳,每天(或每班)打第一个孔及终孔后把测绳拿去检查复核。
2.1.2 钻孔入岩深度不达设计要求。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局部地层分布不均匀,如岩层分布起伏变化剧烈或倾斜导致判断失误,从而造成钻孔深度不够。入岩深度的控制因钻孔工艺不同而有所区别。反循环工艺和冲击钻成孔的桩,可采用岩样鉴别法。此外,还需注意每个桩的入岩和终孔的岩样,最好留样备案,直至工程使用正常,沉降稳定。正循环工艺成孔的桩由于取不到完整岩样确定嵌岩深度很困难。较可靠的办法是认真分析钻探资料,根据各钻孔土层分布情况综合评判场地地质概况,然后做出岩层分布的等高线图,按等高线图确定成孔深度。因本法有一定的随机性,应适当加大安全系数,有时尚需适当补充钻探孔,在某些缺少钻孔的控制区域,也可用钻机换取芯钻头直接取岩芯判定。
2.1.3 清孔不到位,孔底沉渣过多,影响实际成桩长度,降低单桩承载力。
清孔时清理不干净或未进行二次清孔;泥浆比重过小或泥浆注入量不足难于将沉渣浮起;钢筋笼吊放过程中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桩底;清孔与浇灌时间间隔过长致使泥浆沉积等,这些都是导致实际桩长不达设计要求的重要原因。应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①成孔后,钻头提高孔底10-20cm,保持慢速空转,维持循环清孔时间不少于30分钟。②采用性能较好的泥浆,控制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不要用清水进行置换。③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④下完钢筋笼后,检查沉渣量,如沉渣量超过规范要求,则应利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孔口返浆比重及沉渣厚度均符合规范要求。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40mm,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使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面以下1.0m以上,以利用混凝土的巨大冲击力排出孔底沉渣,达到清除沉渣的目的。
2.2 钻孔垂直度控制
钻孔灌注桩的垂直度是保证桩体最终承载能力的重要一环。验收规范允许偏差为<1%。实际操作中,容易产生钻孔倾斜的现象有:在地质软硬交界处钻孔,或碰到孤石或粒径大小悬殊,钻头受力不均而使钻孔偏斜;钻孔中发生扩孔,钻孔向扩孔一侧摆动而产生倾斜;钻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在钻进时钻机座产生不均匀沉陷或移位,钻杆随之偏斜而未及时纠正;钻杆不直,接头不正使钻头、钻杆中心不同轴等。因此,为保证成孔的垂直度,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控制:
①选用钻机自重大、钻杆刚度大的钻机,同时,应采取扩大桩机支承面积的方法使桩机稳固。
②安装钻机时底座要水平,当地基土太软弱时,应填石渣和枕木支撑平台确保钻机稳定。
③在钻机就位和钻孔过程中,要随时注意校核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倾斜及时纠正。
④对于地基不均匀、土层呈斜状分布和土层中夹有大的孤石或其它硬物的情形,施工前必须作好准备。在不均匀地层中钻孔时,进入不均匀硬层、斜状岩层和碰到孤石时,钻速要换慢挡。处理大孤石和坚硬岩石,采用自重大的复合式牙轮钻或换用冲击钻都是有效的方法。经工程实践表明,导正装置也是防止孔斜的简单有效的方法。终孔后再发现孔斜纠正起来费时费力,且修孔常使桩的充盈系数增大,最大达1.6以上。
⑤有条件时可在成孔后下放钢筋笼前作井径、井斜超声波测试。
2.3 孔径偏差控制
钻孔灌注桩施工,在湖、塘、沟、谷与河漫滩地段等新近沉积的粘性土和粉土中容易出现缩孔现象。尤其要重视液性指数 (IL)>0.75呈软塑状态和流塑状态的粘性土。而在指数值更大的流塑状态的淤泥质软土层中,缩孔现象更是不可避免。与孔径有关的质量问题有:实际成桩直径偏差超出规范要求,桩的截面变小,承载能力降低,实际上降低了桩的安全系数;缩颈现象多数出现在桩体上部软弱土层部位,而桩的内力也是此段较大,容易造成桩身抗压强度不够而破坏;由于孔径达不到要求,导致钢筋笼无保护层,桩的抗压弯能力削弱或丧失。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治措施有:
①经常检查钻头直径,发现磨损时及时更换或采取补焊措施。也可采用处理孔斜的导正器法,在导正器上焊一定数量的合金刀片,在钻进或起钻的过程中起扫孔作用。
②加强对孔径的检测与控制,提高泥浆质量,增大泥浆比重和粘性及稠度。钻孔泥浆由水、粘土(膨润土)和添加剂组成,具有浮悬钻渣、冷却钻头、润滑钻具,增大静水压力,并在孔壁形成泥皮,隔断孔内外渗流,防止坍孔的作用。应根据钻孔方法和地层情况来确定泥浆稠度,泥浆稠度视地层变化或操作要求机动掌握。泥浆太稀,排渣能力小,护壁效果差;泥浆太稠会削弱钻头冲击功能,降低钻进速度。
③埋设护筒。钻孔成败的关键是防止孔壁坍塌。当钻孔较深时,地下水位以下的孔壁土在静水压力下会向孔内坍塌、甚至发生流砂现象。钻孔内若能保持比地下水位高的水头,增加孔内静水压力,就能起到防止坍孔的作用。另外,护筒还有隔离地表水、保护孔口地面、固定桩孔位置和钻头导向等作用。
④在易于产生缩孔的土层施工时,及时下钢筋笼和进行混凝土灌注,减少空孔时间也是解决缩颈问题重要且有效的措施。
2.4 钢筋笼制作及吊放。
钢筋笼的制作在钻孔灌注桩中并不复杂,容易出现问题的是钢筋笼的安装。如吊装时的变形、下孔时碰撞孔壁造成坍塌、就位后保护层不能保证等。针对这些问题主要应采取下列措施:
①依据设计制作并绑扎钢筋笼,在混凝土灌注前整体放入孔内。钢筋骨架应设强劲的内撑架,防止钢筋笼在运输就位时变形。
②在顶面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固定,防止混凝土灌注时骨架上浮。支撑系统应对准中线,防止钢筋骨架倾斜和移动。骨架绑扎设控制钢筋骨架与孔壁净距的混凝土垫块,可靠并等距离绑在钢筋骨架周径上。
③钢筋笼起吊点宜设在加强箍筋部位。入桩孔时应保持垂直下放,对准孔位徐徐轻放,不得碰撞孔壁。下放钢筋笼受阻时不得强行下入,应立即停止施工,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如因钢筋笼没有垂直吊放而造成的,应提起后重新垂直吊放;如果是成孔偏斜而造成的,则要求进行复钻纠偏,并在重新验收成孔质量后再吊放钢筋笼。
④钢筋笼接长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在孔口焊接时应遵守:下节笼露出操作平台高度1m左右;上下节笼各主筋位置应校直对正,且上下节笼持垂直状态时方可施焊;每节笼子焊接完后应补足焊接部位上的箍筋。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沉放或进行下一节笼的焊接安装。
2.5 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灌注是最后一道也是关键的一道工序。首先必须严格按设计强度配制混凝土,配合比选用要比设计强度高20%左右,坍塌度宜采用18-22厘米。在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的前提下,导管法水下灌注混凝土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是:
①水下灌注混凝土不能像上部结构施工那样逐层振捣。
②由于导管埋在泥浆和混凝土中,混凝土的灌入阻力是相当大的, 灌入阻力可按公式估算:R=π(D2—d2)(l1rw+l2rh)/4式中, D为桩直径;d为导管直径; rw为泥浆重度;rh为混凝土重度。要克服很大的灌入阻力保证混凝土桩身质量,必须有相当大的冲击力。而冲击力越大,完成每一斗混凝土灌注的时间越短,混凝土桩身越均匀。由于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配制的混合料,不同材料、不同粒径则摩擦系数不一样,因此仅靠静力平衡产生的超压力缓慢流淌,易造成混凝土粗骨料在桩芯堆积,随半径增大而递减。桩身不匀,则影响桩的抗压强度。
③提升导管速度过快或过慢,容易造成泥浆混入混凝土内,降低桩身强度,严重者甚至造成断桩事故。针对以上问题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a.导管制作。导管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密闭性,内壁光滑顺直。导管应采用ф300mm的无缝钢管,法兰盘连接,橡皮胶垫密封,在开灌前首先进行打压试验,确保不漏水、不漏气,满足承受压力的要求。
b.导管下放前进行试拼装,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4米,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以便伸入混凝土内。同时应试验隔水栓能顺利通过导管内径和隔水效果。
c.混凝土应由试验确定配合比。为使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和合理的坍落度,要掺入适量的缓凝减少剂。
d.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应充满混凝土且缓慢下降塞球,在灌注混凝土开始时导管底部至孔底应有250-400mm空间,导管和漏斗应充满混凝土。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间隙的需要,然后煎断塞球拉线,利用混凝土自重力把孔底泥浆挤出,达到导管埋置深度。
e.在整个灌注时间内,导管漏斗下应保持足够的混凝土,导管应在空气和水进入的状态下填充,输送到桩中的混凝土应一次连续操作。施工中间每间断30分钟后,要上下串动导管,防止混凝土失去流动性。
f.混凝土浇注至桩顶时,应考虑混浆层,适当增加灌桩高度以确保设计桩基高度。混凝土灌注完后,应首先将钢护筒拔出,以防止混凝土与护凝结粘连。其次,在混凝土强度不高时,将桩头混浆层处理掉,以确保成桩质量。
综上所述,在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只有认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自觉实践,正确应用有关规范,抓好施工准备、成孔、清孔、水下砼灌注等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才能最终保障灌注桩的成桩质量,为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伟,高保童. 浅析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及常遇问题的处置措施[J]. 科技信息. 2010(19)
[2] 李娴. 钻孔灌注桩施工控制要点及常遇事故处理[J]. 山西交通科技. 2010(03)
[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4]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浅议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议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
上一篇:桥梁加固中碳纤维材料的应用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