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3-02-20浏览:21次
摘 要: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必须制定严谨科学的施工规范,提高混凝土整体质量,本文就如何提高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质量
混凝土是水泥、砂、石、水、外加剂、掺合料等多组成分构成的一种能多样化的材料,其性能不仅与组成材料的性能有直接关系,而且还与施工技术、所处环境及维护条件等有关。因此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维护要求等方面进一步加以研究,以促进目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发展。
1.影响混凝土工程的因素
1.1混凝土工艺
1.1.1工艺中使用活性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粉煤灰和矿渣等掺合料对混凝土强度有较大作用,特别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能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缝的产生,提高后期强度;
1.1.2工艺中使用特殊功效的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最常见的混凝土外加剂为减水剂,减水剂对混凝土强度至关重要。
1.2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施工技术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主要包括:模板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模板及支架在在施工中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强度;混凝土浇筑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把混合物搅拌均匀,浇筑后必须振捣密实,且经良好的养护才能使混凝土硬化后达到预定的强度;拆模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强度不足时,过早拆除支撑模板,过早荷载作用或者超荷载会使混凝土粱、板产生裂缝,导致强度降低;混凝土养护质量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混凝土成型后应在一定的养护条件下进行养护,才能使混凝土硬化后达到预定的强度及其他性能。
1.3水泥
水泥混凝土中的活性成分,其强度大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强度的高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强度成正比,在配合比相同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水泥强度越高,制成的混凝土强度越高。水泥混凝土的影响取决于水泥的化学成分及细度。水泥强度主要来自于早期强度及后期强度,而且这些影响贯穿于混凝土中。用早期强度较高的水泥来制作混凝土,其强度增长较快,但在后期可能以较低的强度而告终。而无论通过改变成分、养护条件或者利用外加剂而比较缓慢地水化,都可使水泥产生较高的最终强度。
1.4混凝土的配比与搅拌
由于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强度值总是离散的,这一强度受原材料的配比与施工条件共同影响,不合适的配比和不规范的施工会对结构物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尤其在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砂、石的实际含水率一般都会与设计配比存在差异。因此,要对施工时的配比与工艺进行规范。
2.如何在施工中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施工准备
2.1.1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和设计图纸要求,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要求与土壤接触构件的混凝土按《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建筑防腐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2》进行防护,并采用强度等级≥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0.45,水泥用量≥300Kg/m3。
2.1.2混凝土配合比在施工前提前一个月向混凝土供应商申请,申请配合比时,需提供有关混凝土施工部位、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水泥、石子、砂、外加剂以及混凝土坍落度、初凝、终凝时间等性能要求。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要工地技术部门按实际施工需要出具的技术通知单为准。
2.1.3在混凝土施工前,掌握好天气的变化情况,材料部准备好防雨布,以防天气不测下雨,及时防护。
2.1.4认真检查预埋件的规格、数量、安装位置,是否与设计相符。水、电预留、预埋,必须及时与钢筋绑扎协调穿插进行,不能任意割断钢筋,水、电预留、预埋工作完成后,水电主管工程师要组织验收,作好隐蔽验收记录。
2.2混凝土施工控制
2.2.1混凝土配合比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水泥水化产生的水化热会引起温度上升,若不同部位混凝土温差过大,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会导致混凝土的开裂。本工程采用的配合比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
a.在保证强度和耐久性的同时尽量降低单位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与大体积混凝土的最高升温有直接关系,降低水泥用量是最有效的温控措施。
b.选用对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最有利的外加剂NF 型缓凝高效减水剂。缓凝型外加剂能有效延缓水化热的释放时间,降低水化热放热峰值,使混凝土水化热释放比较平缓,避免中心部位混凝土温度急剧上升而导致温差增大。
c.掺粉煤灰。粉煤灰可以使混凝土水化热在一定程度上延缓释放,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极为有利;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后期强度,使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提高。
d.改善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保证一定的粗骨料含量可以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在满足强度和施工性的前提下,采用尽量低的砂率。
2.2.2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法浇筑,每层的厚度不超过600 ,斜面坡度为混凝土振捣时自然流淌形成的坡度。混凝土的浇筑应连续进行、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次层混凝土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成。
a.混泥土浇筑准备工作,首先对搅拌机、运输车、料斗、串筒、振捣棒等机具设备按需要准备充足,所用的机具均应在浇筑前进行检查和试运转,并考虑发生故障时的修理时间,同时配有专职修理工,随时检修。其次,要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期间,水、电、照明不中断;进一步核实一次浇筑完毕或浇筑至某施工缝前的工程材料,以免停工。
b.混凝土浇筑之前,检查和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及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此外,还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模板接缝的密合情况。认真检查模板缝隙,发现缝隙大时要及时修补,保证模板缝隙严密;木模板要充分浇水湿润;钢模板要清除干净表面灰浆等脏物,并刷好脱模剂。
c.混泥土浇筑过程中,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发现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和稠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及时处理。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后,检测其稠度,所测稠度值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要求,其允许偏差值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出现混凝土拌和物离析或分层现象,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搅拌。混凝土拌合物运至浇筑地点时的温度,最高不宜超过35°,最低不宜低于5°。
2.2.3混凝土振捣
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混凝土。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流淌和振捣时形成的坡度分前、中、后三段布置振动棒,前面为泵管出料口布置1 台,中间布置1 台,后面为坡脚处布置2台。振动棒作业时,要使振动棒自然沉入混凝土,且插入到下层尚未初凝的混凝土中510cm ,以使上下层相互结合。
2.2.4混凝土养护与拆模
a.混泥土的养护是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内进行,养护时间一般为14d~28d。主要采用塑料薄膜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浇水,使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保持水泥水化作用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证混凝土始终保持湿润状态。
b.混凝土结构浇筑后,达到一定强度,方可拆模。
3.混凝土温度测试
浇筑混凝土期间每隔2h测1次温度。混凝土蓄热养护期间每隔4h测1次温度。测温时同时测量环境温度。温度裂缝控制采用外蓄内降的方法,外蓄为两层塑料薄膜夹100mm草帘覆盖蓄热保温,内降为在1.8m 厚的筏板中部设一层,在2.4m 厚的筏板中设二层塑料管用循环水降温。降温利用地下水(水温14 ℃左右) 进行循环,控制循环水速度调节混凝土温度。控制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25℃。混凝土边角的保温厚度增至大面部位的23 倍,插筋处的保温在其外侧用岩棉被堆角,并用400mm宽岩棉条铺在钢筋中间。混凝土出机温度控制<10℃。
参考文献:
[1]杨启欧.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广东科技》,2007年第03期
[2]刘雪帆.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J],广东建材,2007年03期
《对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对如何提高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
上一篇:桥梁加固中碳纤维材料的应用
下一篇:提高空冷支柱清水混凝土观感质量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