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3-02-20浏览:38次
摘要:为了掌握我国各地生态城的建设发展动态,科学的提出城市生态规划的模式,我们对全国各地生态城展开了大规模的调研,调研范围包括北京门头沟生态城、天津中新生态城、廊坊万庄生态城等全国18座生态示范城镇。调研内容涵盖各生态城的交通系统、建筑系统、能源系统、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本文通过分析对我国18座生态城调研的结果,总结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并对生态城的建设提出了建议,给出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应该采取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生态城调研,生态城特点,对建设生态城的建议,生态城建设思路
1. 引言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反思城市现有的发展模式,探索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城市是碳减排的关键,而城市规划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必然担负着建设低碳城市的重要角色。近年来,随着生态城概念的提出,国内已有近百城市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规划,包括上海、天津、重庆、哈尔滨在内的十几个省市都先后提出了建设生态省(市、区)的奋斗目标。生态城市的实质是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努力打造“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
为了掌握我国各地生态城的建设发展动态,科学的提出城市生态规划的模式,我们对全国各地生态城展开了大规模的调研,调研范围包括北京门头沟生态城、天津中新生态城、廊坊万庄生态城、河南郑州新田生态城、西安绿地国际生态城、沈阳高坎生态城、北京长兴生态城、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唐山南湖生态城、山东黄河生态城、苏州西部生态城、上海东滩生态城等全国18座生态示范城镇。调研内容涵盖各生态城的交通系统、建筑系统、能源系统、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并走访了很多生态城居民,获得了大量的一手数据,本次调研结果为我国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很多参考意见。
2. 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探索, 到90年代已经形成一套以社会一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理论为指导的相对完整的城市建设理论与方法体系。通过分析调研结果,我们发现,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具有如下特点:
2.1 生态城市建设的地区差异性大
我国地域辽阔, 各地区的自然状况、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背景等基础条件各异, 并形成各自的特点,因此其生态城市建设有各自的侧重点和发展策略。各地区生态城市根据当地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经济条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模式[1],我国的生态城市大体上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2.1.1 技术创新型生态城
以科技创新为主要特点的生态城属于技术创新型生态城。这种类型的生态城聚集了最有创意的人才,并提供了人才相互交流学习、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平台及创意转变为生产力的孵化器。通过这些创新,可以解决很多城市带来的问题。这类生态城通常在发达国家发展,如由英国人设计、阿拉伯国家准备花费220亿美元建造的零排放生态城区。这个生态城区使用了所有我们能想像到的科技,220亿美金的造价,只有5万人居住,其昂贵程度惊人。这类生态城由于代价昂贵,推广性一般。由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起步稍晚,而且受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等因素限制, 其建设方法和侧重点与国外有所不同,这种类型的生态城很少,目前只有位于江西省的中芬合作共青数字生态城,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型特点[2]。
2.1.2 适用宜居型生态城
这类生态城市一般设定居住人口为30万左右,以实用技术为技术主体,以绿色建筑为建筑主体,以服务业或新兴产业为产业主体,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交通为交通主体,以TOD为主导的土地利用开发模式,以可以复制、可以持续、可以改进为目标主体。这种模式在中国和其它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大的推广借鉴价值。我国60%以上的生态城都属于适用宜居型,包括西安绿地国际生态城、北京门头沟生态城、廊坊万庄生态城、河南郑州新田生态城、北京长兴生态城、唐山南湖生态城、山东黄河生态城、苏州西部生态城、上海东滩生态城等。
2.1.3 逐步演进式生态城
生态城战略能促使某些“古老的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城市,只要确立了生态城的发展目标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刺激,协同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促进其健康发展,就可以使之逐渐演变成一个生态城市。城市比较“老旧”不是主要障碍,因为城市自身可以演进。我国山东黄河生态城属于逐步演进式生态城。
2.1.4 灾后重建改造型生态城
“危机”意味着危难本身也是机遇。生态化重建规划能促使受灾城市改变原先的演进轨道,跳跃性地获得抗灾害能力、系统的自主适应性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正在修复中的四川汶川、青川等城镇将逐渐被改造成灾后重建型的生态城市。
2.2 注重生态功能区划的作用
调研结果显示,生态功能区划是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特色。在全面进行生态环境现状、生态脆弱性和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从城市现有的空间布局和区域生态系统特征出发,规划生态功能分区方案并明确各生态功能分区的生态系统特征、功能、发展方向与保护目标,指导其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同时为城市产业布局提供依据。
2.3 生态城市建设中强调发展循环经济的作用
21世纪初, 我国开始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只有发展循环经济,才能将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已经逐步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同[3]。这种思想和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旨在保护环境目标和保护有限的物质资源。具体而言,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中从产业政策、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产业园区等角度规划完整的循环经济和生态产业发展体系,将其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2.4 具有特色的重点建设领域
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强调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推进[4]。大体说来,主要的建设领域在于:强调能源资源约束下的生态产业体系与循环经济建设;强调包括湖泊、河流水库、湿地等在内的水体在城市中发挥的作用, 即进行生态水域的建设;注重和谐社会的生态文化建设;进行高效、可持续的绿色交通建设和自然资源体系和环境体系建设。
3. 对生态城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分析调研结果,本文对我国生态城建设,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将绿色、环保的理念落到实处,杜绝跟风及面子工程,使生态城的建设不仅是一种商业行为,而是对城市或区域的生态能带来改善的工程建设。让更多人感受到发展所带来的好处。在控制人口增长和合理人口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和健康水平,既满足当代人口物质和精神需求,又为后代人类文明程度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确保社会的持续进步和文明水平的不断提高。
(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
土地利用规划要非常珍惜土地资源,尽可能不占用耕地;要合理确定土地开发强度,使土地资源的利用尽可能合理有效。建设生态城,就是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将城镇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环境整体融合到生态经济系统中,统一谋划和发展,并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综合效益提高。
(3)加强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要加强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无害化处理,把垃圾当做资源,通过分类收集、合理运输以及卫生填埋、堆肥、焚烧等垃圾资源再生和无害化处理手段,不仅减少城镇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对土地资源的浪费,还能作为一种再生资源,继续服务于人类。要建立多级防灾减灾体系,合理确定灾害防御标准,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范,特别加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等生命线工程的防灾减灾措施,确保生态城在遭遇各种灾害时具有防灾减灾、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4)保留历史文化,顺应地势与自然相结合。
生态城的建设应该与当地的地形、生态环境为基准,保留当地文化传统,建设与自然相融合,旅游与民俗城市精神相接洽的生态城。有节制的开发,加强生态保护。充分考虑当地生态特征,以尊重原有生态环境为前提,适当的进行开发,提高当地的排碳能力,碳汇能力和绿化物种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消费合理、生活方便
生态城的消费水平不能与其它地区相差太多,并且应该建立完善便利的交通设施,除了公共设施外,服务行业对于人们的生活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人们考虑居住时,价格往往是重要的因素,综合考虑下,居住地的学校、医院、超市等设施不仅与价格息息相关,也是人们衡量价格、决定自己生活的标尺。生态城做为以后城市健康绿色发展的试点以及标杆应将金钱利益放在第二位,将宣传绿色生活方式、生态环保意识扩大自身影响力以带动周围绿色发展作为第一责任,但不可破坏当地房地产价格结构,合理定价。
4. 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一,建立不同类型低碳生态城过程型、动态评价综合指标体系,按照可持续发展程度对低碳生态城进行分级评价;引导城市政府和市民建设生态城的创新意识,逐步推动同类城市在生态城建设方面开展友谊竞赛并实现互帮互学。
第二,充分借鉴中国传统的生态思路,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我们不能照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模式,而是应该创建出有自己特色的中国模式。
第三,生态城必须通过良好的设计和精细的管理,使城市成为景观上具有吸引力,具备良好服务、设施齐全、社会和谐的宜居城市。
第四,低碳生态城应当是建设成本可负担,发展模式可模仿,自身发展可持续的城市。通过这类“先锋”城市的实践,应当能够引导全国其他城市转变发展模式。
5. 小结
生态化的城市化,是站在城市化发展的全局角度,全面系统地对城市化道路进行重构,增加城市的消费规模,降低城市的运营成本,实现良好的城市生态。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自然紧凑的城市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复合利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促进产业协同,增强城市综合实力;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本文通过分析对我国18座生态城调研的结果,总结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特点,并对生态城的建设提出了建议,给出了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应该采取的整体思路。创新城市化模式,以生态城作为中国城市发展的目标,走生态化的城市化模式,我国的城市化才有未来,才能解决我国目前城市化发展的种种困境。
参考文献:
[1] 董宪军,生态城市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
[2] 柳海鹰,生态城市研究进展,四川环境,2005, 24 (2 ):57-59
[3] 孙玲,生态城市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吉林大学,2004
[4] 林研,我国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方法及其实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8
《低碳背景下生态城市发展模式探讨——对全国生态城调研结果的思考》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下一篇:浅谈城镇规划建设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