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关于德保县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的探讨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气象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2-26浏览:30次

  摘要: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部分。作为气象部门, 服务于“三农”是永恒的主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 气象服务的内容、方式、手段也应不断调整和更新。针对“三农”存在的农业气象现状, 努力为农民奉献最新最好的气象服务, 为新农村建设当好科技先锋与参谋助手, 值得气象部门思考研究和探索实践。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现状,对策

  对于气象部门,要做好为农服务,不仅要增强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开展干旱、暴雨、大风、冰雹、霜冻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做到灾前有准备,灾后有措施,减轻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且要加强农业决策气象服务工作。利用气象资料为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在农村建设、能源利用、建设规划等方面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应当不断学习农业生产知识,了解农业生产的需求,了解农民的需求,特别是加强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的联系,才能为农民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为农服务信息。

  1.气象服务现状

  近年来,德保县气象局积极拓展思路,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通过手机气象短信、电视、电话、传真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和辐射气象信息,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

  1. 1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目前德保县所有的乡( 镇)都建立了自动气象站, 可以对天气演变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未来两年内自动气象站还将向行政村一级覆盖;与县广播电视局合作开设电视天气预报栏目,设有“12121”气象信息电话,方便群众收听收看;全县12个乡(镇)都成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站,建立了气象短信平台,可在第一时间向县、乡( 镇) 有关领导、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发送气象预警信息;配备移动应急车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可以开展气象应急响应工作和实施针对抗旱、防雹等需求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

  1. 2 气象为农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近年来,德保县气象部门在开展传统的农业气象月报、气候评价、作物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作物产量预报的基础上,在设施农业、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上也做了尝试。如烤烟、甘蔗、水果、八角等系列化服务,优质水果种植发展,禽流感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等等,努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服务。开展了部门合作,与国土部门联合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测服务,与林业部门联合开展山林火险等级预报服务,与防汛部门联合开展防汛防台服务等等,雷电危险等级预警预报业务以及环境气象的各类指数预报等业务也逐步开展起来,增强了农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1. 3 气象为农服务的宣传深入开展

  气象部门与广电部门合作,联合录制农村气象防灾减灾宣传片,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宣传农业气象知识,以及雷电防御、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加强气象为农业的服务。专门印制了《农村气象防灾减灾手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指南》、《农村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等发放到农民手中。举办了十多期的乡镇气象协理员或农村气象信息员气象知识培训班,开展了面向农村泥瓦匠为主的防雷知识培训班等等。

  2. 拓展新农村气象服务领域对策

  2. 1 努力提高预报准确率, 提升气象服务质量气象部门应进一步围绕气象服务这个工作重点, 努力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 特别是台风、暴雨、洪涝、冰雹、雷电等灾害天气的预报服务水平, 切实提高气象服务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 坚持始终做到“一年四季不放松,每一个过程不放过”, 力求预报精细、准确, 服务主动、及时,使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能充分利用气象信息趋利避害、科学决策, 最大限度减轻气象灾害带来的危害, 为农民营造安居乐业、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2. 2 依法落实职责, 减少雷灾隐患 保障农村生命财产安全,气象主管机构依法履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管理职责, 加强对农村建设工程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进一步检查和落实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制度, 切实从源头把好农村防雷安全质量关, 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最大限度地减少雷灾隐患或避免农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2. 3 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促进新农村经济发展当前, 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基本目标。然而, 农业发展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 水资源短缺与农业和农村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为了提高农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依靠科技进步防灾减灾的需求十分迫切。为此, 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以增加河流和水库水资源、生态保护、森林灭(防)火为目的的人工增雨作业, 积极组织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的防雹减灾等作业。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 淡水短缺、交通拥挤、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环境资源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对人工增水、人工防雹、防治大气污染和人工消雾、消云、消雨等提出了新的需求, 同样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

  2. 4 健全农村气象宣传教育体系 通过各类新闻媒体, 准确及时客观地把气象信息特别是重要的天气、气候变化信息传达到农民手中, 增强广大农民利用气象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能力; 加强中小学的气象知识教育, 普及气象基础知识; 要把气象宣传和气象科技的普及纳入社会公益性宣传议程。大力加强气象宣传和气象科技、法律知识的普及, 不断提高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加强气象文化阵地建设, 充分利用气象科普基地和影视、广播、报刊、图书、网络及其他有效手段, 宣传气象知识和气象事业取得的成就, 把发展与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气象科学普及和宣传的重要方向, 围绕中国气象事业发展重大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科普活动, 做到创新与普及并举, 采取有效措施使气象科学技术走近民众、走向社会, 提高全民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防灾减灾意识和气象科技素质, 增进全社会天气、气候、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的科技意识。利用世界气象日与其他国际科技活动日, 发动各类学术团体与民间组织, 积极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扩大气象科技创新活动在全社会的影响, 促进气象科技向新农村发展与国民经济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不断开拓气象科技创新领域,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 5 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规划 积极开展农村住房抗灾能力的气象灾害调查和风险评估, 积极参与城镇建设规划, 开展村镇选址的气候论证, 推动建筑设施防雷技术的普及应用, 积极推进农村采光合理、科学节能、有效防灾、舒适整洁的人居小气候环境建设。

  3.结束语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农村的和谐稳定、农业的高产高效、农民的增产增收等一系列问题都与气象工作紧密相联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农业生产的对象、条件、环境等发生了变化, 特别是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的变化使气象生态环境形势更加紧张,灾害天气频发,传统农业气象服务已不能满足大农业和精准农业的需要,完善农业气象服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有重要意义。

《关于德保县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的探讨》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关于德保县新农村建设气象服务的探讨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22343

相关内容推荐
社会资本SSCI期刊有哪些?推荐9本
8本微生物致病SCI期刊推荐
13本锻造领域的SCI期刊推荐
核心期刊相似度(查重率)要求
9本超级电容器领域SCI一区期刊
6本美术类北大核心期刊推荐
国际出版社的书号在国内出版合法吗
10本金属材料SCI二区期刊推荐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