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05-22浏览:39次
论文摘要:民间舞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是舞蹈艺术门类中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故有“艺术之母”的誉称。从它产生到现在已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继承和发展民间舞的问题存在于每一时代。
论文关键词:广场;代表性;民间舞;继承发展
社会的前进把广场群众性民间舞带人剧场,并形成专业性极强的、为剧场艺术服务的、以教育形式出现的民间舞训练体系。但它与广场群众性民间舞蹈有何区别呢?它又该如何继承发展呢?本文目的就是对以上二者所呈现出的特性作一比较分析,然后谈谈对继承发展的看法。两者的区别,促成了“代民”剧场性、表演性、风格的典型性、规范性的产生。同时,作为“代民”的体现者,必须技术娴熟、艺术完美,舞得不同凡响。我们只有遵循这些客观要求,才能促进其发展。必须遵循其民族的审美观,熟悉他们特有的感情传达方式和所显示出的节奏和力度上的特点。其次,掌握其能反映民族心理素质的、审美理想的、富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语汇和形式。简言之,抓历史主线,承优秀传统,扬民族精神。
一、“民间舞”的含义
民间舞的准确含义我认为应是:以人体为主要表现手段的,在人民中产生并世代相传的,以自娱为主要目的的,为人民大众熟悉和掌握的,能反映出某民族(地区)人民的性格特征、风俗习惯、地区特色、历史风貌的舞蹈。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广场群众性民间舞蹈(以下简称“广民”)。而服务于剧场艺术的、以表演为最终目的、以教育形式出现的民间舞训练体系,则是在“广民”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艺术形式,它已大大突破“广民”的制约,形成不同于“广民”的特点和规律。为了分析的需要,我暂称它为“代表性民间舞”(以下简称“代民”)。因为它比“广民”更集中、更典型,因而也就更具代表性。
二、“广民”与“代民”的比较分析
(一)“广民”的特性。1、广场性:所谓广场性是指“广民”出现的空间形式而言。具体说,就是这一民间艺术活动总出现于民间的广场,不受空间的制约,参与者身份相同,人和自然融为一体;2、群众性:所谓群众性,即指“广民”的出现总以数量众多的参加者为特点,它多以群舞和圈舞形式出现,呈现出辉煌壮观的舞蹈场面。第一,它是人们“情动于衷而形于外’’的自然要求,是感情抒发最为方便的手段,反映了特定社会集团中人们所共有的心理素质。第二,“广民”所有的运动幅度、运动轴,都是一般人容易达到的。第三,舞蹈的目的在于抒发或者说宣泄某种感情。第四,“广民”的群众性的场面出现亦有其历史根源;3、自娱性:指“广民”的所有参加者,不以表演为目的,而是抒发自身的情感。可以说,他们既是自娱者,又是欣赏者。这种情况在各少数民族中,大致相同。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民间中“广民”跳得烂熟的舞蹈者,一旦变换了空间(广场变为剧场或相似剧场)和身份(自娱变为表演),就会手足无措,神色紧张;4、功利性:所谓功利性是指“广民”舞蹈者为满足自身某种功利需要,在广场无拘无束地尽情舞蹈,进入忘我的境地。如乞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或种族延续、性爱等。
(二)“代民”的特性。1、剧场性:剧场舞台是职业舞蹈家从事艺术活动的主要场地。即使“代民”的活动限于排练厅和教室,它也遵循着舞台空间和剧场艺术的规律;2、表演性:表演是剧场艺术的主要特征。“代民”也不能超脱这一性质,并由此而突破“广民”自身的局限。从两方面看亦如此。第一,“代民”自身;第二,体现者。前者是为培养剧场舞蹈艺术的表演人才而出现的艺术教育手段(或表演手段),后者直接就是表演者(或为表演作准备)。另外,它的一切生产过程(采集素材,提炼教材、教学育人)以及培养方向,都以服务于舞台艺术为宗旨;3、风格的典型性:“代民”不是素材的堆砌,而是从众多的原始素材中,找到最有本质意义、能反映民族风格的典型的舞蹈语汇。它是建立在收集、整理、分析、提炼基础上的产物。它不追求个别舞蹈者的风格,而是以能反映总的民族风格为标准;4、规范性:所谓规范性是指“代民”决不允许出现即兴的、随意的、原始的舞蹈语汇。它应是规范的、经过提炼加工的、富有典型民族风格的程式化的舞蹈语汇。规范性是“代民”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以上二者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这样几个明显区别:第一,空间改变:一是广场,一是剧场或教室。第二,舞者身份改变:一是自娱者,一是表演者。第三,舞蹈自身属性改变:一是自娱者满足于自娱和功利需要而出现的手段,一是艺术表演的手段或培养表演人才的手段。正是这些区别,才促成了“代民”剧场性、表演性、风格的典型性、规范性的产生。
三、对“代民”继承、发展的看法
“代民”的继承,我认为,首先必须遵循其民族的审美观,熟悉他们特有的感情传达方式和所显示出的节奏和力度上的特点。其次,掌握其能反映民族心理素质的、审美理想的、富有鲜明地区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舞蹈语汇和形式。简言之,抓历史主线,承优秀传统,扬民族精神。
其一,必须遵循自身的规律,明确产生的原因,彻底摆脱自娱性。其二,强化风格,使之更具特色。“风格”一词,就舞蹈而言,指某一民族特有的情感、气质、性格、体态、韵律、舞姿造型、步伐、节奏等的有机组合。其三,典型的体态对风格的典型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明晰地反映出每一民族的生存条件、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历史风貌、心理素质。而“广民”体现者在体态上大多是一种自然形态,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从历史、社会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研究,从各有差别的体态中,找到一种较为一致的、能反映其内容的外部形式——体态。其四,韵律、步伐、节奏、律动值差、流动中的造型等是体现风格的重要因素,是每一民族在感情传达上所独有的“物化”形式。可谓是心的流动,观念的展现。其五,性格气质的凝练。前面讲到每一民族的传统舞蹈,是历史积淀而出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其有意味的关键就在于反映出了特定环境中人们所特有的心理素质。
以上几点是“代民”的客观要求所在,是其发展、提高的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习者获得最纯正的风格,以适应舞台生涯中可能接触到的千变万化的民间舞蹈。
《“广场民间舞”与“代表性民间舞”特性文学核心期刊征稿》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