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临床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3-10-28浏览:35次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巴曲酶静脉溶栓后的护理方法及检验。 方法 对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前后实施护理。结果,对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过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使闭塞的血管再通,脑动脉血流恢复,使脑梗死面积明显缩小。结论 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预防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疾病。溶栓治疗能使闭塞血管再通,抢救缺血半暗带,缩小梗死面积,是降低脑缺血损伤程度的有效方法[1],急性脑梗死患者早起(发病6h内)行静脉溶栓,已成为脑梗死治疗的有效手段。为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科于2010—03—2011—02对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巴曲酶静脉溶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在溶栓过程中护理的配合是提高治疗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47例脑梗死患者中男37例,女10例,年龄35—70岁,平均(46.5±11.50)岁,均为首次发病,于发病6小时内就诊。患者神志清醒,经CT证实无脑出血,心肺功能及凝血时间均正常,瘫痪肌体肌力0—4级,血压控制在150/100mmhg左右,排除一些出血性疾病,如:内出血,脑出血或近2个月内行颅内或脊柱手术者。
1.2 方法
1.2.1 迅速准备床单元:入院后迅速将患者安排病床,进入临床路径,尽早进行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1.2.2 术前准备:溶栓前后必须进行各项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大便隐血试验,溶栓前做好心电图或心电监护。
1.2.3 给药方法:第一天(6h内)生理盐水100ml巴曲酶10Bu静滴,时间大于1小时,同时给予白蛋白10g及甘露醇250ml静脉脱水治疗,第二日复查出凝血时间,无异常后第三日给予生理盐水100ml巴曲酶5Bu大于1小时内滴完,第四日复查出,凝血时间,无异常后第五日给予生理盐水100ml巴曲酶5Bu大于1小时内滴完。
1.3 疗效判断标准[2]参照全国第4次脑血管会议指定的疗效评定标准。基本治愈:意识恢复正常,肌力4-5级,生活自理,显示是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偏瘫,失语等基本恢复,能独立行走,肌力提高1级以上;好转;自觉症状有减轻,肌力恢复1级,但生活不能自理;无效:用药后症状无变化或加重。
2、结果
本组基本治愈35例,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2例,无发生出血症状者:35例肌力很块由0—1级恢复到3级以上,10例3—10h出现肌力明显恢复,2例用药后肌力无改善。
3、护理
3.1 溶栓前的护理:溶栓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溶栓步骤及如何配合治疗,及时留取标本,查血常规,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以免溶栓过程中发生出血等并发症。急性脑梗死发生在3h内静脉溶栓的最佳时机,护士协助医师判断是否为脑梗死了解有无溶栓禁忌症,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用药目的,采取血标本,急查血常规,血型,血糖,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电解质。急症CT检查排除脑出血,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套管针输液。
3.2 溶栓过程的护理
3.2.1 一般护理:取头低位,注意对头颅的保护,减少震动,用冰袋或冰帽降温是缩小梗死范围,降低脑血管再损伤的发生。加强口腔,皮肤,呼吸道,排便护理,起病24—48h后仍不能进食者应予鼻饲流质饮食。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和肢体活动变化,神志从清醒到昏迷表示病情逐级加重,瞳孔大小不等可能有脑疝形成,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消失或瞳孔固定,散大提示病情严重,预后极差。
3.2.2 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护士在溶栓前开始应准确采取各项标本送检,包括血小板,血常规,血型,凝血酶原时间,血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等,开始溶栓后要每天进行凝血酶原时间,血纤维蛋白原,出凝血时间,血标本采集和送检。在溶栓期间,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有无皮肤,黏膜,鼻腔,消化道,呼吸道,泌尿道及颅内出血,一但发现出血倾向,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停止溶栓治疗,采取措施控制出血。
3.3 溶栓后护理
3.3.1 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为客观判断急性脑梗死早起溶栓治疗水平,护士应配合医生采用NIH stroke Scale评分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采用Bartel index评分法评价患者治疗后生活能力状态
3.3.2 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饮食,有糖尿病者给予低糖饮食,多食绿色蔬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对进食呛咳者,喂食速度要慢,易食糊状食物,避免呛咳,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保证能量供给。
3.3.3 瘫痪肢体的锻炼:加强患肢功能锻炼。病情稳定后,对瘫痪肢体早起进行被动运动及按摩,防止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被动运动包括患肢所有关节各个方向的运动,动作要平缓柔和,幅度逐步增加。一般2—3次/d,15mm/次。按摩可以增加肢体的血液循环,放松痉挛的肌肉,一般采用推拿,揉捏等方法,避免过强刺激,以免引起肌肉痉挛,对失语患者,指导患者进行语言训练。
4、讨论
本病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高的疾病,如果能在发病6h内进行巴曲酶溶栓治疗,将大大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在治疗前后给予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生活护理,合理安排营养饮食,及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密切配合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可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
参考文献:
[1]:黄彦飞 惊醒脑梗死溶栓护理进展[J];医学文选2003.22(5):743-744
[2]:田有勇,张苏明 超早起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8.6
《47例急性脑梗死巴曲酶静脉溶栓后的护理方法及检验探讨》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