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医学校验论文 发布时间:2014-03-19浏览:53次
【摘要】目的 提高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1986年至2005年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8例。其中高血压43例、血尿6例,体检发现肿瘤3例。48例患者中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升高分别为44例(91%)和40例(83%)。所有患者经B超检查,阳性率为92%、经CT扫描阳性率为100%。4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切除肿瘤40例,包膜下剜除肿瘤8例。手术切除瘤体直径2-9cm。随访6个月-19年,43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正常31例、仍有高血压2例。肿瘤复发、转移6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2例,死亡7例。结论 尿VMA及血、尿儿茶酚胺是定性诊断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主要依据,CT诊断定位准确,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定位准确、敏感性高,且可作为治疗措施。术前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经腹径路手术暴露良好,肿瘤外侵时可作囊内剜除,术后应密切随访。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诊断,治疗,中医论文发表期刊
近年来文献报道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发生率超过10%,本组占同期收治嗜铬细胞瘤的25.13%(48/191)。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多为高血压和高代谢,本组高血压43例(89.38%)。定性诊断主要依据尿VMA和血、尿儿茶酚胺的检测。定位诊断有B超、CT、MRI和131IMIBG检查。CT扫描是异位嗜铬细胞瘤定位诊断中实用价值较大的影像学手段。中医论文发表期刊《中国针灸》杂志的办刊宗旨是:提高为主,兼顾普及,丰富多彩,实事求是。杂志读者对象 以各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针灸临床、教育、科研人员以及针灸爱好者为读者对象。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又称异位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1980年至2005年我们收治嗜铬细胞瘤191例,其中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48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14-73岁,平均40岁;病程3个月-14年,平均19个月。高血压患者43例,其中持续性高血压12例、阵发性高血压25例、排尿性高血压6例;低血压1例;血压正常4例。空腹血糖升高6例、多汗12例,无痛性肉眼血尿6例,常规体检发现肿瘤3例。48例患者中尿VMA升高44例(90-163μmol/24h),血、尿儿茶酚胺升高40例。B超检查提示膀胱肿瘤6例,肝右叶肿瘤2例,腹膜后肿瘤40例,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中等回声光团。6例血尿患者膀胱镜检查诊断为膀胱肿瘤。48例患者行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6例膀胱区CT检查,CT测量瘤体最大径为1.8-8.5cm,平均4.5cm。131碘间位碘代苄胍(131IMIBG)检查6例,定性、定位检测均阳性。MRI扫描10例定位阳性。6例患者伴有排尿性高血压、尿VMA增高经CT检查确诊为膀胱嗜铬细胞瘤。
1.2 治疗方法 术前6例患者确诊为膀胱嗜铬细胞瘤需直接手术外,另42例术前予以苯苄胺或哌唑嗪30-120mg/d,连续服用14d。24例心率大于90次/min加服心得安或倍他洛克20-40mg/d。对伴有儿茶酚胺性心肌炎和心功能不全的4例患者上述药物准备6个月。40例服药患者术前1d输血400mL、输注晶体液1000mL。6例膀胱内肿瘤患者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42例在全麻下手术切除肿瘤40例,包膜下剜除肿瘤8例。术中备硝普钠、硝酸甘油或去甲肾上腺素等控制血压。术中麻醉诱导、挤压肿瘤时血压明显升高28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
2 结果
本组患者中嗜铬细胞瘤位于膀胱壁6例,后腹膜腔42例,其中肾门区7例,右侧4例、左侧3例;肾上极区11例,右侧5例、左侧6例;肾下极区7例,右侧3例、左侧4例;正常肾上腺可见,肿瘤在其前外上方13例,右侧6例、左侧7例;多发病灶4例,1例位于肾上腺和同侧肾门、3例位于右肾门和腔静脉后。手术切除肿瘤直径2-9cm,平均4.8cm。病理报告恶性嗜铬细胞瘤12例,病理表现主要为肿瘤细胞异型性、新生血管丰富或血管内癌栓、包膜外浸润、出血坏死等。术后48例随访6个月-19年,平均3.5年。术前43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恢复正常31例,血压下降但未至正常范围10例,高血压2例。1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术后病灶复发、转移6例。术后死亡7例,均为恶性肿瘤。
3 讨论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胚胎期神经嵴组织发育而来的嗜铬细胞。腹腔交感神经节区域的嗜铬细胞演化成肾上腺髓质,其余嗜铬细胞组织多与椎前神经丛紧邻,自颅底至盆腔均有分布,但主动脉旁和肾门附近较为丰富,因此主动脉旁、下腔静脉及肾门附近的异位嗜铬细胞瘤较为多见。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患者注射131IMIBG后正常肾上腺髓质不显像,仅有高功能的嗜铬细胞瘤才显像,诊断静止性、异位、多发或复发、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的特异性达97%-100%,准确性95%,敏感性、分辨率高于B超和CT扫描,对恶性嗜铬细胞瘤亦具有治疗作用。本组6例131IMIBG扫描均为阳性,1例术后复发患者经131IMIBG治疗后病情缓解。Fujita等[4]认为应用MRI结合111InPentetreotride可发现CT、131IMIBG检查未能发现的嗜铬细胞瘤病灶。文献报道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恶性比例较高,约占20%-40%,本组48例患者中恶性12例(25%),恶性患者预后不佳。
嗜铬细胞瘤术前降压、扩容、纠正心律失常极其重要,是减少围手术期死亡率的根本措施。病程长、血尿儿茶酚胺水平高的患者易合并儿茶酚胺心肌炎,临床表现为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手术易诱发心肌梗死,死亡率高,α受体阻滞剂可逆转或缓解这种病理现象。本组有4例重症患者术前准备5-6个月,手术顺利。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手术切除肿瘤是治疗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的最好方法。对于肿瘤瘤体较大,估计手术复杂、风险高的患者应经腹路径并应用框架拉钩,使瘤体显露好,大血管损伤易于控制,且可用于对侧病灶或多发性病灶的探查[7]。本组有13例选择肋缘下经腹路径手术。手术时应力求减少肿瘤挤压、牵拉,囊外分离困难或肿瘤浸润大血管时可作囊内剜除。腹腔镜可作为直径<5cm的异位嗜铬细胞瘤的手术方法,本组有9例经腹腔镜成功切除肿瘤。
《诊治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中医论文发表期刊》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诊治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中医论文发表期刊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