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4-04-04浏览:73次
论文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职称论文发表
论文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的有效途径是注重学生的信息意识,加强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课程相整合以及注重网络道德的培养;在评价方法上应注意综合性和情境性。
21世纪的社会是产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社会,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创新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社会的时空条件下有效地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技能。职称论文发表《上海教育研究》坚持面向普教、面向基层、面向教师;注重学术性与普及性相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读性相结合,刊登上海和各地教育理论研究、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科研成果,成为教师了解教育改革与科研最新动态的窗口,是在国内教育界享有一定声誉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最初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1974年提出,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2003年4月,我国《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将信息素养定义为: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与传递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勇于创新、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信息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主要包括3个方面:①信息技能。具有获取、处理、利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具有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②社会责任。遵循一定的伦理道德规范,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③独立学习。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二、培养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在日常的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依托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进行课程整合,并结合各种实践活动来展开信息技术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1 注重培养信息意识
牛津分析公司执行董事长戴维·扬曾说:“信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教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所谓信息意识,简单地说,是指人们对具体信息的认识过程及对信息的判断、捕捉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日常教学中,笔者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信息意识不强,很多人对于网络的认识仅仅限于网上冲浪、网络游戏、QQ交友以及听音乐、看电影,而没有把网络和自己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应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源的概念;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认识利用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2 信息技术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传授信息技术知识,是目前各个国家与地区进行信息素养培育的最主要的手段。信息技术教师要能依据新课改,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要针对不同的教材、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教师要善于把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教学丰富的养料和依托,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创新实践发展学生的个性。比如:用“Word”进行文本的编辑与排版;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QQ、MSN进行即时通讯,用E-mail收发电子邮件;建立Blog、Moodle,搭建师生共同交流平台等。
3 各种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信息技术实践活动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对课堂进行延伸,给学生提供更多应用信息技术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适应了信息时代对学生信息素养及能力培养的需求。
(1)校本课程
我校每年都会开展一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如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摄影应用、网页制作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活跃、和谐的电脑制作活动空间,让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尽情发挥,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指导学生参与电脑制作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2)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实践性很强、充满乐趣、极富挑战的学习。研究小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进行选题,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实践活动。前期主要是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中期,根据初步成果和活动心得,完成学习作品和论文,并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将研究过程情况与成果制作成幻灯片或网页,进行展示与交流。在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亲身参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收集、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4 建立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在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各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活动课程,对学有余力、兴趣广泛的优秀学生提出更高要求,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
(1)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信息活用能力的培养,即以信息技术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我校每年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
(2)智能机器人活动课程
智能机器人是我校科技教育的一大特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探索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学生在整个设计开发过程中,通过搭建机器人、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等环节,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3)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属于智力与应用计算机解题能力的比赛,需要学生学习有关组合数学、图论、基本算法、数据结构、人工智能搜索算法及数学建模等知识,还要学会高级语言和编程技巧,以及很强的上机操作能。通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5 加强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
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在网络上也泛滥着大量的伪科学、色情甚至反动信息,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媒介,大力开展德育活动,例如:升旗仪式、“网络文明大家谈”主题班会、“做网络文明公民”征文比赛、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专题讲座、法制教育讲座等,培养学生对信息的反思和辨别能力,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辟信息的“绿色”通道,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信息伦理,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信息素养的评价方法
信息素养的评价对教与学具有反馈、激励的功能。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比如应用书面测试评判,对学生完成的任务或作品做出评价等;同时更应重视过程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与教训等进行评价。
(2)外部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由于外部评价比较严格、慎重,也较为客观,可信度较高,所以外部评价是基础。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学生可以畅谈自己的感受、体验,相互之间充分地交换意见,有利于增进自我调控能力,发展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和交流协作。
(3)笔试与操作性测试相结合。信息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有的适合于用笔试方法,也有必须在操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进行评价,而且无论笔试或操作性测试,都应注重提供一种真实情境中的测试,通过真实性任务来考察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合理、合法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网络道德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构建终身学习能力打好坚实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素养职称论文发表》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信息技术与中学生素养职称论文发表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