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教学管理论文发表正确认识分层教育理论的管理模式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教学管理论文发表正确认识分层教育理论的管理模式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20浏览:12次

  论文摘要:学风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有为的文化氛围是促进和弘扬优良学风的有效途径。新生入学教育往往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加强对新生的学业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学会对大学阶段的学习进行自我设计,增强学习自觉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一、高校学风建设中实施分层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原则

  大学学风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统,反映其办学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狭义的学风建设其对象主要是学生,因此可以借鉴和发挥分层教育的理论优势,将其作为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学风建设中实施分层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必然能收到明显的实际效果。在学风建设中实施分层教育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要求,因而具有实施的必要性。

  (一)分层教育模式具有坚实的心理学基础。

  着名的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指出了教育过程中进行分层教育、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他认为: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如给予每个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或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大学生因其生活环境、学习经历、社会经验不同,在德、智及心理发展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思想政治工作能否收到实效,工作对象能否产生心理认同是关键。工作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潜力。学生学习风气不浓,教育未能找到适当的引导方式和提供合理的帮助是重要原因。在实践中,教师应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分层管理、分类引导、因势利导,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二)剖析当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的困境,学风不正的原因可以分类分层,因而实施分层教育具有实践意义。

  高校学生学风不正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目标缺失型。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认为人生目标已经达到,只要在大学混个毕业文凭就行。许多学生没有及时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处于“理想真空”、“动力真空”,学习动力不足,为学而学、为分数而学。有些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对所学课程不感兴趣,处于应付学习、被动学习的状态。

  2.方法缺失型。部分学生虽然有多年学习和考试的经历,但并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没有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只能跟着老师被动学习。他们没有学习的计划,不会主动、有序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平时不努力,考试前临阵磨枪。不少学生不会进行自学,没有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价值观缺失型。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汇,多元价值观冲突。社会风气既影响了学校风气,又影响了学生良好价值观的形成。部分高校办学以就业为导向,学校整体的学术氛围和学术导向不够,自然也导致校园内学习风气不浓。学生受社会上享乐、功利的价值观影响,加上网络等虚拟空间的负面冲击,在学习上表现得急功近利,浮于表面,不能安心学习。部分学生价值观缺失,忽视学术道德规范,在考试中作弊,甚至采取论文、抄袭他人论文、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等科研造假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社会声誉。

  4.意志品质感缺失型。有些学生缺乏刻苦努力的意志品质,态度懒散,上课迟到、早退、旷课,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放弃。教师将学风的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和分类,结合学生实际状况探究问题的症结,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往往能取得好的效果。

  (三)实施分层教育应当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学风建设应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水平,根据他们最需要的方面进行引导。如对于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首先应对其进行方法的指导,其次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其实实在在的帮扶;对于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教师应严格纪律和要求,同时当其取得进步时加以赞许,使其树立信心和更高目标。

  2.因材施教原则。学风建设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意志品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设计和制订出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计划和方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逐步推进原则。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中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地循序推进。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探索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地设计不同教育阶段、不同教育类型的教育内容,合理规划实施途径和实施方法。学风建设过程中逐步推进,使受教育者在此过程中感受从易到难,从基础到提高的过程,通过体验教育更能产生认同感。

  二、学风建设实践中分层教育理论的应用

  在学风建设实践中,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考虑学生、教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身心、个性、求知欲望等差别,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上文明确了学风不正的几类原因,据此可以将学生进行分层分类,坚持分类引导,遵循学生不同层次心理发展轨迹,制订和选择最优教育方案。

  (一)目标缺失型学生。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主要目标就是考大学,一旦进入大学,往往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们缺乏奋斗目标,缺少内在动力,学习目标太低,考试只求过关,自然纪律松散、自由散漫,一旦遇到困难,就特别容易产生畏难、退缩情绪。社会心理学认为,大学生学风是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支配下,围绕学习态度,在学习热情、努力程度、意志品质及探究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在此过程中,奋斗目标的确立、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态度的显现,都需要通过积极有效的德育工作实现。学风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主体和核心,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和谐有为的文化氛围是促进和弘扬优良学风的有效途径。新生入学教育往往是形成良好学风的关键,加强对新生的学业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学生尽快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学会对大学阶段的学习进行自我设计,增强学习自觉性,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需要先进榜样的激励和引导,工作中应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朋辈教育作用,激励广大学生学习和效仿。通过优秀学生事迹宣讲,专业教师的专业引导和教育,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强烈的成功意识和成才愿望成为学生努力学习的不竭动力,为学校学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缺乏兴趣型学生。

  我国学生在高中阶段缺少对大学专业的了解,学生在选择志愿时对专业一知半解,或者追逐所谓的“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学习后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所学专业,缺乏兴趣进而缺乏探究动力,学习往往不求甚解,浮于表面。高校应该从制度上消除专业选择障碍,可以让学生在了解专业的基础上,给予学生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另外,学生并不一定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容易出现人云亦云的局面,高校可以加强培养和引导学生的专业兴趣,无数事例表明一个人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同时,学校通过完善学分制、选课制、主辅修专业等制度,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权利,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

  (三)学习方法缺失型学生。

  与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的学习是自主性学习,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更高。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困难,因而丧失信心,失去努力的方向,可以通过耐心谈话,帮助学生重拾学习信心。同时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学业指导和发展中心,帮助学生诊断专业发展和专业学习中的问题,建立师生之间的学习指导机制。学院层面应当建立由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组成的学习帮扶中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解决学业难题,以切实的帮扶行动使学生走出学习困境。今后,高校在培养过程中应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研究的科学指导,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常态化的工作机制。

  (四)意志品质薄弱型学生。

  学生的生活经历、心理成熟程度不尽相同,有些学生在顺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挫折,遇到困难容易放弃;有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纪律意识淡漠,自由散漫。学风建设过程是学生“求学”、“为人”的过程。古语云“严师出高徒”,良好学习习惯和坚韧意志品质的形成往往来源于教师的严格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教师在教书过程中要发挥育人作用,严格执行培养教育方案,要求学生遵循出勤纪律、课堂秩序、完成作业等基本的教学活动要求。古往今来,优秀人物的成长都离不开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只有学校教育的相关方面共同对学生严格要求,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和环境,学生在其中耳濡目染,才能将这种外在要求逐步上升为刻苦努力的自觉行动。高校学风建设应充分发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针对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个别谈心、教育引导、榜样示范等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积极性,使其最终形成勤奋钻研、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树立崇高人生奋斗目标,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五)具备潜质、特殊才能的优秀学生。

  学风建设不仅是针对学风不正的学生群体,对于优秀学生也应该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为其提供更优越的成长条件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应为这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制订特殊的培养计划,采用特殊的培养模式,一方面为科学研究和研究生教育输送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使其成为学生中的“领跑者”,成为广大学生学习的榜样和示范。例如国家在一些国内知名高校实施的“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国内高校与国际名校间的学生交流项目,一些高校强化人才培养的荣誉学院、“精英班”、“实验班”等多种形式。对于具有科学研究、专业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学校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增强科研意识,组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鼓励学生开展科研课题申报、学术论文撰写等工作,进行研究型学习和开展创新性活动。建立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基金和奖励制度。

  三、结语

  高校浓郁的学术氛围将使大学生感受到学术的魅力和体验,从另一个层面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愿望。学校积极营造校园学术氛围,举办科技文化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定期开展专业学术讲座,向学生介绍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学术成果,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将其注意力引导到学习研究上,让学生接受校园学术气氛的熏陶,从而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教学管理论文发表正确认识分层教育理论的管理模式》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教学管理论文发表正确认识分层教育理论的管理模式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26610

相关内容推荐
肠道免疫相关的SCI期刊推荐9本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要发论文还是出版著作
41本民族学与文学方向AMI收录期刊
土木工程2区sci期刊推荐9本
A类核心学术论文难发吗
教师职称专著对第一作者单位有要求吗
博士出书的最佳时间,理清3个环节,出版会及时
公共卫生、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SSCI期刊推荐6本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