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7-22浏览:45次
摘 要:普契尼对《图兰朵》这部作品抱有强烈的渴望和迫切的期待,他把生命中的最后四年全部用在了这部歌剧的创作上。决定素材后的几个月里,普契尼开始构思音乐,并和一些作曲家分享自己开始歌剧创作的快乐。
《外国文学动态》杂志级别:CSSCI,主办单位:山东大学,周期: 季刊,国内统一刊号:37-1178/K,国际标准刊号:1002-4360。复合影响因子:0.183,综合影响因子:0.073。
《外国文学动态》杂志集信息性、资料性、学术性为一体,介绍外国文学现状及新流派,报道有关动态。
关键词: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取材,创作过程,外国文学动态
一、歌剧《图兰朵》的取材
未完成的歌剧《图兰朵》是普契尼的最后一部佳作。讲述的是一个西方人心目中的中国传奇故事。图兰朵的故事最初来源于童话故事《天方夜谭》(一千零一夜),17世纪后期流行于法国等地。威尼斯戏剧作家戈齐(Carlo Gozzi 1720-1806)于1762年把它写成剧本,它是作家所创作的《寓言戏剧集》中的第四篇,该戏剧集共有十篇寓言故事,戈齐从东方故事和传说中取材,作品中的女主角都来自皇宫贵族,男主人公则都才华横溢,英勇过人,尽管经历各种磨难,但最终还是战胜困难,取得胜利。在戈齐的作品当中,最受欢迎的要数《图兰朵》,以此为剧本的歌剧版本至少有六种,陆续被搬上了舞台,作曲家有韦伯、亨德米特、布索尼及普契尼的老师巴沙尼,其中最为人们熟悉的版本还是普契尼的《图兰朵》。
1920年,大概是3月份的一天,普契尼和西蒙尼及阿达米在讨论下一步歌剧的取材问题时,西蒙尼这位知识渊博、又在中国待过很多年的中国问题专家提议可以考虑戈齐的寓言《图兰朵》,正巧普契尼之前就已经对布索尼所创作的《图兰朵》有所了解,所以,决定试一试。据说,在回来的火车上,普契尼仔细读了读席勒根据戈齐作品改编的《图兰朵》剧本,他表示,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并深刻地意识到这将会是他最杰出的作品;也有学者认为,普契尼对《图兰朵》的了解是通过《阴谋与爱情》、《华伦斯坦》、《玛丽亚·斯图亚特》、《威廉·退尔》等名剧的作者;也有人认为,大约在1910年,普契尼的一位喜欢旅游的朋友给他带回来了一首中国民歌《茉莉花》。普契尼反复地听着《茉莉花》,越听越觉得喜欢。因此,他决定将这首曲子放进他的下一部歌剧中。既然这首曲子来自古老的中国,那么,创作一部与中国相关的歌剧,是最相得益彰的,因此他想到了戈齐的“剧场童话”《图兰朵》。然而,他给西莫尼的信中这样写道“我读了《图兰朵》……我认为图兰朵应该是戈齐的作品中最正常又富人性的喜剧作品。最后:(我需要)一部经过现代头脑、由你、阿达米和我共同创作的《图兰朵》。”[1]p.98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种说法应该是最准确的。
普契尼绝大部分歌剧的题材都是取自普通人物甚至是最底层小人物的生活故事,尤其是社会地位低下的女性的情感故事。真正确定下来要选择《图兰朵》这个题材进行歌剧创作的时候,他已经62岁了。这时,作曲家对一贯多愁善感的题材似乎已经厌倦。于是,普契尼和他的脚本作家在继承和摒弃中对歌剧《图兰朵》的脚本进行改动。作曲家主要考虑到歌剧音乐的时间特性,他将原来的五幕压缩为三幕,并增加了女仆人--柳儿这个底层人物角色,这也再一次显露了普契尼的创作观念。
二、歌剧《图兰朵》的创作过程
普契尼对《图兰朵》这部作品抱有强烈的渴望和迫切的期待,他把生命中的最后四年全部用在了这部歌剧的创作上。决定素材后的几个月里,普契尼开始构思音乐,并和一些作曲家分享自己开始歌剧创作的快乐。然而,剧本迟迟未能完成,他只能不断地催促西蒙尼和阿达米:“我的琴键上已落满了灰,书桌上催我创作的信件堆积如山,可是,没有剧本我却连一个音符也写不出来。此时此刻,真希望我只是一个纯器乐的交响乐作曲家,这样我至少可以欺骗时间和公众。但上帝一开始就让我为歌剧作曲,而且只为歌剧作曲,否则,我也不会因为得不到剧本而如此痛苦不堪。时间一分一秒地从我脚下溜走了,请你们赶快把第一幕的剧本寄给我。”普契尼如此迫切的心情似乎预示着后来创作的终止。在他的多次催促甚至是后来的毕恭毕敬之后,1920年的圣诞节,第一幕的剧本终于出台了。由于篇幅太长,长达90多页,两位作家在普契尼的要求下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直到1921年1月中,剧本第一幕才最终定稿。于是,普契尼马上进行音乐创作,同时,他还不断地催促第二幕和第三幕的剧本。在创作中,他阅读了大量有关中国的书籍,还观看了许多中国古代乐器的相片,并多次到曾经在意大利驻中国领事馆工作过的华西尼男爵家参观男爵从中国带回来的收藏品,其中就有中国八音盒。据说在歌剧《图兰朵》中那优美的中国民歌旋律灵感很多来自八音盒,不管是否属实,这些乐器及书籍资料对普契尼的歌剧创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21年8月1日,第一幕的音乐创作完成,接下来普契尼和两位剧作家讨论第二和第三幕的剧本问题。由于整个剧本架构改动太大,他曾有过把第二幕和第三幕合并起来的想法,也正因为这样无法尽快投入到创作中。虽然第二幕的剧本不久后也已经定稿,但存在于第二幕和第三幕中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他。通过普契尼给阿达米的书信中可以得知,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疑问:一是伟大的爱情二重唱;二是“柳儿的死”这段音乐的处理。1923年12月10日,普契尼开始了第二幕的总谱配器工作。到了1924年3月,整部歌剧的音乐部分已经进行到了第三幕的中间部分,即柳儿自尽后那个地方,但二重唱的歌词部分普契尼一直都不太满意,所以一直在这个地方周旋。11月4日,作曲家因为喉癌要接受治疗,手术虽然成功,但却因为心脏衰竭,于11月29日病逝。
普契尼在这部作品中,极力地表现“爱与恨”的爱情主题,让女主人公在爱与恨的纠结中最后被爱感化,而普契尼的另外一个主题是“爱即死”,这一主题主要体现在男主人公为爱冒死猜谜以及柳儿为爱自刎这两个不同角色身上。普契尼还史无前例地运用大量合唱来给歌剧增添史诗般的气魄。
虽然普契尼没能完成最后的爱情二重唱,但他所想要的音乐戏剧元素在阿尔方诺的续写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我们不难发现普契尼的思考所在。
注释及参考文献
[1] 罗基敏,梅乐亘著.普契尼的图兰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2003.2.
[2]曹黎.普契尼歌剧《图兰朵》[D].湖北: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2008.6.
[3]丁毅.西洋著名歌剧剧作选[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2
《《外国文学动态》论文范文探讨普契尼歌剧《图兰朵》的创作艺术》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