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人力资源论文 发布时间:2014-12-22浏览:22次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职业价值追求、定位、评价和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这是人生价值观在就业过程中的现实表现,对大学生未来人生路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历史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观念的变化,也凸显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对大学生择业意识的影响。
【摘 要】文章通过对90后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进行分析,准确把握了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及其变化趋势,并结合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模式,探讨了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对策。
【关键词】教师职称论文,就业价值取向,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的个性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这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来说,应调整视角,充分了解受教育者的不同个性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打造适应90后大学生特点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
一、90后高职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分析
首先,受经济全球化、社会结构调整和人才需要结构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已呈现出多元化的变化趋势,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方面,当前 90后大学生追求自我实现,竞争意识增强,强调实际利益,功利化和市场化的特征明显,这虽然是就业上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与社会实际严重脱节的一面。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正视就业形势压力和消极就业心态并存;注重个人发展,过于追求自我价值,而忽视社会需求;偏重职业兴趣与追求职业理想化并存;就业意向城市化趋向加重,服务基层意识淡化;就业观念缺乏创新精神。此外,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经济压力小,所以在择业时会越来越注重个人爱好和兴趣,薪水并不是首要看重的因素。但是他们缺乏吃苦耐劳、为国家、社会奉献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不愿到艰苦的环境中去锻炼,更不愿从基层做起。
其次,90后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不明确,对职业认知、评价标准更是无所依从,缺乏全局的、长远的战略思考和人生定位,缺乏明确的职业目标。随着教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思维活跃、对新思想和新观念抱有极大热情的90后大学生,传统的就业指导教育模式和手段已不能够满足他们的个性需求,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力渐弱,造成90后大学生在面对物欲横流的价值观冲击中表现出无所适从,对职业的认知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使得他们难以抉择。正确的就业价值目标应该做到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相结合。
二、当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模式
(一)教育目标统一
在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育实施当中,大多采用集中理论教学模式,制定统一的教育目标,对所有学生使用同一标准,较少从学生个体差异性考虑,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辅导,偏离学生实际需求和认知水平。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有不同的追求和向往。如果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的期望值过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教育的影响与作用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效应,会造成不同教育功能相互错位,影响教育的实效性,也使得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设计中发生价值取向偏离,导致就业指导教育的内容很难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职业理想,教育实效性减弱。
(二)教育内容空泛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内容,大部分来源于课本及网络课件,缺乏完整性、系统化和连续性。在选择授课内容时侧重于就业形势与政策及就业技巧等几个方面,对职业能力、创业技能和就业心理的指导甚少,特别是就业心理方面的专业指导,几乎是空白。当前正处于创新变革年代,社会形势日新月异,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90后大学生必然受到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所影响,这就要求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和充实、贴近生活,符合社会需求,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人文素养和诚信教育相结合。同时要引导大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增强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就业价值取向不偏离正常轨道。
(三)教育方法、手段和形式单一
虽然在整个大学教育中安排了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同时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但缺乏高度重视,缺乏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专业团队,教学队伍参差不齐,没有形成统一教育理念。并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般性号召和单纯说教多,注重强调教育理论性作用,而忽略学生人文素质、道德品质的培养,面对社会上多元化价值取向导致的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偏离,无法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固然使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方法、手段、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就业教育、职业指导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论性、针对性不强,目标不明确,加之传统的思维方式在作怪,从而导致就业指导课程教育的实效性不强。
三、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教育改革对策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是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在高职教育中,就业指导课程全程化教育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对90后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素质教育、诚信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此外,要突出强调学生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逐步形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通过构建这一体系,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形成良好的职业观。
(二)健全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
就业指导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打破传统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单方面要求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社会需求标准,而忽略学生主体的个性需求,使课程内容偏离实际。因此,要从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入手,有的放矢的给学生以全方位的指导,将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人需求相结合。此外,除了强调传统的择业指导这一内容外,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指导、就业心理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指导、职业道德理念指导等,形成一套灵活多变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保证高职院校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的深入进行。一方面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学习的始终;另一方面,对于即将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和毕业就业的学生来说,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企业人员讲座,让学生未出校门先有认识工作、了解职业、看清职场机会,增强感性认识,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另外,要充分利用就业信息平台,创建就业案例库,将各专业就业典型纳入其中,充分实现全程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方式
在新形势下,要打破传统的采用教师一言堂的集体理论教学、讲座等单纯说教的授课方式,寻求灵活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如在课堂中融合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多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主体的力量;以实际案例现身说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采用实践教学法,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等。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与教师进行互动,将极大地活跃课堂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既能改善教学环境,也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逐步形成全员参与、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的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方式。
(四)加强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确立教育的个性化目标
高职院校要加大对就业指导课程教师的培训,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选送教师到专业机构学习和交流。对于骨干教师,学校可以选派他们参加国家相关的职业指导资格考证学习,同时可以邀请职业规划师、心理专家、人力资源专家、企业行家等来校指导讲学。培养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且素质能力强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来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只有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根据学生的个性,制定个性化的,符合学生实际价值需求的教育目标;才能确立教育目标和学生个性需求相互配套的、协调一致的人才培养体制。
总之,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可以引导90后大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出自己合理的职业选择,树立正确、务实的职业价值观,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就业价值取向,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 钱益民.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分析及引导策略[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90-92.
[2] 周璇.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教育,2011(8):121-122.
[3] 周海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改革与创新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3(4):69-71.
《教师职称论文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研究》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教师职称论文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研究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