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医学职称评审红细胞输注应用新措施方法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医学职称评审红细胞输注应用新措施方法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基础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6-05-24浏览:28次

   多数影响输血效果的因素均与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状态相关,如果患者免疫系统反复受到同种异体抗原的刺激而不断活化,将极大的影响其输血效果,临床医生应该对于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输血次数多、伴随症状较多的患者在早期制定科学、规范的输血治疗方案,预防其后期的无效输注的发生,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血的快速发展。文章是一篇基础医学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科学、有效输血提供依据。方法:笔者对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13年1-6月的红细胞输注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红细胞输注后影响其效果的有关因素。结果:456份红细胞输注病例共输注红细胞697次,无效输注107次,占15.35%。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有4个:输血次数、女性妊娠次数、伴随发热以及恶性肿瘤性疾病。结论:输血次数、妊娠次数可能是通过免疫因素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而发热及恶性肿瘤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发生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红细胞输注; 效果; 影响因素; 相关性分析,基础医学论文

  成分输血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多年来仍在临床各科室广泛应用。而在各成分血中,红细胞悬液的输注约占总用血量的44.9%,仍是应用最多的品种,但近年来有研究显示红细胞悬液输注无效率约为14.1%[1]。本文通过对输血患者常见伴随因素进行输注效果的相关性分析,以利于临床输血的正确选择,为进一步规范临床输血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在2013年1-6月期间的输血病例共456份。反复输血患者按照一份病例多次输血统计。伴有隐性失血,血液渗透血管外,脱水或大量补液血液稀释病例共87份不纳入分析。

  1.2 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判定 所有病历均系ABO、Rh(D)同型输血。输红细胞悬液后12-24 h内复查血红蛋白(Hb),与输血前相比,没有升高到预期值,并在排除失血、血液稀释、溶血性输血反应后,视为红细胞无效输注。预期值计算参照文献[1]。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PEMS 3.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输血者一般情况与临床效果采用 字2进行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相关性分析,筛出相关影响因素。

  2 结果

  2.1 符合上述条件病历456份,输血次数共697次,用血量共2158 U其中输血有效次数590次,占84.65%;输血无效次数107次,占15.35%。

  2.2 输血者一般情况与红细胞悬液输注效果分析 患者年龄、输注次数、女性妊娠次数、恶性肿瘤以及发热与,红细胞输注效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性别与其输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 回归分析通过一个变量或一些变量的变化解释另一变量的变化。本资料将输注效果定为因变量,其余为自变量,通过强制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的方法,根据表1结果筛选出以下5个专业上认为可能有意义的因素。结果见表2所示。同时应用逐步回归法对变量进行了进一步的筛选。结果见表3和表4。

  基础医学论文:《基础医学与临床》主要刊登基础和临床医学的研究论文、短篇研究报道、新的实验技术与方法、基础与临床学科发展前沿的短篇综述、高等医学教育有关论文、罕见的临床病例分析等,并及时刊载国内医学科学工作者的优秀学术论文,论文应是未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物上发表过的原创性工作报告。本刊是目前国内唯一以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主要宗旨的医学综合性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投稿范例

  注:年龄,原发病,妊娠次数分别在第2,3,4步被剔除。因输血次数在两个模型中均出现,可以认为其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而妊娠次数、原发病和发热分别出现在了两个回归模型中,因此并不能认为这些因素对因变量完全没有影响

  3 讨论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和二氧化碳,改善机体的缺氧状态,临床各科室均涉及应用,长久以来红细胞输注后的复查都没有引起临床医生的足够重视[2]。近几年国内外多见报道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文章,而对于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研究才刚刚起步[3-4]。输血治疗目前可以分为3个层次:(1)确保输血病人及输注血制品选择的合理性;(2)输血后无不良反应及有一定的输血效果;(3)利用输血调节机体生物学功能,从而达到针对性治疗的目的,如肾移植患者输血能够增强机体免疫耐受从而增加移植成活率[5]。随着临床各科室的个体化治疗的进展,输血也提出了个体化选择,对于输注后易出现输血反应、输血效果差的患者,通过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选择血制品或制定长期、科学、合理的用血方案。

  本研究提示,患者自身输血次数可能为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妊娠次数、发热、恶性疾病根据个体差异不同,可能成为影响部分患者输血效果的相关因素。研究提示输血次数过多的患者,其输注有效率明显下降,考虑与其反复接受多种抗原刺激后免疫系统活化有关。人类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复杂多变,在红细胞反复输注后,受血者体内免疫系统反复受到刺激而可能产生相对应的抗体,从而在再次接受该抗原的时候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从而影响输血效果。有研究表明,受血者产生抗红细胞的自身抗体与其输血次数相关,输血次数达到6次以上者,其抗体产生率高达87.9%[6]。妊娠次数与输血因素有关,考虑可能为孕妇接受胎儿红细胞表面的异体抗原的刺激后,亦可能产生相关抗体所导致,这也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原因[7]。影响输血效果的其他因素还包括发热、感染、肝脾肿大,药物、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移植等因素[8]。本资料对伴随症状的研究发现发热可能为影响输注效果的一个因素。其机制考虑:可能为发热时机体常处于基础代谢增高状态,血循环速度增快,导致输入的红细胞容易被快速消耗,从而影响输注效果。恶性肿瘤部分患者因为反复放化疗治疗后骨髓抑制,造血功能受抑制,而表现为贫血,输血成为其简单、有效的支持治疗手段之一。但是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效果有效率比一般患者明显下降,考虑可能与其网状内皮系统活化,吞噬功能增强有关。同时,恶性肿瘤患者常呈现慢性消耗状态,此状态可能也会影响到输注效果;有研究显示,有一部分恶性肿瘤患者的红细胞表面抗原会受到影响而呈现出抗原减弱,导致血型鉴定困难及配血困难,从而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9]。但是,目前尚没有关于恶性肿瘤患者无效输血的原因分析的相关报道,其发生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医学职称评审红细胞输注应用新措施方法》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医学职称评审红细胞输注应用新措施方法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30410

相关内容推荐
土木工程2区sci期刊推荐9本
A类核心学术论文难发吗
教师职称专著对第一作者单位有要求吗
博士出书的最佳时间,理清3个环节,出版会及时
公共卫生、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SSCI期刊推荐6本
南大核心期刊难发吗?为什么难发,怎么才能更好发
职称评审出版专著有哪些优势?超重要的4点分享给大家
7本振动控制领域的SCI期刊推荐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