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学前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8-06-25浏览:487次
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少儿教育阶段,将游戏融入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儿童游戏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学前课程研究》是一本拥有CN刊号,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月刊),2007年3月正式创刊,各栏目现需大量稿件,欢迎海内外读者和作者投稿。
未来的儿童游戏应从鼓励跨学科的参与,指引高学历的博士研究生人群参与,加强游戏的本身特性,开设多项游戏课程,对儿童游戏权利及游戏质量进行评价,提升儿童游戏经验。
一、问题提出
自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对游戏的地位、作用等做了明确规定后,儿童游戏开始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领域。而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重申儿童游戏的重要性后,我国儿童游戏研究更是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期间也有不少研究者对儿童游戏现状进行了综述研究。然而以往关于儿童游戏的综述大多是基于一些期刊上所载游戏类文献的分析,较少从学科这个相对宏观的视角来纵观儿童游戏的研究趋势。而一个学科的硕博士学位论文又是该学科前沿性研究成果的展示,其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一个状况;此外,以往研究者对儿童游戏进行研究团队的归类后发现,高校是该领域研究的最主要群体。因此,本研究从硕博士学位论文的角度对儿童游戏研究做一个梳理,以期望展现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大体状况,拓展以后相关研究的思路和新的生长点。
二、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笔者以CNKI“硕博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为主要检索平台,以“游戏”“儿童游戏”“幼儿游戏”“学前游戏”“幼儿园游戏”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经过认真阅读剔除不相关的文献后,最终得到158篇关于儿童游戏研究的硕博士学位论文。而后,笔者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硕博士学位论文的产出时间、院校、研究主题、研究方法以及论文层次(硕士或者博士)对这158篇游戏学位论文样本进行了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儿童游戏学位论文完成年份分布状况
我国以游戏为主题的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在2001-2014年的这14年间总体上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2001-2004这4年间儿童游戏的研究进展一直比较缓慢;而2004-2008的这几年,硕博士学位论文中儿童游戏的选题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学位论文中关于游戏的研究由年平均2篇上升到年平均9篇左右;2008-2014年我国硕博士学位论文中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虽然在个别年份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依然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并且增速较之前的年份更加明显。
(二)儿童游戏学位论文研究院校分布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儿童游戏研究的院校分布还是比较广泛的,共有50所院校关注到了儿童游戏方面的研究。笔者通过对这50所院校按照其性质进行大致归类后发现,当前关于儿童游戏方面的研究还是以广大师范类院校为主,其占据了儿童游戏院校研究的66.5%(总计105篇),而师范类院校中又以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这5所开设儿童游戏研究方向的院校为首,它们以55.2%的高比例占据了儿童游戏研究的半壁江山;紧随其后是一些综合类院校,如重庆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江南大学等,它们在儿童游戏的研究方面也产出了12%的论文;农林类院校,包括北京林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也在儿童游戏研究方面产出了8.2%的论文;而理工建筑类大学,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吉林建筑大学等也积极加入到儿童游戏的相关研究中,这类院校以其7.6%的贡献率在儿童游戏研究论文中排名第四;一些艺术类院校,主要包括北京体育大学、星海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和北京服装学院这5所院校在儿童游戏研究中也产出了5.7%的学位论文。
(三)儿童游戏学位论文的层次状况
经统计分析可知,儿童游戏研究在学位论文的层次上主要以硕士研究生为主,在158篇相关论文中有154篇都是硕士学位论文,而只有4名博士研究生选择以儿童游戏为其论文的研究对象,这4篇博士学位论文分别是西北师范大学彭海蕾的《幼儿游戏教学研究》(2002)、西南大学张新立的《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彝族儿童民间游戏研究》(2006)、南京师范大学邱学青的《边缘儿童游戏治疗的生态学取向研究》(2007)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刘智成的《儿童游戏权研究》(2014)。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儿童游戏的研究缺乏高层次的探讨与引领,各大院校,特别是开设儿童游戏研究方向的院校应鼓励博士研究生加入到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来。
(四)儿童游戏学位论文所属二级学科状况
目前共有13个二级学科介入到儿童游戏的相关研究中来,但其所属的传统二级科学,即学前教育学仍然是其研究的主力学科,其共产出儿童游戏类论文73篇,占46.2%的比例;其次,教育学原理专业以13篇的论文数量位居在学科阵营中的第二位;自2005、2006年后,城市规划与设计专业也陆续关注儿童游戏的研究,成为继传统教育类学科后儿童游戏研究的新生力量,仅仅几年间该专业就产出了10篇儿童游戏方面的学位论文;其后依次是体育教育、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设计艺术学专业(各7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6篇);教育技术学、教育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建筑设计及理论、工业产品设计、民俗学专业(各3篇);音乐学、美术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管理专业(各2篇);特殊教育、学科教育、环境艺术、园林规划与设计、中国现当代文学、应用心理学、风景园林专业(各1篇)。
在统计中笔者发现,近10年来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已经出现多学科参与研究的新趋势,尤其是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规划、产品设计等专业的加入,使得儿童游戏成为一个多学科关注的共同研究领域。这些新学科的加入不仅拓展了儿童游戏的研究视角,同时也革新着儿童游戏的研究方法。
(五)儿童游戏研究主题的分布状况
论文的研究主题可以归结为论文选题,学位论文选题是按一定价值标准或条件对可供选择的课题进行评价和比较,并对研究方向、目标、领域和范围作出抉择的过程,是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是决定论文内容和价值的关键环节。[3]因此学位论文的选题,一方面体现了学者的研究旨趣,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反映了学科的前沿热点问题,对学者成长和学科发展意义重大。
笔者通过对所搜集到的158篇儿童游戏类学位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与编码,按照论文的研究重点和内容最终将这些学位论文的研究主题划分为15大类。通过分析,游戏空间及场地设计是当前儿童游戏研究的热点,总共有33篇学位论文探讨了这一主题。其次,各类游戏的现状研究,如亲子游戏、民间游戏、自发游戏、表演游戏、户外游戏等的开展现状也是研究者们关注较多的一个主题,共有29篇学位论文选择这一主题开展研究。
游戏中儿童的各类行为或者技能的发展,如同伴交往、互动、合作、心理理论发展、择伴、元交际、审美、技能学习与情绪体验等的探讨也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共有25篇论文集中在这一主题方面的探究。而儿童游戏的指导,包括教师对游戏的介入、教师对游戏的干预这两个方面也有17篇论文进行了关注。游戏教学这个相对比较传统的游戏研究领域也仍然是当前儿童游戏研究者们在继续探究的话题,有10篇论文将其研究重点分布在该主题。而游戏与文化、游戏与教育、游戏及玩具的设计、游戏精神和表现、游戏材料与环境创设等也在近年来受到不同程度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游戏、游戏思想、游戏课程、游戏质量的评价以及儿童游戏的权利这几个方面受到的关注与探究较少。
(六)儿童游戏研究方法的使用状况
关于研究方法的统计,由于一篇硕博士学位论文同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因此我们在此采用了重复赋值的方法,这就使得研究方法的数量统计要多于所收集的样本数量。当前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学者们采用最多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有高达83位研究者在探讨儿童游戏时用到了该方法,这可能是与游戏这种现象本身的特质有关。游戏作为儿童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存在方式,往往是儿童自发的行为,这样的自发行为采用观察法是适宜的。
其次,访谈法也是儿童游戏研究者们比较青睐的研究方法,有82篇文章运用了此方法。再次,问卷法也是当前儿童游戏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儿童游戏介入的二级学科和专业在近几年突破了传统的研究学科,使得儿童游戏的研究方法也有所拓展,如与一些儿童游戏空间或者环境相关的设计类的文章大多就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此外,实验法、文本分析法、思辨法、作品分析法、测试(量)法、个案法、比较法、行动研究法、同伴提名法、叙事法也或多或少在研究中得到使用。
四、结论与展望
(一)继续鼓励不同学科加入到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中
正如上面的分析所示,当前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还是以广大师范类院校为主,特别是以开设了儿童游戏方向的一些老牌师范院校为重,因此参与儿童游戏研究的二级学科也依然以学前教育学、教育学原理这些传统学科为主。近些年来,一些艺术、农林类、理工类院校以及设计类、规划类专业学科参与到儿童游戏的研究中来,突破了单一学科,特别是单一教育学科对儿童游戏的研究,这使得儿童游戏的研究领域、研究聚焦点甚至研究视角与方法都得到了拓展,使得我们能够以不同的学科、角度来审视儿童游戏,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
比较国外的儿童游戏研究,我国儿童游戏研究对相关学科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借鉴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应该继续鼓励相关学科,如设计学、建筑学甚至医学等进入到儿童游戏研究的领域,增强儿童游戏研究的跨学科和跨领域研究,这对于儿童游戏现象本身的探讨,甚至学前教育学科的发展都是非常好的支撑。
(二)引导高层次的博士研究生进入到儿童游戏的探讨中来
有学者指出,当前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规范性不足,尤其体现在研究的问题意识、学科意识和方法意识三个方面,因此国内儿童游戏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问题和研究逻辑与方法的规范性。[4]而相对硕士研究生,博士生教育是集阅读、综合、分析、创新于一体的科研训练,因此其研究的规范性更高。另一方面,博士学位论文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反映一个时期某一个学术领域较高层次的研究实况和研究水平,可以反映特定学术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及其发展趋势。[5]因此,引导博士研究生群体加入到儿童游戏的研究中,不仅可以使得儿童游戏研究更加规范,还能够对儿童游戏研究的主题和方法进行不断革新与推进。
(三)加强游戏课程以及儿童游戏质量的评价研究
虽然近年来其他学科的加入,使得儿童游戏研究的主题悄然出现了新的研究点与方向,但从笔者对儿童游戏研究主题的统计来看,游戏本质、儿童游戏权利、游戏课程、儿童游戏质量评价这几个方面依然是当前儿童游戏研究者们触碰较少的相对盲区。而这几个方面又恰恰与游戏是否能够在教育实践场域中真正获得重视,如何在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去真正发挥游戏之于儿童的发展价值等有直接关系。
因此,在今后的儿童游戏研究中,探讨游戏的本质特征与内涵、游戏与教学和课程的相互转化与融合、如何保障儿童拥有游戏的权利以及如何引导或者为儿童实践工作者提供一个评估儿童游戏质量的参考框架以便更好地促进教师对于儿童游戏的指导等问题,是今后儿童游戏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的研究点。
(四)加强儿童游戏的实证量化研究
从前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关于儿童游戏的研究,且不论研究者的专业学科背景如何,其大多都偏向使用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而这些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又大多倾向于探讨儿童游戏的意义、作用与功能,幼儿园儿童游戏经验的总结等问题。正如我国儿童游戏研究专家邱学青老师所言,当前我们对于儿童游戏的研究是非常缺乏可操作的实证量化研究的,例如对于不同年龄儿童的游戏特征及偏好、儿童适宜的游戏环境创设、教师如何对儿童游戏进行适当的指导等这些问题探讨不足,缺乏数据支撑,导致我们在这些方面往往是凭借感性经验来开展工作。因此,在儿童游戏研究领域,我们急需进行充分的实证研究,这样才能给教师提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将实践场域中的儿童游戏经验进行提升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祥,孙亚娟.我国近十年幼儿园游戏研究述评[J].上海教育科研,2013(1):91-94.
[2]吕和武,于海娟.2003-2012我国儿童游戏研究文献的计量学分析[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12):46-49.
[3]岳慧兰.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现状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9(3):91-93.
[4]周毅.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原则及方法[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0):34-41.
[5]林克松.近年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发展状况评析———基于博士学位论文的定量统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2(10):30-34.
[6]邱学青.关于幼儿园游戏指导存在问题的思考[J].早期教育,2011(5):4-6.
《儿童游戏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儿童游戏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