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贸易论文 发布时间:2018-08-28浏览:61次
本文基于2006~2016 年长江经济带11 省市高新技术产业面板数据, 运用DEA 和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测算了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从静态来看, 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呈现上升趋势, 但上中下游区域创新效率失衡现象严重; 从动态来看, 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水平总体上有所改善,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依赖综合技术效率的提高, 但规模效率不稳定的状态仍然存在; 最后本文研究发现企业自主创新和政府支持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高的最主要因素。因此, 为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 须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并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导、 激励、 服务和规范作用。
《珠江现代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引 言
知识经济时代下, 高新技术产业因具备的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特征,成为推动新一轮经济增长和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发展的新动力。 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来, 全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部分高技术产品和技术开始走向世界。然而, 与经济增长的粗放式类似,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依靠高投入来支撑,其技术创新的质量不高。 长江经济带作为中国创新驱动的重要策源地, 对外开放程度高, 创新资源丰富,在全国版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提升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对于改善全国技术创新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 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向集约型方向转变,并可以同时辅助改善其技术创新活动[1] 。 目前,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研究主要从区域、 行业和微观企业 3 个
方面展开: (1) 从区域层面来看。 刘树林等运用链式DEA 模型研究中国各省市高新技术产业阶段性创新效率, 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效率整体上呈现
“U” 形变化趋势[2] ; 胡振华等以中国东、 中、 西三大区域为视角,研究各区域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 得出东部创新效率最高, 中部次之,
西部最低的结论[3] ; (2) 行业层面研究。 刘志迎和叶蓁应用DEA-Malmquist 指数方法对中国高新
技术产业分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4] ; 陈程, 刘和东等基于创新链的视角对高新技术产业17 个行业从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测算了创新绩效, 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5] ; (3) 微观企业层面研究。 周海涛等通过千家企业的微观数据, 研究发现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可提升高新技术企业创新意愿[6] ; Lu 等以中国台湾地区194 个高新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 运用 DEA 模型对企业研发效率进行测算, 并阐述了无效率产生的因
本文基于现有研究成果, 选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点区域, 运用基于规模报酬可变假设前提的BCC 修正模型得到长江经济带 11 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 并基于自然断裂聚类分析法表征11省市创新效率的空间分布, 进而研究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测度
1.1 研究方法
1.1.1 DEA 方法
数据包络法 (DEA) 是由运筹学家 A.Charnes等于1978 年提出来的一种效率评价方法, 以相对
效率为基础[8] 。 DEA 方法的原理主要是: 把每一个被评价单位作为一个决策单元( DMU), 再由
众多的DMU 构成被评价群体, 并使决策单元的输入或者输出不变, 利用数学规划和统计数据确定有效的生产前沿面,进而通过比较各 DMU 与有效生产前沿面的偏离程度来确定各 DMU 的相对有效性。
假设有 n 个决策单元, 每个决策单元 DMUj
m 种类型的要素投入和 s 种类型的产出, 分别用投入变量 Xj 和产出变量 Yj 表示。
1.2 研究指标及数据选取
在DEA 和 Malmquist 指数法分析中, 测度效率需要包括投入和产出两类指标。 本文借鉴学者们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择R&D 人员全时当量和 R&D 内部经费支出作为创新投入指标; 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主要从科技成果和经济产出两个方面来考虑,本文选取申请发明专利数来衡量创新活动的科技成果, 以新产
品销售收入来衡量创新活动的经济产出[13-16] 。 为消除价格变动的影响,本文以2006 年为基期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对R&D 内部经费和新产品销售收入进行了平减。
在衡量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方面,本文从4个方面来分析因素变动对创新效率的影响: (1) 企业自主创新倾向, 采用 R&D 经费内部
支出中企业投入资金比重来表征; (2) 政府支持程度采用R&D 经费内部支出中政府资金比重来表示; (3) 市场结构采用各地区企业数来表征;(4)所有制结构, 采用各地区外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与总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来描述。
本文各数据来源于相关各年的 《 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07~2017)、 《 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7)。 经整理合成 2006~2016 年长江经济带11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集。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静态分析
根据 Mydea1.0.5 软件, 计算得出 2006~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高新技术产业投的创新效率值, 见表1。
3 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对2006~2016 年长江经济带 11 省市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 DEA 和 Malmquist 指数分析, 以及运用随机效应回归模型探索了企业自主创新倾向、 政府支持等变量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差异, 主要结论如下:
(1)从静态来看, 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表现出增长趋势 而上中下游区域创新,效率失衡现象严重, 下游地区创新效率最高, 上游次之 中游较低。从动态来看,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水平总体上有所改善 其全,要素生产率主要依赖综合技术效率提高但规模效率不稳定的状态仍然存在。
(2)企业自主创新倾向即自主投入意愿是影响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对其整体创新水平起决定性作用; 政府支持有利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高;市场上企业过多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有抑制作用; 外资企业的设立有利于提升创新效率。根据上述结论, 本文得到如下政策启示。
(1)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企业自身创新主体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因此企业须强化自身技术创新载体的地位, 根据市场的需要自由安排创新投入; 同时要提高要素投入的配置效率, 降低创新效率的不稳定性。 尤其是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需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比。
(2) 充分发挥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 激励、 服务和规范作用。 在政府支持过程中,引导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交流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 给予企业优惠补贴等激励政策; 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 完善必要的创新基础设施; 加强技术创新管理, 规范企业运作,保护知识产权。
《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