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8-10-16浏览:41次
传统文化符号 (Traditional cultural symbols) 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也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文化源远流长, 其中相当一部分被应用于建筑中, 显着提升了文化价值和吸引力。20世纪后期以来, 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 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越发多见, 针对其应用价值、方式进行分析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意义。
《建筑》朱德元帅题写刊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建筑杂志社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新闻出版总署双效期刊,中国建筑行业权威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1、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传统文化符号
1.1、雕刻文化
雕刻文化是建筑中常见的传统文化符号, 所谓“雕刻”, 并非单指传统工艺下的石雕或者木雕产物, 也包括该文化展示效果下的其他工艺, 如机械雕刻和仿真加工等。如建筑外墙常见的石材雕刻效果, 以传统石料作为模仿对象, 强调以石材展示建筑的厚重感、文化感, 属于传统文化的典型应用方式之一。图1所示为某艺术学院外墙的仿石材雕刻建筑, 应用人造大理石作为材料, 获取了与传统雕刻文化接近的装饰效果, 可以看做是传统雕刻文化符号的体现。
1.2、材料文化
材料文化, 是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 不同地区的建筑材料存在明显差异, 在数千年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逐步成为带有独特魅力的材料文化。如广西地区的“吊脚楼”, 该建筑属于少数民族特色建筑, 主要材料为木料, 由于少数民族聚居区往往存在丰富的林木资源, 使其建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拥有了良好基础。又比如广西部分地区的少数民族建筑“竹楼”, 该类建筑以竹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与当地湿热气候相契合, 一方面竹材坚韧程度理想, 可用于居住、存放物品, 另一方面也较容易获取, 渐渐形成了独特的材料文化。近年来, 作为传统文化之一, 对竹楼的仿照也开始出现于各地, 其突出的文化吸引力得到了广泛认同。
1.3、软装饰文化
软装饰文化符号, 在建筑设计中最为多见, 与雕刻文化、材料文化不同, 软装饰带有很大的灵活性, 可随时进行更换。如广西地区少数民族的织锦文化, 作为传统文化符号之一, 织成后的锦布, 可以用于建筑内部设计, 提升建筑整体观感, 也可以作为地毯、窗帘等家具, 发挥实用价值。图2所示为我国广西壮族民众的织锦作品, 色彩运用上, 底色带有固定性, 配色则灵活多变, 可带来较为强烈的视觉冲击, 装饰效果十分理想。很多现代壮族建筑在设计的过程中, 也依然考虑将壮锦作为装饰品, 形成了独特的建筑文化。
2、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2.1、提升建筑观感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主要价值之一是提升建筑的观感, 很多传统文化符号的吸引力较强, 带有地方特色, 使建筑基础功能得到保留的情况下, 实现附加功能的延伸和优化。如上文所述的竹楼文化, 20世纪90年代, 我国广西和云南等处商业化水平开始提升, 为优化当地旅游业, 部分公司在具有现代功能和特点的建筑中, 尝试融入竹楼文化, 以竹楼这一古老的文化符号取代现代建筑外观, 设计上具备双重特色, 游客的反应也十分理想, 直接体现了传统文化符号提升建筑观感的基本作用。
2.2、实现传统文化传承
我国对传统文化的保护热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 并逐渐于21世纪前后达到高峰, 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需要通过多重途径开展, 仅靠博物馆、教科书是难以实现的。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 则可以起到较为直接的传承和保护作用。如此前多见的“青砖红瓦”式建筑文化, 渐渐被水泥混凝土建筑取代, 而少数民族的生产文化、生活文化, 也在渐渐消失, 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可以提升其影响力、影响范围, 使相关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2.3、促进其他行业发展
在我国产业结构中, 第二产业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 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超过80%, 设法将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现代建筑设计中, 可进一步提升建筑价值, 带动周边产业的全面发展。如上文所述的竹楼式酒店, 该设计的初衷是提升建筑的观感, 以推进旅游业的综合发展。研究人员获取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部分地区的资料, 发现2010年以来, 各地竹楼式酒店的数目正逐步增加, 旅游业的产值也呈现与之对应的增长态势。数据情况如表1所示[1]。
从资料上看, 竹楼式酒店数目和旅游业产值呈现正相关, 这种模糊相关性不能直接证明传统文化符号促进其他行业发展的价值, 但也不能对该作用予以否认。从社会学的角度讲, 游客以及投资方的认可度与市场价值是相关的, 换言之, 上述数据可作为间接证明, 体现传统文化符号融入特殊建筑设计中后的作用。
3、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3.1、典型建筑的建设
尝试将传统文化符号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 首先要强调融入效果, 如果仅仅选用少量软装饰材料, 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和建筑延伸价值的影响都是有限的。建议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进行典型建筑的建设。如来宾市少数民族数目众多, 且文化魅力突出, 可设计一处活动广场。广场建筑融合各民族的文化符号, 作为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也可以为当地居民的日常活动提供便利。大型典型建筑建设需要较多资金, 可实现性有限, 为保证传统文化符号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的效果, 还可以进行模型建设并尝试范围性推广。如在发展旅游业发展的同时, 将融合了传统文化符号的建筑模型作为纪念品, 或等比例缩小吊脚楼、竹楼等, 向游客出售, 使带有传统文化意味的建筑元素可以快速扩散到各地, 发挥“典型建筑”优势, 提升应用效果[2]。
3.2、设计的融合性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存在明显差别, 包括建筑材料、建筑风格甚至建筑高度、建筑工艺等, 这意味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符号带有一定的难度, 不能进行生硬的设计融合, 以免影响建筑美感甚至使用价值。建议结合建筑功能和使用需要进行系统分析, 选取最可行的方式进行融入。如现代医院建筑, 在进行设计时可能拥有多套方案, 如果医院存在中医部门, 建议在医院外观设计上增加传统文化符号, 如在墙体处设置浮雕, 选取我国中医名家等作为内容, 提升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观感, 实现了现代建筑和传统文化在文化上的融合[3]。
设计融合还体现在传统文化符号的特殊性上, 很多文化符号在长期的发展中渐渐消失, 也有很多文化保持了生命力,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 应挑选生命力强、更能为大众接受的传统文化尝试融合。如传统道德文化、孝道文化等, 保证融合的有效性和吸引力。
3.3、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性开发
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并不是单一寻求观感提升, 也是文化传承和保护的体现, 在具体工作中, 不能一味进行商业化包装和处理, 应强调传统文化的保护性开发。要求各地在开展工作时, 首先对当地传统文化进行系统的收集, 了解不同文化符号的特点, 传承保护现状, 之后挑选每种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 进行记录和保存, 以免其在商业化环境下被忽视甚至消失。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 应保证传统文化符号带有一定的独立性, 而不是完全从属于建筑, 失去了文化的传承价值。完成现代建筑设计后, 应确保所选择的传统文化符号尽可能的符合其原本的面貌, 避免非必要的更改和破坏。最后, 所有传统文化符号都应得到足够尊重, 不能肆意破坏、践踏, 以确保其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价值。
4、总结
综上, 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渐渐提高, 也使其拥有了更广泛的应用空间。建筑设计中常见的传统文化符号包括雕刻文化、材料文化、软装饰文化等, 将其应用于现代建筑中, 可提升建筑观感、实现传统文化传承, 也能间接促进其他行业发展。具体的应用方式上, 可进行典型景观建设, 并强调设计的融合性, 做好传统文化的保护性开发, 同步实现建筑设计优化和传统文化保护。
参考文献
[1]谭澍雨.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符号在室外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 2018 (15) :205~206.
[2]杨洁, 潘俊峰.传统文化符号在香山饭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 (06) :70~71.
[3]周颖.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7 (16) :113.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现代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
下一篇:低碳概念下建设设计问题与促进方法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