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9-04-27浏览:64次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工作是新时代高校的重点课题,同时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外部社会政治环境的相互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地位凸显。为了让思想政治认同感在大学生内心扎根,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的实践创新教育提出了符合时代精神的要求。首先,高校要紧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来确立办学方向,高校教师要担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实践创新的任务,促使大学生自觉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更好的运用思政思维,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本文尝试从辅导员视角探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的方式和途径,并利用辅导员角色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党的建设》是中共甘肃省委主管主办的唯一党刊,是全省唯一以党建为主线的社科类刊物,也是全省唯一能深入和覆盖到农村党组织的刊物。创刊以来,始终以党的基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党外积极分子为主要阅读对象,是党员干部学习党的知识、党组织指导党建工作的良师益友,是广大党务工作者的参谋助手,是交流经验、推广典型的平台,在加强党的建设,传播党建信息,推广党建经验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省委指导工作,密切联系党员群众的重要传媒和纽带。
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经典理论,是指导青年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针政策,大学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大学学习和理解思想政治,对其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引导作用,尤其是让大学生对社会政治体系及其活动方式产生情感和意识上的认同,让其自觉产生与现有政治体系保持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活动。
当代,多数大学生是被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重视对马列主义经典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能形成科学完整的认识,从而容易产生政治盲从,不利于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形成。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创新发展,需要结合实际适当的进行实践创新调整,并制定出可行计划,以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满意的效果。
一、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工作的背景
一直以来,高校都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因各方面条件限制,其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还停留在最基础的水平,本文归纳为以下两点:
1.高校采取大众化教育方式,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大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个体的合理主观诉求不能及时实现,从根本上就难以达到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为主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文化的要求。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2013年就开始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从2014年到现在,一年比一年困难,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能够提供的个性化指导依然有限,这也在无形之中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2.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单一。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育为主。对我国政治制度及政策法规的教育采取灌输式,学生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课程结束后仍不清楚国家机构的设置、分工;不知道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处和来源,不了解自己应当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仅有纯理论的灌输式教育,不从形式上获得学生的认同,很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政治素养,如此循环,大学生使用思想政治理论指导实际学习、活动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1.辅导员角色对大学生個体的影响
95后是在校大学生的主力军,年龄集中在18到23岁上下。这一批学生在祖国改革发展壮大的美好时期出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是他们受到父辈和祖辈极大的保护和照顾,大多数没有经历独立生活,他们在成长中,绝大多数学生是按照已经安排好的生活和学习轨迹活动,长辈对其的成长道路具有导向性作用。在步入大学以前,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复杂的经历,其主要的活动就是学习,对于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关注度少,其主要的社会关系也比较简单,父母,同学,老师就是他们的主要社会关系网。
2.辅导员工作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各项建设的重要武器,革命年代需要,和平年代更需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建设的新生力量,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只有树立政治信仰,才有可能坚定信念、坚定理想,并且积极地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目前在岗的辅导员多为80后,这个群体的工作模式通常采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如利用互联网+建立QQ群、微信群、开博客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沟通。
三、利用辅导员角色优势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
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他们的社会政治生活是学校对辅导员工作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辅导员从多元化的角度来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认知的引导。在校大学生是一个自带正能量和青春活力的群体,这个群体一跨入大学校园就开心雀跃的参与了各式各样的校园活动,各个同学都在大学群体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群体社会活动的标签和大学生给自己的定位大多是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社团成员等。
1.教育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辅导员可以利用自己职业地位的优势,以中华5000年的传统文化为依托,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在日常校园活动中辅导员应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为契机,加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加强党史教育,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道路信心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主题班团会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辉煌成就,为大学生提供了解、接触社会的机会,教育他们能理性、客观地分析社会问题,在学习中深刻明白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党,并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理想信念。
2.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
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中的困惑和疑虑大多源于大学生公民意识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公共精神缺乏,权利、法律意识模糊。公民意识教育是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落到实处的客观要求。高校公民意识教育的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辅导员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辅导员在日常的言传身教和班团会中以权利意识教育为核心,突出法律意识、民族意识、国家意识等内容,增强学生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体制的认同。只有通过全面了解和认同的政治制度,才可能长期追随,并为之奉献。
辅导员活跃在大学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日常言传身教中要准确理解现实社会中各种新问题,应及时指出各种错误思潮,剖析其危害,增强思想政治生活的感染力,帮助大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提升理性思考、系统思考、辩证思考的能力。90后大学生普遍个性很强,乐于表现,迫切需要各种平台展现自己。可以通过讨论、对话、参观、访谈、网络、调研、案例分析等方式,并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搭建与大学生的双向交流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政治社团的创建与指导,打造实践育人平台、以学习、宣传党的科学理论为宗旨,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案例分析、角色模拟、演讲比赛、专题讲座等,训练其政治思维,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引导,纠正其不良的政治情绪,消除其不合理的政治诉求,最终提高学生对学校、社会的认知水平与认同感。
参考文献:
[1]陈娅,田宗远,谷松岭.新时期增强大学生党员政治意识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7(23)
[2]舒国燕.大学生政治认同:困境、成因及应对路径[J].中外企业家.2017(13)
[3]刘贝贝.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
[4]宋美丽.将网络热点事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践创新
下一篇:新形势下提升优化政府服务水平研究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