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音乐论文 发布时间:2019-06-17浏览:102次
《一首桃花》是由林徽因作词, 周雪石谱曲的具有非常浓厚艺术特色的一首声乐作品, 选自国内第一部, 而且是第一部公演的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本剧将当时中国优秀的、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通过歌剧这样一种形式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 尤其是林徽因这样的一个高贵、典雅、清新、脱俗的知识女性形象深入人心。本文从艺术特色和演唱表达两个方面分析此首声乐作品, 阐述其对人物的成功诠释。
《音乐传播》以音乐传媒方向的教学、科研、实践与社会服务为立足点,成为广大传媒音乐学者和学子们发表学术创见、交流学术思想的独特平台,同时也作为连接广大音乐、艺术、传媒及相关领域的从业者、研究者的纽带。
一、作品的艺术特色
(一) 和声与曲式分析
《一首桃花》是一非常典型的单二部曲式结构作品, 由引子、AB乐段和尾声组成, 其主要结构由AB两个乐段组成, A段为宣叙调, B段为咏叹调。A段以叙事的手法描写了桃花的静态与优美, 柔和与安详。B段则以歌唱性的手法描写了桃花的动态之美。引子的12小节从g小调开始, 突出了作品的中心思想内涵及强烈的情感, 开头的部分由小提琴主奏, 辅之于钢琴伴奏, 逐渐将主旋律引出来, 丰富了其作品的和声色彩。旋律缓缓进入, 逐渐展开的旋律给人以桃花渐渐开放的感觉, 为下一步旋律的进入做好了铺垫。接下来, 该乐曲的第一段A段是由两个大乐句组成的, 第二个大乐句是在第一个大乐句“桃花, 啊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的基础上进行了内部的拓展, 歌词逐渐增多并与后面“朵朵露凝的娇艳”形成了形式上的连接。B段从速度上由慢渐快, 在节拍上运用了律动性强的3/4拍和规整的4/4拍, 原本缓慢忧郁的曲调风格瞬间变成了稍微欢快一些的音乐风格, 乐风的改变则将其作品当中清新典雅的气质慢慢呈现出来, 让人们能够从听觉、视觉这两个双重角度上更好地欣赏这幅美妙的画面。它们相互替换, 情感交融, 在音程的使用上运用唯美的三连音进行故事的叙述, 在情感上与第一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将桃花的动态演绎得惟妙惟肖。
(二) 旋律与歌词
“桃花, 啊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由一个由强到弱的下行纯五度展开, 由弱起及上行八度的大跳组成, 就像诗人低声诉说着自己内心婉转而又细腻的缓慢忧郁心情。“朵朵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 玲珑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 在有意无意间, 生姿的顾盼。”上行八度的大跳与前一句诉说式的话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并为后边的高潮部分起到了一定烘托氛围的作用。前边的部分主要表现了作者刚刚见到桃花时被美丽的桃花吸引的场景, 也体现了春的美景, 最后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美感。“看, 那一颤动在微风里, 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边, 一瞥, 一瞥, 一瞥多情的痕迹。”这一句歌词将音乐的情绪再次推到了高点。音乐中既要展现出林徽因这名女子的柔美才情, 同时也要保持着大气优雅的脱俗气质。在伴奏中, 大提琴的出现可以充分地展现出男性化般深沉的音效情感氛围, 而且音乐中同时运用了大提琴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 分别又用了切分上行八度大跳以及下行三度的伴奏织体中, 这样可以让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具有爆发力, 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欣赏者带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中。以林徽因为主要代表人物的选段中, 下行体现人物的温婉与叹伤, 如果说上行是走向顶峰, 那么下行就是重点突出人物内心丰富情感的。
二、作品的演唱表达
(一) 情感的准确表达
在演绎一首音乐作品的时候, 听众所能感知的是你演绎的歌曲情感是否符合这首作品所要表达的感情, 然后才注重的是你的演唱技巧以及这首歌曲的完整性。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要让自己感动, 并全身心地融入到作品中去, 要带着和作者林徽因相同的心境去演唱。无论是从歌词还是旋律上来说都是无可挑剔的柔美抒情, 做到心中有画, 画中有情, 给人以自然轻松的状态, 相信演唱出来的效果则非同凡响。
(二) 歌词意境与演唱技巧之间的关系
音乐开始的部分演唱“桃花, 啊桃花, 那一树的嫣红, 像是春说的一句话”, 演唱声音要保持洪亮和平稳, 同时也要注意气息的运用, 不能单单只想着声音而忘记使用气息。这句歌词带给人的是一种口语化的感觉, 像是在诉说一样, 仿佛是与朋友们在谈论美景。这句歌词所表达的是非常平稳的叙述, 并没有过多的表现感情因素。在后面部分的歌词中唱到“朵朵露凝的娇艳, 是一些, 玲珑的字眼, 一瓣瓣的光致, 又是些, 柔的匀的吐息, 含着笑, 在有意无意间, 生姿的顾盼”。歌词是由诗词改编的, 但是作者在保留原有诗词意境的基础上, 加入了更多可以表现歌剧艺术的因素, 最终不但能够通过歌词把林徽因丰富的内心情感变化表现出来, 也能够将选段与歌剧连接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林徽因虽然个性鲜明, 但是她在为人处世的态度上从不张扬, 反而是谦逊卑躬, 不卑不亢。音乐的配合也是由高到低, 使观众在欣赏的同时拥有更多思考遐想的艺术空间。
三、作品的人物诠释
(一) 音乐风格与人物形象
《一首桃花》这首作品运用了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作为伴奏乐器, 将声音、情感和意境三者融为一体, 并以美丽的自然景象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作曲家运用了精湛的技法和独特的技巧将这美妙的音乐表达得恰到好处。没有大型的交响乐队, 简简单单的乐器使整首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整体风格方面始终要保持一种深情的、舒缓的, 并带有一丝丝轻轻的淡淡的忧伤。
林徽因所赋予的桃花形象, 不似芍药、牡丹的鲜艳, 但却有出尘不染的高贵品质, 在纷乱的年代里, 作为大家闺秀的她却能够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其表述的桃花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也正是林徽因个人形象的写照。林徽因创作的诗词《一首桃花》中的诗句, 用精妙的诗词刻画出了桃花的朵朵娇艳, 字字玲珑, 将诗词与满树繁花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 阅读诗词的时候好像就能够看到桃花那般美景。林徽因善于发现一切美好的事物, 桃花再美终究也比不过赏花人的内心世界的纯真善良之美。这首诗词的最佳巧妙之处就是林徽因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波动之处巧妙地引入其中, 展现在“是一些”“又是一些”, “看”等字眼中, 将读者的意境慢慢地引入转而更加快速地吸引读者进入更快的阶段, 最后紧跟诗歌的进度来欣赏美丽的桃花。通过描述桃花而衬托作者本人的美好, 在这样的诗歌情境下, 歌剧的创作也需要考虑营造美好的意境, 将林徽因纯洁美好无暇的音乐形象充分地塑造在音乐形象中。
(二) 演唱时的情景交融
满山遍野开得绚丽多姿的桃花, 仿佛是高贵典雅、清新脱俗的林徽因伫立在微风中, 这如此诗情画意的画面正是《一首桃花》所要展现给大家的。无论是林徽因优美动人的诗作, 还是周雪石天籁般的歌曲创作, 都并不是去用单一的艺术形式再现有声形式的艺术作品, 而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再现。所以, 此首作品中融入的诗情, 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端庄、典雅、秀气、温柔多情的才女的诗情。音乐情感奔放, 张弛有度让我们感受到了曲情。而对于演唱者的要求则必须达到声情的高度上, 即演唱者需要运用甜美静谧, 色泽光艳的音色, 这样才能成功塑造一个高贵、典雅、清新脱俗的才女形象。
参考文献:
[1]许迪迪.“记得绿罗裙, 处处怜芳草”——歌剧选段《一首桃花》中林徽因的音乐形象与演唱分析研究[J].音乐创作, 2017 (7) :107-108.
[2]熊念桃.歌曲《一首桃花》的音乐分析[J].北方音乐, 2015 (16) :176.
[3]王婷.歌剧唱段《一首桃花》中林徽因的角色形象塑造[J].艺术科技, 2016, 29 (6) :149.
[4]王婷.歌剧角色喜儿、林徽因、金环的塑造之对比探析[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 2013.
[5]王海霞.林徽因《一首桃花》在歌剧《再别康桥》中的艺术再现[J].长春大学学报, 2014, 24 (9) :1308-1310.
[6] 张.论小剧场歌剧《再别康桥》中女高音林徽因的艺术形象及唱段演绎[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 2011.
《《一首桃花》声乐作品的特点分析》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一首桃花》声乐作品的特点分析
下一篇:中国复调音乐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