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 发布时间:2019-07-01浏览:45次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 ,从城市景观设计角度研究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问题 。 首先分析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因素及功能要求。 其次探讨轨道交通城市景观设计的三大发展趋势 :精细化、系统化 、山水化。 最后提出构建步行空间系统 、生态型社区和绿色城市边界空间的轨道交通城市景观设计策略。
《人民交通》(月刊)杂志创刊于2007年07月,是我国交通领域大型时政类期刊。杂志以“大交通”得理念充分报道中国交通改革发展和洞悉社会热点,充分为交通管理者和交通参与者提供权威、及时的新闻信息。
1 研究背景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大容量、集约高效等突出特点 ,对城市发展起着支撑和引领作用。 近年来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猛 。 据统计 ,截至到 2018 年 1 月 ,我国内地累计有 35 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 5027 . 36 公里 。 轨道交通建设改变了城市市民出行方式 ,也使城市空间发生显著的变化。因此 ,轨道交通建设对于一个城市的规划设计必然产生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 ,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从经济主导的城市增量阶段向环境主导的存量阶段进化过程中[1 ] 。 城市更新将成为下阶段我国城市建设工作的主旋律。在众多新建轨道交通城市中 ,如何在城市更新背景下构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 ,将轨道交通“融入”城市空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学术界多以城市规划、城市设计角度研究上述问题 ,却很少以城市景观设计的角度开展相关研究。 然而 ,城市景观设计对于城市更新、建设和谐宜居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轨道交通影响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轨道交通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及要求要研究轨道交通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及要求 ,有必要弄清楚轨道交通城市的本质内涵。 轨道交通城市,是以建设轨道交通为手段 ,减缓人们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 ,节制城市空间无序蔓延的一类城市。 轨道交通建设,促使所在城市减轻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
减少能源消耗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 特别是轨道交通城市中的 T OD 开发模式 ,提倡高密度 、高强度的土地利用,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城市形态 ,更是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积极响应。 因此 ,建设轨道交通城市从本质上就是建设生态城市。 轨道交通城市中的景观设计也应该是以构建生态城市为目标的现代景观设计。通过上述分析便于更好地研究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因素和新的要求。
2 1.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2 1. 1. 城市有序生长 ,生成景观新空间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上世纪 80 年代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城市功能得到完善 ,社会经济得到飞跃发展。 但是城市人口增长过快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激增 ,各类“城市病”相继出现且日趋严重 。 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在以经济主导的政策下,采取愿景式大空间描绘的规划理念进行野蛮无序的扩张建设 。 这种扩张 ,不仅表现在城市以“摊大饼”的形式向外扩张 ,还表现在城市中心等老城区或内城中不断蚕食城市绿色空间,破坏城市肌理和景观空间格局。 伴随着轨道交通建设 ,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 轨道交通带来的是人与物快速远程的流动方式 ,决定了城市交通的重新分布。 城市交通分布形态的改变又影响城市用地布局的变化。城市空间形态因为轨道交通出行速率和城市效率的耦合关系而形成紧凑型空间结构。 新的空间结构引导城市
建设用地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有序紧凑的生长。原本被吞噬的绿色空间得到解放、恢复。 因此 ,这种紧凑的生长修复了城市生态格局 ,生成新的景观空间 。
2 1. 2. 沿线新的开发模式 ,便于形成街道景观
轨道交通建设使城市空间形态形成紧凑型生长。 与此同时 ,城市建设用地的开发模式也发生深刻变化。 轨道交通 ,作为一种新型城市交通资源 ,具有较高的交通承载力和较强的可达性。城市各项功能向交通站点和沿线区域集聚 ,城市用地形成集中的发展模式。 这种变化 ,将促使街道空间的形成。首先 ,新的开发模式导致城市建设用地混合使用 ,促使城市街道的形成。原本功能单一的居住用地向商住混合过渡 。 特别是轨道交通引导下的 T OD 开发模式 ,将居住、办公、商业、公共空间和公建等设施合理配置在适宜步行范围内 。 居民在步行 10 - 30min 内就能达到城市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新的开发模式强化了城市功能 ,使已失去活力的城市街道得以复兴。 其次 ,新的开发模式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封闭小区建设状况 ,促进社区街道的形成。 高密度 、高强度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必然引导功能混合 、路网开放、包容性强的开放社区建设 。 开放社区的重要特征是以社区中心为节点、社区街道为纽带向人们提供社区活动空间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窄路密网的开放社区将营造出大量的社区街道 ,让人们回归社区生活。 因此 ,新的开发模式 ,将激发轨道沿线地区恢复、新建城市和社区两级街道 ,让传统街道景观融入城市中。以人为本的街道景观设计再次受到高度重视。
2 2.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景观的要求
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景观空间的规划设计带来了上述若干积极影响,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消极因素 ,以及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 因此 ,轨道交通建设给城市景观设计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
2 2. 1. 轨道交通无缝接驳 ,对城市步行空间的需求
在轨道交通建设前 ,我国大部分城市采取以车为主的交通体系建设。城市道路 ,以减少甚至取消人行道等步行空间为代价 ,增大机动车通行量。 然而 ,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人们加重对小汽车出行的依赖 ,增加小汽车拥有量 ,产生新的交通拥堵。 轨道建设 ,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有效缓解现代城市日益突出的交通供需矛盾。 轨道交通需要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无缝接驳 ,将大量乘客方便快速地分流到站点周边区域。因此 ,轨道交通站点乃至周
边影响区域内 ,要构建完整的步行空间系统 ,将慢行交通切实有效地与轨道交通衔接。另外 ,大部分轨道交通乘客是城市工作族 ,两点一线式工作生活模式让他们平时没有充足的时间用于休闲锻炼 。 2016
年 10 月我国出台《“健康中国 2030 年”规划纲要》 ,提出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中[2 ] 。 因此 ,结合轨道交通无缝接驳需求,建设城市小游园、小广场等步行节点空间 ,实现住宅 — 花园 — 站点 — 站点 — 花园 — 单位的绿色城市空间体系 ,也是对休闲运动空间的再生 ,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健康水平。 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城市景观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绿色景观,合理布置步行交通网络 ,打造高效、舒适的绿色交通环境。
2 2. 2. 轨道交通产生新的空间破碎 ,需要绿色空间缝合在我国轨道交通城市中 ,即便如北京、上海等建设时间长路线规模大的城市 ,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建设往往单独实施。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尚未形成统筹协调。 交通站点基本上是以突如其来的方式“植入”城市空间 ,挤占 、割裂城市开放空间与绿地[3 ] 。 轨道交通的建设 ,破坏站点周边区域的城市肌理,造成小尺度的空间破碎。 另一方面 ,轨道交通建设形成的城市组团也会产生大尺度的空间破碎 ,影响城市景观生态格局的安全。 前文提到轨道交通能节制城市无序扩张 ,形成以交通站点为中心的城市组团。但是由于轨道交通规划作为新生事物 ,往往与城市规划相脱节 ,造成新的城市组团结构与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耦合度不高。 城市组团与组团之间出现“空白”区域 ,造成大尺度的空间破碎 。 无论是小尺度的组团内空间破碎,还是大尺度的组团外空间破碎 ,都需要线性景观空间并且结合公园、广场等绿色节点将其缝合。 城市景观设计 ,可以从最大程度上整合轨道交通网络与城市开放空间。
3 轨道交通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轨道交通建设对所在城市的景观产生上述影响,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城市景观设计只有通过新的发展才能满足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轨道交通建设 ,才能为人民创造满意的生活空间。下面将从精细化、系统化和山水化三个发展趋势探讨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变革。
4 轨道交通城市景观设计策略
以上的分析得出轨道交通城市建设需要回归人性化。 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从整体入手,处理城市组团内外各景观空间的相互联系 ,打造组团式的绿色城市。 城市景观设计要积极参与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 ,将轨道交通从“植入”城市空间发展为“融入”城市空间 ,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9 ] 。下面 ,根据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及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出轨道交通城市中景观设计的几点策略。
4 1. 构建优质的步行空间系统
轨道交通城市需要以优质的步行空间引导和支持轨道交通建设。优质的步行空间系统体现在线性步行空间的网络化和节点步行空间的丰富化两方面。 城市线性步行空间包括商业步行空间、居住区步行空间、滨水步行空间等类型[10 ] 。 将上述不同线性步行空间联系起来,形成城市步行空间网络 ,可以串联商业组团、居住组团及滨水等绿地空间 ,真正做到让慢行交通走进市民生活。 在条件较好的轨道交通城市 ,还可以将绿道系统与步行空间系统统筹建设,高效率地建设生态城市。 在城市组团之间 ,建设社区级绿道 ,节制各城市组团的扩张。 在若干城市组团构成的轨道交通城市影响域之间 ,建设城市级绿道 ,起到城市景观格局的廊道作用,串联重要的生态斑块 ,维护城市生态安全。 轨道交通城市步行空间系统设计除了要保证线性空间网络化 ,还需要尽可能提供丰富的步行节点空间。 英国谢菲尔德的“黄金路线”是一个优秀例子 。 “黄金路线”由丰富的城市节点构成 ,通过步行街将广场、街头花园、公园等室外公共空间和美术馆等可步行通过的室内公共空间连接起来,塑造了环境宜人、充满魅力的步行空间[11 ] 。 因此 ,节点丰富的步行空间有利于不同功能节点的互补,增添城市活力。
4 2. 构建生态型社区
轨道交通城市中 ,封闭性质的居住组团已无法适应轨道交通的发展。城市景观应该研究生态型社区的设计手法。 所谓生态型社区 ,就是本身建设时消耗资源、能源少 ,建成后又有良好生态效益的宜居社区。 生态型社区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的开放性。轨道交通引导下的土地开发模式鼓励城市功能多种混合。 功能单一的居住用地将转变为商业、办公 、住宅高度混合的综合性用地。 因此 ,轨道交通城市需要建设开放的社区。 在营造生态型社区中,要着重考虑社区组团绿地建成后的公共空间属性。 城市景观设计可以利用尺度适宜、配套完善、开放便捷的社区街道将各个社区中心联系成一体 ,创建适于步行 ,充满活力的城市组团[12 ] 。 生态型社区在城市景观格局中,起到生态基质的作用 ,对于城市传统风貌的恢复也有着重要意义。
4 3. 构建绿色城市边界空间
由于轨道交通的快捷性 ,使城市可达性重组整合 。 原本以“空白”区域形式存在的城市边界得以合理开发利用。城市景观设计应该将城市边界空间内的山地、胡泊、水系园林化 ,加强其景观功能 ,形成即能阻止城市无序蔓延又有城市生态斑块功能的绿色城市空间 。 绿色城市边界空间 ,将以“绿楔”的形式 ,插入城市不同的轨道交通影响域中,极大缓解了城市内绿量不足、景观品质下降的问题。 另外 ,绿色城市边界空间作为城市大型生态版块 ,与城市绿道相连接 ,对城市物种多样性、生态保护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 褚冬竹 ,魏书祥 .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的界定与应用 ——— 兼议
城市设计发展及其空间基础 [J] .建筑学报 ,2017 ,(2 ) :16?1 .
[2 ] 陈春 ,陈勇 ,于立 ,等 .为健康城市而规划 :建成环境与老年人
身体质量指数关系研究[J ] .城市发展研究 ,2017 ,(4) :7?3 .
[3 ] 周向频 ,刘源源 .基于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城市景观优化策略
[J] .建筑学报 ,2011 ,(s2 ) :1? .
[4 ] 许凯 ,孙彤宇 .城市更新背景下中国城市街道网络的生成途径
[J] .新建筑 ,2017 ,(4 ) .
[5 ] 范炜 ,金云峰 ,陈希萌 .公园┕愠【肮 :理论意义 、历史渊源与
在紧凑型城区中的类型分析 [J] .风景园林 ,2016 ,(4 ) :88?5 . [6 ] 黎洋佟 .契合城市发展走廊的轨道线路功能带构建策略 ———
以厦门市轨道交通 1 号线为例[J] .规划师 ,2017 ,(11 ) :79?4 . [7 ] 于东飞 ,乔征 .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城市空间单元构建研究 ———
时空距离约束下的城市空间组织模式探析 [J ] .建筑学报 , 2018 ,(6 ) .
[8 ] 林诺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对建构我国当代山水城市构想的启
示 [J] .中国园艺文摘 ,2015 ,(6 ) :68?0 .
[9 ] 褚冬竹 ,魏书祥 .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一体化发展战略评述
[J] .宏观经济管理 ,2017 ,(s1 ) .
[10 ] 王婧 ,李爽 , 陈祎笑 .基于 T OD 模式的城市步行体系探究
[J] .现代园艺 ,2016 ,(14) :155?55 .
[11 ] 韩西丽 , 徐秋阳 , 赵文强 .以优质步行环境引导城市更
新 ——— 谢菲尔德“黄金路线” [J] .小城镇建设 ,2016 ,(12) .
[12 ] 李季 .基于开放性的社区道路设计研究[J] .江淮论坛 ,
《基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景观设计策略》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基于轨道交通建设的城市景观设计策略
下一篇:浅析铁路站场改造工程的难点及措施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