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对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再思考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对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再思考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思想政治论文
发布时间:2019-08-19浏览:34次

   摘 要:从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角度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不仅可以直接回应习近平提出的"教育者受教育不够"的问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研究,而且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根据习近平的讲话精神,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先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通过这些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历史使命感、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以及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教育者;先受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 ;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72-8106 (201 9 )02-0143-06

观察与思考

  《观察与思考》杂志是浙江省社科院主办的一本通俗性政治理论刊物,创办于1984年,原名《学习与思考》,2009年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荣誉称号。是一本主要面向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宣传文教系统宣传理论工作者的通俗性的政治理论类学术期刊。

  教育者必须接受教育,并且教育者必须首先接受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应有之义。马克思在批判爱尔维修等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时指出,“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1 ](P1 34)。 列宁从当时俄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出发,提出先建立教师联合会,通过直接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养成社会主义信念,然后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逐渐形成了教育者必须首先接受教育的思想。 列宁提出要“领导几十万教师,激发他们的兴趣,战胜旧的资产阶级偏见,吸引他们来参加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使他们意识到我们的工作十分重大。”[2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继承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思想,而且逐渐将其凝练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的规律。201 8 年 5 月 3 日,习近平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3 ]作为马克思主义灌输论不可或缺的部分,教育者首先接受教育的思想一直指导着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然而,在当下如火如荼的教育方式改革中,人们似乎更关注灌输教育的技术手段、具体方法,而对灌输教育的主体素质有所忽略。这种倾向使得一些改革不仅没有产生预期效果,甚至还让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方法心存疑虑。因此,从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角度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论进行再思考,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从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当代价值

  当前,世界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不仅为我国调整教育系统结构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者迎难而上,建成了一大批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独特的精品开放课程,在大大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同时,及时回应了新的信息技术如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然而,在建设精品开放课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重教育信息技术、轻教育者主体素质的现象,如果这种倾向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将会极大地危害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依托信息技术实现教育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也要讲条件、分对象,创新性地坚持灌输理论,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

  (一)在认识上有助于认清“教育者本身受教育不够”的问题

  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将中国共产党对教育者教育的重视作为评价教育者素质的一个重要依据,因

  而,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必定是一个接受更多教育、且素质较高的群体。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过去,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年代,由于我们党高度重视教育者的教育,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的确涌现出一大批适应时咨询服务展的杰出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担负的历史任务更加艰巨,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不够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2014 年 10 月,习近平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在部队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一些思想政治和作风上的突出问题,要从政治工作的角度进行反思,认真总结教育者本身受教育不够的教训。思想政治教育者究竟在哪些方面受教育不够,习近平对此似乎并没有作出明确的阐述。但是,根据习近平在一系列讲话中对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提出的要求看,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不够主要表现为:在内容上接受理想信念与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史和国史教育、法纪和廉政文化教育不够,存在着失去理想信念、价值观扭曲、缺乏历史常识、法纪观念淡漠等情形;在方法上接受原著学习法、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典型教育法、批评与自我批评法教育不够,存在着学习马克思主义不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实际、教育理念和形式陈旧、“自我批评难、互相批评更难”等情形;在手段上接受教育信息化教育不够,存在着舆情研判能力不高、媒介素养偏低的情形。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接受教育上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重任,而立德树人又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受教育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教育者自身和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因此,从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角度来反思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有助于我们认清“教育者本身受教育不够”的问题,及时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者中出现的思想、政治和作风上的突出问题,认真总结教育者本身受教育不够的教训,不断提高教育者素质。

  (二)在理论上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研究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思想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就已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近四十年来,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研读,在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形成、发展过程、精神实质、地位作用、以及如何运用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而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革命理论需要灌输,是马克思主义早已总结出来的一个基本原则。只有通过理论上的灌输使无产阶级获得“精神武器”,才能使他们敢于和善于面对现存世界,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解放自身乃至解放全人类的重任。正是按照这个原则马克思主义被灌输到无产阶级的头脑中,成功地指导他们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胜利。在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所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特别是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如何及时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

  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给广大民众,对相关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合理、有力的解答,是时代赋予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因此,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研究,当然可以从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环境等多个不同侧面展开。但是,相比之下从教育者受教育的角度入手则是更好的选择。因为任何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研究成果最终都是要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中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问题都会集中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者身上。以教育者研究为发力点,研究教育者先受教育思想,不仅需要研究教育者先接受什么内容的教育,还需要研究教育者先接受什么方法、什么手段的教育。 借助于这些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根据时代特征、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和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研究,探索有效的灌输形式,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原则下,通过科学有力的舆论导向、文化辐射和制度安排等,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育,才能取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以此为基础,还能万进方一数步据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和研究。

  (三)在实践上有助于进一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为了提高教学水平,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普遍存在的实效性不强问题,许多高校立足于各自的实际情况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一些高校或是大力开展以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建设,或是不断加强创新型教学方法的研讨,或是结合本土资源全力推进实践教学改革,或是推行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在内的总体的教学改革,逐渐摸索出一些富有创新性和个性化特征的做法,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振奋的效果。但是,在大力推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思想上的困惑和焦虑,比如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应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今天的思政课教学还要不要坚持灌输教育,该怎样灌输,如何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等等,甚至还存在着反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声音,对教学改革存在抗拒心理。本文认为这些困惑和焦虑表面看来有着各自不同的原因,但实际上隐藏在这些具体原因背后的终极原因正是“教育者本身受教育不够”的问题。我们必须看到,在新的形势下,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灌输教育始终是不可替代的。市场经济对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网络时代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意识形态环境的复杂多变等决定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灌输教育,不断进行正确和先进思想的教育和武装。同时,又必须锐意改革,努力创新,提高灌输教育的有效性。从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角度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丰富灌输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进行整体研究,通过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多样化的灌输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灌输教育者应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以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

  201 5 年 1 月 23 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4]习近平这一重要讲话不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思考教育者先受什么教育问题梳理了思路。概括起来说,灌输教育者应首先接受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一)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不断提高历史使命感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根据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的论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实际上就是一种关于无产阶级运动的“共产主义世界观”。作为无产阶级运动的“共产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要义在于:一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追求的是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种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1 ](P2 9 1 )二是将无产阶级视为实现自身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的主体力量。三是主张在以革命实践为主、以理论批判为辅的方式改造现实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共产主义。“历史的动力以及宗教、哲学和任何其他理论的动力是革命,而不是批判”[1 ](P1 7 2 )。 与传统的哲学世界观不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质在于将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并把它作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正是由于具备这个基本特质,所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才能第一次科学地揭示出客观世界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从而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史一再证明,无论是无产阶级革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样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因此,能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多年来,尽管我们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教育不够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教育不够。许多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普遍存在一种“本领的恐慌”:在教学上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加工,不善于根据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有针对性的探究式教学,不能准确把握学术研讨与政治宣讲之间的关系,高效地开展教学。在科研工作中难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课题研究、学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者普遍存在的这种“本领恐慌”,说到底还是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教育不够有关。习近平指出,“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5 ]。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者“本领恐慌”的有效办法,就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学习,通过学习切实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在真学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做到真懂、真信、真用。

  (二)接受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不断提高辩证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由马恩在彻底改造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及时概括和总结自然科学最新发展成就基础上,根据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创立的最具普遍意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而且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又包括多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根据列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主要分为三个层次:总体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基础层次的唯物辩证法;核心层次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各种不同层次的方法共同地、有机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体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具有开放性与包容性特点,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不可或缺的部分。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1 ](P1 40)有学者认为,正是借助于各种不同层次的方法,马克思主义才得以使“主观”的社会科学做到了“客观”,使“宏观”的社会分析做到了“具体”,使微观的社会研究做到了“真实”[7 ]。在马克思主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不仅是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的直接途径,也是进一步巩固和拓展知识的有效途径。目前,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存在的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 .在如何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开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不够。 习近平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校师资队伍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先天不足”现象,即教师既缺乏系统的理论,又不接触实际。 二是“倒挂”现象,即缺乏实际经验的老师给实践经验丰富的学员上课[8]。

  习近平所说的“先天不足”现象不仅在党校教师中存在,在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者身上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由于缺乏对社会实际的了解和深度把握,一些教育者始终难以摆脱教学内容空泛化、教学过程娱乐化、教学方式程式化的困境。尽管有不少教育者试图走出这些困境,但是由于在思想认识上对社会实际的理解有限,在联系实际时往往只能做到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开展教育,而不能将学生引导到对我国社会发万展方的数重据大问题的关注上。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必须加强对教育者本人的教育,使其意识到和学会紧密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

  2.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中对唯物辩证法教育重视不够。针对一些思政教育者中出现的教学内容空泛化、教学过程娱乐化、教学方式程式化等问题,华中科大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出的《深度中国》创新课堂,无论是在学生的到课率、抬头率等教学过程考核上,还是在课程成绩评定教学结果考核上,都取得了成功。初看起来,《深度中国》教学的成功,似乎只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但仔细分析,应该是与教育者灵活运用唯物辩证法,结合我国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分不开的。正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教育者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抓住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能够把握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脉搏,因而,征服了学生。正反两个方面的情况对比表明,教育者不能紧密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固然与教育者缺乏对我国社会发展实际的了解有关,但更为深刻的原因恐怕是教育者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来分析和解读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

  因此,加强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教育,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而且可以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问题导向,不断增强教育者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三)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国际大背景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在认真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开创的科学理论体系。它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以及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系统地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博大精深,主要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认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不仅为我们观察、分析和解决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教育者可以进一步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在复杂局面下准确研判形势、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目前,全国上下都非常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并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如果从更高的要求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还存在着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1 .应进一步加强政治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教育。 一直以来,在如何把握和宣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问题上存在着政治性与学术性关系问题的困扰。由于担心不讲政治,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干脆放弃了学术性研讨。当然,也有相反的情形发生。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种思想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各种观念相互碰撞,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问题越来越变得不可回避。许多西方错误思潮不仅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同时也以学术观点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要认清这些思潮的本质,分辨良莠,从而真正解决广大受教育者深层次的思想问题,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做到政治和学术“两手都要硬”,不仅要学会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讲政治,更要学会用学术的形式讲政治。

  2.应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方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合理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源自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传统文化。”[9 ]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包含了知行合一万、民方为数邦据本、和合共生、天人合一、修齐治平等大量的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所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需要很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同时还需要有较好的传统文化功底。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不少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视而不见,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政治性与文化性的分离。“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政治性与文化性的分离、教化与文化的分离,多有存在”[1 0]。在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侵蚀下,甚至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的现象。因此,要解决思政教育中存在的政治性与文化性的分离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 2 .

  [2]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175 .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 8-05-03 .

  [4]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J].当代党员,201 9 ,(2).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02 .

  [6]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0 -81 .

  [7]侯惠勤.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 5 ,(1).

  [8]杨晓玲.关于补齐党校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短板的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 7 ,(1).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 7 .

  [10]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 ,(3).

《对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再思考》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对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的再思考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39464

相关内容推荐
9本人口学SSCI期刊推荐(全名单46本)
书的作者和主编的区别
微生物四区SCI都有哪些期刊?推荐8本
想出书公费出版和自费出版怎么选
一定不能错过!4本见刊快录用高的核心期刊推荐,覆盖多学科
oa sci生物类期刊有哪些?推荐10本
会计著作副主编评高级会计职称有用吗
肠道免疫相关的SCI期刊推荐9本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