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教育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01浏览:44次
摘 要: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而教育离不开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沟通是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前提。文章论述了提高师生沟通有效性的“三思沟通法”:共情——沟通时有同理心;共存——思考其他可能性;共赢——共同协调,走向协同。“三思沟通法”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三思沟通法”;师生沟通;教学探究
《湖南教育》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2019年4月17日,上海的卢浦大桥上发生了一起痛彻心扉的悲剧。年仅17岁的职高二年级男生,由于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母亲开车带他回家时,一路上不停地责骂他。途径卢浦大桥时,车子突然停在车流滚滚中间,母亲从车上下来,打开后排车门,继续责骂。男孩情绪激动地打开了后排车门,向着桥边冲过去,纵身跳下大桥,同行的母亲没能及时阻止,跪地哭泣。该事件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争议不断。
总的来说有两个方面:第一,孩子不懂事,年纪轻轻太叛逆了,直接跳桥,留下了满身是伤的母亲。第二,母亲不该在桥上停车,不该跟孩子争吵,导致年轻的孩子没有经过思考,冲动行事,最终酿成了悲剧。 孩子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据家长自己的说明,该悲剧就是沟通失效导致的。其实,不仅是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不良沟通也会造成恶劣的后果。在日常的师生沟通中,特别是教师面对犯错的学生时,经常会听见教师的一些简单粗暴的语言,如发号施令型的、傲慢无礼型的、讽刺挖苦型的、隔靴搔痒型的等等,这些语言成了“杀手”,在不同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贬低了学生的人格,阻碍了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今天,笔者向大家推荐有效的“三思沟通法”。什么是“三思”?顾名思义,就是作为父母或教师,在与孩子沟通出现矛盾时要有三层思考。
一、共情——沟通时有同理心
“同理心”是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技巧。人本主义大师卡尔·罗杰斯说:“同理是对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准确以至于有如亲身体验一般的了解。”感受来访者的愤怒、害怕或烦乱,就像是自己的愤怒、害怕或烦乱一样。如能在师生沟通中运用同理心,就可以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从而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氛围,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曾经有个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场,她觉得孩子一定会喜欢这个热闹非凡的场所,可是结果和她想的完全相反,孩子在商场里一点也不高兴,甚至有点害怕,吵着要出去。妈妈不明白,一向喜欢玩的孩子怎么会排斥又漂亮又热闹的商场?但是当她蹲下来询问孩子原因的时候,她明白了。
从孩子的视角来说,他只能看见一条条人腿,以及一些高高的柜子,一点也不赏心悦目,反倒让人非常不舒服,而大人是看不见这些的。 成人有自己固定的思维,也有了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也习惯了从成人的角度去衡量这件事情到底是什么样的,或者用成人的想法去揣度孩子的心理。如果这样,那家长永远也猜不到孩子在想什么,因为他们的出发点、角度和孩子完全不同。孩子的各种观念和各种社会经验都还处在慢慢累积的阶段,他还没有经历过成人所经历的。所以同一件事情,他看见的和我们大人看见的可能完全不一样。 我们需要对这个孩子的这个问题有更多的兴趣和尊重,用他的眼睛去看,用他的耳朵去听,用他的心去感受。在听到不顺耳的话时不要急着去反驳,而是先去发展自己的同理心,去发展自己理解跟自己不同的事物的这种能力。笔者教给大家一个句式:我不是你,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我知道你一定有足够的理由这么做。我也可以尝试去看看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二、共存——思考其他可能性
很多事情,也许没有对错,只是大家看法不同。有没有可能不是对方观点偏激,而是自己太执着于自己的想法?有没有可能不是对方不合理,而是自己的思考确实不周全、不完备?我们要善于思考其他可能性。 笔者的女儿今年读一年级,平时还算听话乖巧。某天晚饭后,她在书房写作业,笔者收拾完厨房后悄悄走进书房,一听笔者的腳步声逼近,女儿赶紧把手上的东西藏进书桌里。看到女儿没有认真完成作业,笔者的气不打一处来,劈头盖脸地地把女儿批评了一通,见她眼泪不停地往下流,笔者更来气,并说:“你还受委屈了?不抓紧时间写作业,等会儿还要练琴、阅读、读英语,一大堆事情等着你呢。你应该学会做时间的小主人,而不是做一个浪费时间的人。”“妈妈,我是在……”“不用解释了!从今天开始取消你任何外出玩的机会,爸爸妈妈每天这么辛苦工作,陪你上各种培训班,而你却那么不乖。”还没等女儿把话说完,笔者就打断了她。笔者把心中的怒火宣泄完后,坐在一旁安静地陪伴女儿写作业。当笔者从书桌里取出那张纸时,笔者发现女儿在上面写了:“妈妈,节日快乐!”上面还画了一幅插图,其中一个人是笔者,另一个是女儿,两个人相互拥抱。还配了文字:妈妈,您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您每天工作很辛苦。祝您母亲节快乐,越来越漂亮。由于有些字她不会写,所以用拼音代替。看着这张贺卡,笔者不禁鼻子一酸,回忆一下刚才对待女儿的态度以及处理这件事情的方式,顿时感觉自己的处理方式是如此的不恰当。 我们带着“或许还有其他可能性”的共存心理,看到的会越多,心也就更自由——孩子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糟糕,不需要太焦虑,不需要太着急。这样对孩子、对自己会更宽容,避免更多的亲子问题、师生问题出现。 有些教师常常会在学生还没有完全表达完之前,就打断他们的表述;或者在没有弄清楚学生的真正困惑之前,就马上进入“教育者”的角色,急于施展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此时,教师往往从自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觉得教师居高临下,“站着说话不腰疼”,以致对教师的话语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应正视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身份,蹲下来与学生保持同等地位,设身处地去理解学生所要表达的内容。在一些小事的处理中,如果教师运用同理心,就会缩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很多时候,家长和教师会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坚信自己不会错,甚至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对孩子发号施令,以为自己的说法都是对的。其实,真相就像一个圆,你看到的是圆的一段,他看到的是圆的另一段,其他人看到的又是另外一段,所有人看到的组合起来才是真相。
三、共赢——共同协调,走向协同
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别于辩论比赛,不要一味地追求“对抗式”的沟通结果——“我是对的,听我的没错”,否则就是孩子不懂事,不听话;也不能采用一种“逃避”式的沟通结果——算了,我不跟你吵,多讲也没用,反正我已经提醒过你了,我也没办法了,不管你了。可以尝试另一种选择:以解决这件事情、战胜面前的困难为目标,与孩子共同协调,找到一个新的共赢的办法。 如果新闻里的妈妈和孩子协商的是如何解决跟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跟同学搞好关系,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协同是这个宇宙存在的一个真理。协同的世界里,我们不是敌人,我们是伙伴。伙伴就是大家一起走路,一起前进。孩子遇到困难,教师和父母要诚心和孩子成为伙伴,给予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而不是只有批评,让孩子产生“被抛弃”的心理。笔者也想起了“药家鑫事件”,如果他的父母会“三思沟通法”,而不是只会责骂,对孩子过于苛刻,那么这个家庭会依然幸福。
不管是亲子关系还是师生关系,和睦的相处都离不开有效的沟通。在日常生活和日常教学中,教师和父母如果能够合理运用“三思沟通法”进行沟通,必将使沟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思沟通法”提高师生沟通有效性探究》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三思沟通法”提高师生沟通有效性探究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