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金融论文 发布时间:2020-09-03浏览:22次
摘要:本文从金融机构角度切入,探析当前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必要性,并对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现状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农村 金融机构 风险防范
《现代金融》(月刊)创刊于1983年,由江苏省农村金融学会主办。主要栏目有:卷首语、行长论坛、专家视野、理论探讨、工作研究、经营之道、调研专利、一线传真等。荣获江苏省一级期刊、北大2004版核心期刊。
我国农村经济仍然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相对薄弱的一部分,从而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扶持。农村金融机构是国家进行政策扶持的一种渠道,如果合理发挥其积极作用,将对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在这个过程中农村金融机构只有合理行使其职能,才能发展良好且风险可控。因此,从机构的角度来看,农村金融机构需加强自身风险防范,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一、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的必要性
(一)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意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村金融机构的不少从业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加之这些工作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也加大了农村金融机构风险发生的概率,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显得非常必要。合理的风险防范措施可以使农村金融机构一步步转变当前的经营方式,进一步凸显出农村金融机构进行货币经营的本质。农村金融机构也是以获取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应对其风险进行仔细分析,以便机构工作人员继续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风险防范意识。
(二)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内控管理
从内控管理方面分析,农村金融机构中普遍存在管理薄弱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农村金融机构的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不到位,不能将内控问题可能引发的风险在相应的岗位中进行合理防范,增加了机构的内控风险。同时,农村金融机构中的信贷管理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也相当宽松,不能起到及时有效的风险防控,整体上加大了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所以,必须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内控管理,以达到防范机构风险的目的。
(三)形成完善的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文化
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形成良好完善的风险防范文化,在提供金融服务时,由于客户主要是农村中小型企业和个体经营者,他们对金融机构服务质量要求相对较低,致使主要关注机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所以风险防范机制在形成中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在开展实际业务中关注并防范一切金融相关风险,关注农村金融机构持有资产的详细情况和资产的利用情况,从而达到降低贷款过程中产生不良贷款等行为发生的概率。
二、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
除了金融机构都有的风险外,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还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政策变动频繁影响农村金融机构运营,同时机构缺乏合理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以及机构工作者整体素质急需提高等。
(一)政策风险
这里的政策风险是指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在各级政府出台经济政策、金融政策以及行政干预时能及时响应政策、调整机构日常运营行为从而引发的风险。这个风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国政府出台的经济金融政策会不时调整,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可能需要经常做出运营调整,从而引发机构的不正常运营以至于产生不可控制的风险;二则是地方政府对当地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的强制且会有不合理的行政干预,这些行为都可能使农村金融机构日常运营出现不正常情况。从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对农村金融机构出台的各种政策上看,也有各自为政的现象,沒能及时有效地统一协调各方政策,以至于农村金融机构需要对不同的政策作出调整,打乱了其日常运营,不利于农村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健运营。
(二)机构运行风险
农村范围内的金融机构除了各种村镇银行和农信社以外,还有大量的民间借贷组织。这三类金融机构中,银行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日常运营和管理;农信社虽然已经使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进行业务办理,但由于前期遗留问题,基层各网点中工作人员较少,这些人身上就会聚集大量职权,这就很容易发生滥用职权的情况。因此,农信社会因此产生机构运行风险;对于民间借贷组织,它们也是金融机构的一部分,由于自身的独特性尚未形成完整的机构运营体系,一些工作规范还不符合金融业的要求。目前,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农信社和民间借贷组织所起的货币中介作用更为明显,所以以上的问题会加大农村金融机构发生高风险的概率,情况严重时,会对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也是农村金融机构中最为常见的风险之一,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机构内控管理问题,二是工作人员引起的。机构的内部控制管理问题与我国地理情况有关,我国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则地广人稀,所以农村金融机构网点间相距较远,因此在统一管理下,容易出现监督管理和执行有滞后现象。从而导致建账不合规、记账核算重复等不合规操作风险。机构部分从业人员还达不到金融从业人员要求,过分注重业绩不关注风险,工作中具有较大随意性,出现不按机构规章办事现象,需要关注并提高农村金融机构工作者的专业性。
三、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减少政策依赖性,进行机构的自我提升
过去,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现在可以通过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扩宽农村金融业的资金渠道、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从而激发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拓宽后,可以进一步拓宽自身的融资途径,使自身资产质量进一步提升。因此,可以通过成立农业基金向社会公众进行筹资,也可以利用其它机构富余的资金等途径进行资金渠道的扩展。
(二)加强农村金融机构的内控监督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这对于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农村金融机构在当前的内控和监督制度下,加强对机构中的各个部门的操作监督,最好分别配备监督检查人员对整个业务条线进行监管,整合记录违法违规的行为以备后期整改并健全内控监督制度。与此同时,加强内控和监管的有效性,对不同的农村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监督措施,采用内控监督和员工自律相结合的办法,加强机构自主内控和监督的积极性,形成以内控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有效管理方式。
(三)提高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相较金融同业偏低,因此降低农村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需要提升机构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首先,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完善的岗前培训,强调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以及电脑操作的熟练程度;其次,对农村金融机构用人机制进行调整,严格控制人员的职权,应与职位相匹配,定期对考核不合格员工进行培训,提高机构工作人员的金融素养,以快速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金融大环境。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可以较好地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
(四)加强外部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的自身组织框架和运营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加强其机构内控监督管理外,还需要外部的有效监管,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相结合下,使农村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有效的外部监管可以将法律和道德相结合,考虑不同地区农村金融机构的差异,采用有差别的监管措施,从农村金融机构的建立到持续经营以及退出市场进行全程监管,同时在持续经营期间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查,考核其机构的整体能力、内控管理制度以及管理高层履职情况。从而形成完善的外部监管体系,更有效地辅助农村金融机构的内控监督制度。
参考文献:
[1]王新丽.略谈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8(17):3.
[2]刘利娟.农村金融机构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19(13):24-25.
[3]刘朝兴. 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风险识别与决策管理的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8.
[4]何翔.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和风险分析[J].时代金融,2018(12):29-30+32.
《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问题探析》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防范问题探析
下一篇: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探论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