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2-05-18浏览:8491次
[摘要]: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目的是为人提供一个和谐的环境,使人能更好的实现他们的各种个人与社会活动。因此,适应与满足人的需求是住宅区规划的设计的最基本要求。
[关键词]:小区规划 住宅建设 宏观经济
《福建建筑》是福建省民用建筑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民用建筑科学期刊。国内序列号为CN35-1120/TU,国际标准序列号为ISNS 1004-6135。每年大约发表380篇论文,全年共发表36,000份。所有出版的期刊都免费提供给协会成员,并与省内外的兄弟协会和兄弟杂志相互交换或赠送。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Abstract : Residential District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to eventually provide a good environment,people can better realize their individual and various social activities. Therefore, to meet andsatisfy the needs of residential planning to the design of basic requirements.
Key words : community Planning, housing Construction, macroeconomic , residentialhous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1.住宅的发展趋势
从市场需求出发,即从广大居民及社会对住宅的需求出发为转移的,保护住宅的供给与需求建设与消费的协调发展,将城镇居民对住宅的需求转化为现实,不断提高广大居民对住宅的有效需求。
1.1.居住区的规划布局。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在设计风格上,绿地内部应协调统一,也要尽可能与城市绿化规划协调统一。
1.2.居住模式。
城市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的原型来自邻里单位模式,居住空间逐步形成"小区-组团-院落"的三级组织结构以及通过对三级结构的改良形成的"小区-院落"的二级组织结构,居住空间的组织模式本身并没有脱离邻里单位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组织方式,即以一个小学的服务人口限定居住空间的人口规模,以公共设施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用地规模,小区内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能;小区内呈等级化的组织结构等等。居住小区模式正借目前大规模住宅建设的东风在中国城市中被普遍使用着。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方特色鲜明,集合式住宅仍是当前发展的主流。
1.3.户型与面积标准。
欧美各国在经历二战房荒后致力于住宅大规模的开发建设,至今已有 50 多年的经验。
各国在 50-70 年代建设高峰时户型面积上升幅度较大,至 80 年代后期达到最高接近 120 平方米,但 90 年代很快在回落到 80--100 平方米,目前一直维持在 90-100 平方米,100 平方米左右的户型住宅已经占到市场新增量的 75%,成为市场销售的主体,从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居住状况统计资料看,户均建筑面积在 80-100 平方米左右,是比较稳定、普遍接受和相对看好的户型。
1.4.住宅的内在品质。
1.4.1 人居环境的健康性
从室外环境看,住宅基地选择要“健康”,从居住空间看,“健康住宅”必须有起居室、主卧室、次卧室、厨房、餐厅、卫生间、储藏室等,起居室的最低面积标准不低于 14 平方米。
主卧室的最低面积标准不低于 12 平方米。在空气环境质量方面,健康住宅在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期间,应有室内新鲜空气交换和补充设备。在密闭性方面,外窗应采用双层或中空玻璃。采暖系统应节能,有分户计量、室温调节系统。在声环境方面,室内噪声应满足允许噪声的标准。
1.4.2 自然环境的亲和性
健康住宅的绿色系统中,树应多于草。绿地率≥35%,建筑密度≯25%,绿化覆盖率≥7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 平方米/人。硬质景观用地占集中绿地面积≯30%,等等。
1.4.3 居住环境的保护
从视觉环境、排水系统、中水系统、生活垃圾、垃圾处置、环境卫生等方面做了规定。
1.4.4 健康环境的保障
强调完善社区医疗保健体系,建设健康设施;完善社区医疗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相应的服务设施和家政服务体系。
2.小区规划设计中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因此,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针对近年来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日益提高。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急待解决的问题。
2.1.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2.2.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
2.3.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
2.4.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
2.5.小区规划应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
3.个人见解
3.1 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
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
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任何一个居住小区建成投入使用后,便形成了一个“小社会”。它不仅仅是一个物质环境,同时还是一个社会环境。所以,在规划居住小区时必须考虑居住小区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解决功能问题的同时应将环境美融合在一起考虑。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强调人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
总之,要建设富有特点和具有新颖的居住空间环境的居住小区是完全可能的,只要我们每个设计者在规划设计上搞创作,不拘泥于教条,不难出现具有特色的与周围环境协调适合人们居住心理的居住小区,尽可能地给人们提供舒适、安静和新颖优美的居住环境。这也同时需要我们每个规划设计者们必须具有丰富的专业技巧,充足的信息及跨学科的知识。
参考文献
[1]姚宏韬.场地设计[M].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共和国国家标准 2003 住宅设计规范[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建筑设计资料集:(2)(3)[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4.
[4]2002WA 中国建筑奖[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5]元育岱.住宅建筑设计图说[M].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大卫. 沃尔斯特.建筑先行---基于设计的社区规则[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7]中国住宅设计精品选 [J].北京 :中国计划出版社,1998 .
[8] 日本建筑家协会. 以环境分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9] 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10]中外住宅设计精选[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1]全国优秀住宅设计作品集[J].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2]2002.2001 年获奖住宅试点小区实录[J].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13]2003 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方案精选:一[J].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14]2000 上海最佳住宅房型集萃[J].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注意事项》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注意事项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