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音乐论文 发布时间:2011-11-07浏览:472次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经典音乐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的文章,并考察大学生性别和专业对音乐所引起的情绪体验有何影响。方法以1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60人、文理各60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人,男女对半、文理对半。把被试安排在一间设备条件较好的语音室,发给每个被试一张“音乐的情绪反应记录表”,让每组被试听赏两首反映同一种情绪类型的乐曲,每听完一曲,要求被试立即选用情绪形容词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并按自身情绪体验强度分5点评分。结果四种不同情绪类型的音乐引发大学生情绪体验的强度有显著的差异。结论不同情绪类型的音乐引发大学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关键词】经典音乐;大学生;情绪
音乐是主体人的心灵的语言,情感的形式。音乐语言、音乐艺术的情绪性、情感性,使音乐成为人的情绪活动的重要领域。音乐的情感特质,对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发挥音乐教育的功效,通过音乐欣赏的途径,促进大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已经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的普遍关注的文章。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情绪类型的经典音乐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证方法,使用自编音乐的情绪反应记录表以及西南大学黄希庭教授等人编制的中文情绪形容词检测表,从湘南学院随机分层抽取学生120人进行调查研究。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湘南学院各年级大学生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各60人、文理科各60人。被试身心状况正常,平均年龄20.3岁。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人,男女对半、文理对半。
2方法
2.1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自变量为乐曲情绪类型(4水平:喜、怒、哀、惧),因变量为大学生情绪体验的强度。
2.2实验材料和环境
实验材料为:一是精选的8首经典乐曲,分别代表“喜、怒、哀、惧”四种情绪类型的乐曲各2首(见表1)。二是情绪形容词,来自于西南大学黄希庭教授等人的研究。
实验环境为:一间设备条件较好的语音室。实验室周边环境安静无噪音,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明亮。
表18首乐曲及其情绪类型对应状况
2.3实验程序
2.3.1将被试安排到语音室,然后进行3分钟的深呼吸放松训练,以平稳被试情绪。
2.3.2发给每个被试一张“音乐的情绪反应记录表”,表中的“备选形容词”即为西南大学凤四海、黄希庭等人研究的表示喜、怒、哀、惧四种基本情绪的48个形容词〔1〕,并说明填写要求。
2.3.3让每组被试听赏2首反映同一种情绪类型的乐曲,每听完一曲,要求被试立即选用情绪形容词描述自己的心情感受,并按自身情绪体验强度分5点评分。具体计分方法是:情绪体验很弱:记1分;较弱:记2分;一般:记3分;较强:记4分;很强:记5分。比如:被试选择“愉快”,感到情绪体验较强,则计4分;选择“开心”,感到情绪体验一般,则记2分,其它以此类推。
2.4数据处理
将被试在每一类型乐曲上的得分累计,进而获得情绪得分,然后剔除极端值,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3.1四种类型的音乐引发大学生情绪体验强度的方差分析(见表2)
表2四种类型的音乐引发大学生情绪体验强度的方差分析
表2表明,乐曲情绪类型的效应是统计显著的(F(3,125)=32.18,P=0.00),四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引发大学生情绪体验的强度有显著的差异。由此说明,不同情绪类型的音乐引发了大学生不同的情绪体验。
3.2四种类型的音乐引发大学生情绪体验强度的百分比(见表3)
表3四种类型的音乐引发大学生情绪体验强度的百分比(%)
表3中的数据表明:①对于“喜”情绪,83.3%的被试认为“杜鹃圆舞曲”反映人们的“喜”情绪,其中66.7%认为该乐曲令人体验出较强或很强的“喜”情绪;92.7%的被试认为“美丽的星期天”能反映“喜”情绪,其中58.2%认为较强地反映了“喜”情绪。②对于“怒”情绪,83.3%的被试认为“怒吼吧,黄河”反映人们的“怒”情绪,其中66.7%认为该乐曲令人体验出较强或很强的“怒”情绪;50%的被试认为“英雄波兰舞曲(肖邦)”一般能反映“怒”情绪,而认为较强地反映了“怒”情绪的为0。③对于“哀”情绪,85.7%的被试认为“流浪者之歌”反映人们的“哀”情绪,其中42.9%认为该乐曲令人体验出较强或很强的“哀”情绪;65.5%的被试认为“苏格兰之歌”能反映“哀”情绪,其中只有24.1%认为较强地反映了“哀”情绪。④对于“惧”情绪,80.0%的被试认为“行星组曲(霍斯特)”反映人们的“惧”情绪,其中50.0%的认为该乐曲令人体验出较强或很强的“惧”情绪;75.0%的被试认为“彼得与狼”能反映“惧”情绪,但其中仅有16.7%认为较强地反映了“惧”情绪。由此可见,除了“英雄波兰舞曲”和“苏格兰之歌”这两首乐曲外,其它6首乐曲都能较好地反映相对应的情绪。
3.3四种类型的音乐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性别差异方差分析(见表4)
表4四种类型的音乐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性别差异方差分析
表4中的数据表明:从整体上看,除了“英雄波兰舞曲(肖邦)”和“苏格兰之歌”这两首乐曲导致大学生情绪体验存在性别差异显著外,其它6首乐曲差异都不显著。
3.4四种类型的音乐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专业差异方差分析(见表5)
表5四种类型的音乐对大学生情绪影响的专业差异方差分析
表5中的数据表明:除了“怒吼吧,黄河”这首乐曲存在显著的文理专业差异外,其它7首乐曲差异都不显著。
4讨论
4.1不同情绪类型的音乐引发大学生不同的情绪体验。从表2、表3中可以看到,四种情绪类型的音乐引发了大学生不同的情绪体验,而且不同被试情绪体验的强度有差异。得出这样的结果,首先是由音乐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这是客观的。因为,音乐主要是反映人的内心世界,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艺术具备了其它艺术所不具备的与情绪情感相通的一些特性,它能够直接而鲜明地呈现人们的具体生活体验和感受,每个人在经历音乐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音乐的感染而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其次,主观方面的原因,也必然影响人们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因为,音乐形象具有概括功能和不确定的意义,音乐情绪反应源自对作品中各种音乐关系的感知和理解,因此,个体的特点,例如生活经验、思想感情、艺术修养、感受力等都可能对这种反应产生影响。
4.2音乐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从表4中可以看到,整体上看,除了“英雄波兰舞曲(肖邦)”和“苏格兰之歌”这两首乐曲导致大学生情绪体验存在性别差异显著外,其它6首乐曲差异都不显著。为什么会得出这种结果?原因可能有二:一是“英雄波兰舞曲(肖邦)”和“苏格兰之歌”这两首乐曲没有很好地反映相对应的情绪。从表3中可以看到,没有一个被试认为“英雄波兰舞曲(肖邦)”能较强地反映“怒”情绪,而“苏格兰之歌”也只有24.1%的被试认为较强地反映了“哀”情绪。金开诚同志在《文艺心理学论稿》中这样说过:音乐虽有其特有的形象性,但也有其特有的抽象性,因而带有一定的“不清晰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清晰性”和“不确定性”导致了男女对这两首乐曲情绪反应的不一致性,从而出现性别差异显著。二是被试的涉及面较小。本研究只抽取了湘南学院的部分学生作为被试,没有扩及全国抽样,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研究的代表性,从而导致音乐的情绪反应性别差异不显著。这与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相左。比如Wheeler(1985)指出:与男性相比,女性被试者对音乐产生了更多的积极反应[2]。于晶研究结果显示,由于被试的性别不同影响了认识水平的不同,进而导致音乐所引起的情绪、情感体验有明显的差异[3]。这截然不同的结果也许与各自的研究方法和对象不同有关,但究竟是什么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4.3音乐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在文理专业上差异不显著。从表5中可以看到,除了“怒吼吧,黄河”这首乐曲存在显著的文理专业差异外,其它7首乐曲差异都不显著。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与学生所受音乐教育的程度有关。从小学到中学,音乐课一直作为一门副科开设,有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或受师资限制,甚至取消了音乐课,学生音乐素养普遍较低。进入大学后,除了音乐专业的学生所受的音乐教育和专业训练较多之外,其它专业的学生几乎没有接受什么音乐教育,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水平都差不多。其次,与“怒吼吧,黄河”这首乐曲本身的性质有关。
参考文献
[1]凤四海,黄希庭.情绪形容词词义的模糊赋值[J].心理学报,2004,36(6):704-711.
[3]于晶.音乐引起的情绪、情感体验的实验与讨论[J].教育科学,1985,(2):60.
《不同类型的经典音乐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论文》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不同类型的经典音乐对大学生情绪的影响论文
下一篇:儿 歌 诗 味 的 追 寻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