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体育科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1-11-21浏览:38次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中日十凡所高等院校培养体育硕士的教育目的和课程培养目标、招生制度和课程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目的、课程培养目标没有日本具体、有针对性;我国的招生工作没有日本招生单位自主权大;日本招生工作经济、合理、效率高;我国体育硕士专业设置固定、统一,相对日本学习年限长,学分多,理论课多,实践课少等。提出我国体育硕士教育应借鉴日本教育制度,根据各校研究特色和优势,结合社会需求,明确研究生教育目的和课程培养目标,使体育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多元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等。
关键词:体育教育论文;比较体育论文;体育硕士论文;中国;日本
近年来,中国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为相关部门输送了所需人才,但是南于对其发展缺乏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和未能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在教育培养、招生、学科建设及发展等方面都遇到诸多问题。为此,把地处亚洲、经济发达,既有东方文化的渊源,也受西方文化影响的El本作为比较对象,对两国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目的、课程培养臼标、招生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中幽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以培养体育硕十研究生的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等高等院校及臼本的筑波大学、日本体育大学、仙台大学、鹿屋体育大学、中京大学等高校作为研究对象论文。
二、结果与分析(一)中日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目的与专业培养目标的比较论文
1.中日体育硕十研究牛教育目的比较。中Et丽国是集权制国家,研究生教育日的都是由国家的教育法规对所有学科领域提出总的要求和规定,而各学科的具体教育目标则是由各级各类学校在此基础卜制定的论文。
根据1982年2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我国研究牛的教育目的是:硕士研究生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丁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但中国各体育大学(学院)则没有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专业研究特色和优势及对人才的培养f1标明确各自研究牛院设置的教育目的论文。
各大学(学院)只是直接利用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总目的就对体育学下的二级学科(如: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等)制定了相应的专业培养同标。
日本在2005年中央教育审议会上提出的《新时代大学院教育的开展构建国际化有魅力的大学院教育》中明确了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目的是:从广阔的视野{l{发,教授精确、深奥的学问,培养学术研究的能力和能担负高度专门职业所必需的卓越能力。在2006年3月通过的《研究牛教育振兴计划纲要》中强调推迸研究生教育的实质化,使这一教育目的更加具体化,其中要求各高等院校加强研究生教育课程的具体化、明确各专业研究领域人才培养目的。根据这一教育政策,日本各大学研究生院所属的体育科学研究科便根据各校的研究特色及社会需求明确r各自具体、个性化的教育目的。现以日本的筑波大学等5所大学为例,日本各大学研究生院体育科学研究科设置的教育目的完全符合日本近年来关于大学改革提出的高等教育必须向教育研究的高度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的指导思想。各大学体育学研究生教育目的的制定为下一步小同研究领域门标的设置和实施过程明确了具体的人才培养方向论文。
2.中日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培养目标的比较。根据北京体育大学等学校的研究生工作手册可知,中国的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各大学均按照二级学科(如: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学科)专业来设置的。北京体育大学关于上述4个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文字表述和内容上都大致相同,各学科专业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具体。中困其他大学,如成都体育学院等学校的课程培养目标也都大致相同,体现不出各学校的研究特色和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
可以看出中国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政治修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主要以培养学术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为主。尽管中国对体育学人才培养提出了很高要求,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与社会的需求脱节,一定程度J:给学生就业也带来盲门性。这一切都应源于中国各大学对体育硕上研究生教育目的和擘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没有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
El本和中围不同,没有严格规范的二级学科。各大学是根据本学校的师资队伍、研究能力和水平及社会需求来确定研究领域和课程培养同标的。例如:筑波大学没有体育文化、体育经营与政策、健康保健等9个研究领域;仙台大学设有体育科学、生涯体育科学等6个研究领域;日本体育大学设有体育文化与社会、训练科学等3个研究领域;鹿屋体育大学研究生院设自.生涯体育科学、体育医科学等4个研究领域;中京大学研究生院设有体育认知与行动、体育生理学等5个研究领域,并且每个研究领域都有相应的课程培养几标,即使同一个研究领域。不同的学校其培养目标都小相同。这样就有利于各大学研究领域的课程培养目标和教育课程设置的明确化和具体化。现以仙台大学为例,仙台大学各研究领域和课程培养同标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对人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体现出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二)中日体育硕士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比较1.招生管理体制。中国关于硕十研究牛的招牛制度,从招生计划、报考资格、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录取分数线的划定等都是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管理下进行的.各大学没有招生自主权。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不问人群的需求,同家教育部也开始给予部分招收体育硕上和教育硕士的高等院校自己划定录取分数线的权利。
而日本各大学都有自主招生的权利。招生计划、考试时间、考试内容、考试类别、录取等都足由各招生单位自己决策和独市管理。
2.报考资格及申请材料。中国对硕十研究生的报考资格是由国家教育法统一规定。凡具有大学本、专科学历或同等学力者都有资格。并规定考牛在报考当年必须在40周岁以下。对报考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人员、教育硕士、体育专、№硕上的考生,年龄规定在45岁以下。报名须提供的材料主要有:入学申请书、个人简历、毕业证、成绩证明等。
而日本凡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历者,即使是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专修学校的毕业牛、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等均可报考。并规定所有考牛在报考当年必须年满22周岁。报名必须提供的材料主要有:入学申请书、人学志愿书、研究计划书等14项左右。
以上情况表明。El本没有限制考生的最大年龄,而中国却限制了考生当年报考的最大年龄,这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也违背r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
3.招生日程及程序。由表4ii耻20l可知,从招生周期来看。中国的体育硕士研究生招生日程都是在全国统一时间安排下进行,从头一年的6月到第二年的4月整个招生周期约1年左右,且各类招生考试每年度只有一次。日本的招生日程时间是由各大学自己决定,每年度有两次招生,招生周期共约6个月左右。
从资格审查来看,中国对考生的资格审查,一般是在现场报名时检查基本条件是否具备。在复试的时候进行严格地资格审查,为正式录取提供重要依据。而日本是在资格审查合格后才可以报名及考试。减少了因报考人数太多,而带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大大提高了整个招生工作的效率。
4.入学考试类别及录取。中国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考试类别主要有: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联考(教育硕士、体育硕士专业)、推荐免试等。根据表5可知,除了推荐免试外,其他都要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由国家统一划分数线,初试合格后方可参加由报考学校组织的复试。考生最后的总成绩是初试成绩(30~70%)和复试成绩(7030%)各占一定比例,以百分制计算,从优录取。
日本关于体育硕十研究生的招生考试根据培养方式的不同,有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和函授制研究生教育。现以鹿屋体育大学、国士馆大学、筑波大学为例。根据考试类别,日本各大学都有一般选拔、社会人特别选拔、推荐选拔和外国留学牛选拔等。鹿屋体育大学、国士馆大学等学校还设有在职教师特别选拔和本校学生特别选拔等。其中一般选拔适合于所有具备条件的人群。社会人特别选拔,除了在籍学生,面向具有一定工作和研究业绩的人群。推荐选拔,既包括学习成绩优异、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优秀应届毕业生,也包括T作及科研特别优秀的在职人员,由所在学校或单位的主要领导推荐。
关于考试内容,日本和中国有很大差别。根据表6,除鹿屋体育大学。其他大学只有一般选拔才有英语考试,各大学把研究计划、工作经历、志向等作为重要的考试内容之一。从专业考试科日的题型来看,都是以写小论文或论述题的形式对考生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问题意识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
(三)中日两国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比较
1.学科专、lp设置的比较。中国体育硕士研究牛专业主要是按照国家二级学科专业分为4类,即体育人文丰t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各大学为了获得硕十授予权,首先也是按照这4个二级学科专业来设置的。除此以外,一些有研究条件和实力的大学又根据本校的学科研究优势设置了特色专业。如北京体育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上海体育学院的体育赛事运作、成都体育学院的运动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由表7[26-311可知,El本各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的设置有很大的灵活性,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学校是根据本校的研究领域,并结合社会需求设置相应的研究领域。如:仙台大学的健康福利科学领域,中京大学的体育认知行动科学领域,国士馆大学的救护救生领域等。由此可见,日本各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研究领域设置与社会需求联系紧密,各具特色。
2.教育课程的结构及课程内容的比较。中国体育硕士研究牛课程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和补修课。日本分为专业公共课、专业课、选修课和跨专业课。不同的是,中国的公共必修课开设的是政治理论和外语,这是国家统一要求的课程。日本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专业公共必修课则足指体育学专业所有研究领域必修的课程。如:鹿屋体育大学等学校把体育学研究方法论、课题研究方法、体育情报处理等作为公共必修课。各大学没有把外语作为硕上研究生课程,研究生外语水平的提高是靠平时的自学或大量阅读国外文献资料。专业课、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中日两国都有较大的灵活性,学生可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本学科其他专业领域的课程。关丁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中国各大学还没有开设。日本筑波大学和鹿屋体育大学等学校开设了跨学科专业选修课,并占有7~8个学分。
3.课程学习年限、学分与课程设置指导思想的比较。
中日两国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都是以课程学习和研究并重。由于中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年限一般是3年,所以课程学习一般为1.5年,各大学课程总学分为28~38学分不等。而日本硕上研究生培养的年限为2年,课程学习一般为1年,课程总学分各大学统一为30学分。
尽管中国要求的学分数比Et本要多,但如果除去外语、政治的4~12学分,除北京体育大学,其他大学开设的专业课及选修课只有21~26学分,并且理论课程的比重较大,其中义以教师讲授为主,理论知识结构老化,学生义很难将理论联系实际。而日本各大学非常重视学牛实践及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对所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都有对应的演习课。如:开设体育{:}会学特讲,对应的课程为体育社会学特讲演习。教师授课很少用固定的教材,每次课都要准备一些国内外最新研究资料发给学生,以便分析讨论,掌握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和方法,并教授学生如何应用到实践当中。
三、结论与建议
(一)中国各体育高等院校没有设置明确的研究生教育FI的,各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趋同现象突出。目标内容不具体。是以学术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日本各大学有明确的体育研究生教育门的,各研究领域课程培养日标具体、有个性、针对性强,培养的足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级专fJ职业人才。
因此。中国应向日本学习以推进研究,丰-教育的实质化,各校要根据奉校的研究特色和优势,结合社会需求,明确研究牛教育门的和课程堵养目标.使体育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多元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中国各大学硕十研究生的招牛工作足在圈家教育行政部门的直接管理下进行的,各大学没有招生自主权,但允许招收体育硕士和教育硕士的高等院校有自主划定录取分数线的权利。El本各大学都有自主招生的权利。整个招生工作都是由各招生单位自己决策和独立管理。报考资格、招生周期、招牛程序及考试等中日两同都有较大差异。
因此,中国应以日本为参考和借鉴,不仅从政府的角度,还要从考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经济、合理、有效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硕十研究生招牛制度。
(三)中国体育硕上研究生专业是按照同家二级学科专业设置。而日本各大学是根据各自的研究特色,并结合社会需求设置不同的研究领域。在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安排上。中国理论课程太多,相应的实践应用课程少。日本专业理论课程和演习课程的比例为1:l。因此,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设置及教学形式等方面.中国应以El本的教育指导思想为参考。3.学生在篮球运动巾发生损伤的阶段主要是开始阶段和结束阶段,这与肌肉、韧带未得到充分拉伸和身体运动过度疲劳有关。4.学生普遍缺乏损伤后的处理常识,在损伤后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置和医治,或者在没有完全恢复时又进行大强度运动,容易造成慢性损伤。
(二)建议
1.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质,深化基础理论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对人体运动科学和教育教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我健康保健意识和能力。
2.要适当增加篮球理论教学课时,加强篮球战术教学,培养学牛良好的篮球意识和战术素养,提高他们合理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能力。
3.在参加篮球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包括一般和专¨性准备活动。在身体疲劳时,要尽可能减少或停止运动。教师或学生运动前要注意检查场地质量,有关部门应对场地实施定期检查和及时维护修整。
4.学生要加强对小腿和踝关节周围的力量和柔韧性练习,如负重提踵、足尖走、脚跟走和脚外侧走、单双脚跳绳等。
5.在选择篮球运动鞋方面,要注意选用保护性强、舒适的球鞋,对于踝关节有过损伤的学生,尤其要注意选择对踝关节有特殊保护的篮球鞋和护具。
《中日体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中日体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
下一篇:浅谈如何备战体育中考论文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