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社会学论文:基于联系理论的北京什刹海地区外部空间分析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社会学论文:基于联系理论的北京什刹海地区外部空间分析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社会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2-01-05浏览:40次

  摘要:利用联系理论,通过对北京什刹海地区外部空间中存在的各种相关联的“线”分析,初步得出良好场所所具备的空间特点与场所特征,对日后历史文化景区的改造和大型活动场所的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什刹海论文,联系理论,空间场所
   
   
   
   随着北京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各类高楼大厦充斥着这个城市,北京的都市味越来越浓,但能够体现出古都北京悠久文化和人文气息的地方却越来越少。在这日趋现代化的北京,要想寻找到一处具有历史韵味又具有场所精神的室外休闲场地,那便是什刹海。什刹海地区是北京内城保留了原有民俗文化的富于老北京特色的传统风景地区和居民保留地区,它历史悠久,环境优美,被誉为北方的水乡。虽然作为天然游池的功能早已丧失,但它原有的老北京的独特氛围依然在吸引大众。同时,北京什刹海经过多年的整治与维护,其老北京的风貌及特色文化保留得比较完整,也使其成为历史文化地区中改造与保护的成功案例之一。游走于什刹海,人们依然能够听到秋日里清脆的虫鸣,依然能够看到老北京四合院建筑群的缩影,依然能够咀嚼那久违了的京味文化。
  
   联系理论也叫关联耦合分析,是对城市环境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线”性关系的研究,这些线包括物质线,心理线,行为线,对这些联系线的分析可以归纳出空间形式的组合规律以及原因。联系理论包含两个层次——物质层面和内在动因。物质层面指的是客体的各个元素由“线”进行联系和组织,使相互间并无联系的各元素之间形成关联。内在动因指各元素之间形成的潜在关系,人流,车流,货流,价值流,信息流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各要素之间形成统一。利用“线”对空间进行分析,可以把原来看似混乱的元素变得具有秩序,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论文。
   
   本文运用联系理论,通过对什刹海外部空间的剖析,试图分析什刹海地区空间上的优点,总结规律与方法,从而对今后历史地区的改造以及大型公共场所的设计有所帮助。
  
  1物质线论文
   物质线是城市空间中可以从物质层面中反映的线,如场所边界线,道路线等。亚历山大在《建筑模式语言》中认为交往场所最好与人流动线呈相切的关系,即视觉上保持联通,位置上相互靠近,行动上又方便可及的密切状态。经过的人流可以了解场所里的活动,参与或者离去;场所里的人可以动中取静,与外界保持一定联系。什刹海即具有这样的特征(如图)。首先什刹海在交通方面比较便利——东临地安门外大街,南靠地安门西大街,西北两向均以胡同为主,与外界具有比较好的联系,使得外界的人很容易进入到场所中,增加了场所的使用效率。另外,什刹海又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在地安门两条主干道的很多位置与什刹海在视线上是联通的,人们在大街上,甚至在车里也能够看到什刹海的景色。其次,体现为什刹海的入口数量多,且与其他公园有所不同。它的入口并没有设门或其他障碍物,更能体现出什刹海的“平易近人”。什刹海的可达性也比较高,在什刹海的周围有三个公交站点,站点紧挨着什刹海的入口,人们下车便可从喧嚣混乱的街道或者胡同进入到安静有序的什刹海内,轻松的完成从动到静的转换。此外,什刹海的外部空间的边界是模糊的,使得它与其从属的环境很轻易的融为一体。在交通线上,什刹海内的道路沿湖而设,多呈曲线状,与环境的结合比较有机。道路大多以步行道为主,少有机动车驶入,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使人感觉安全而舒适。什刹海与城市主干道以及周边道路联系紧密,但又相对隔离,这正符合亚历山大所说的交往场所中的人与场所的良好关系。
  
  2心理线论文
   心理线即是人们对城市空间形态上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所形成的某种联系线,属于内在动因。人对于空间秩序在心理上的体验往往可以通过各种轴线的形式来表达。通过对轴线的运用,并制定一系列的轴线系统,使轴线层次化,秩序化,形成一个统一有序,层次丰富的外部空间,更能够挖掘出城市环境在人心理中的体验。
   通过轴线的辅助(如图),使得什刹海原本看似没有规则的空间关系变得清晰并具秩序感,也使得其四周的组成部分也具有了相应的联系。从轴线来看,什刹海整个湖面及道路具有比较明确的位置关系——道路虽然大多呈曲线,但相互间大体呈垂直或平行关系,轴线中交叉点和转折点往往作为场所的出入口以及道路交叉点。什刹海的视觉中心——野鸭岛处于轴线的重要交点上,不仅加强了空间内各要素的联系性,也使得整个空间关系更加明确。轴线的运用使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两点产生关联,从而让不同位置上的空间要素通过轴线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另一方面,什刹海的轴线与北京城市的主轴线呈现非平行的关系,使得什刹海地区在北京城市结构中显得更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由于受到什刹海格局的影响,其周边的道路与建筑大多与环境有机结合,打破了北京井字形的呆板轴线格局,为城市增添了生气与活力。
  
  3行为线论文
   行为线由人们周期性的节律运动及其所占据的相对稳定的城市空间所构成,它也属于内在动因。亚历山大在《城市并非树形》一书中表明,现代城市规划下形成的城市往往具有树形结构,这种树形结构背离了丰富多彩,错综复杂的城市生活的真实要求,因此往往单调而缺乏活力。然而什刹海并非如此,它不属于那种瞬时而起的人工景观,而是人们长年累月在其中生活,才逐渐成为今天的格局,即由人们周期性的节律运动构成的空间。什刹海包含着从元代开始,各个时期人们根据自己不同需求而做出的改动,所以它的构成是经过各种需求累积交叠的结果。如道路的宽度,道路节点的位置,空间的比例都是符合人的行为规律的。另外,在什刹海的改造中,没有对其大拆大改,而是以尊敬历史的态度来改善环境。寻找一种适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改造模式,以解放新旧的矛盾。使得总体空间尺度和城市机理得以保存,保持了什刹海传统的格局与城市的色彩,并且延续了老北京的民风民俗。
  
  四,结语论文
  如何能够在保护历史文脉的同时营造一个舒适,安全,便捷,适合人们活动的空间,这需要我们对优秀的范例进行相应的归纳与总结。利用联系理论对什刹海地区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一些良好的场所所需要的元素——易达性,开放性,良好的空间秩序,尊重历史,与环境有机的结合等等。什刹海作为景观性和历史性的场所,它外部空间的处理和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方面对以后的相关改造工程都有一定启示。
  
  
  
  参考文献:
  [1]c·亚历山大等著,王听度,周序鸿译.建筑模式语言——城镇建筑构造[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
  [2]C·亚历山大.城市并非树形[J].建筑师,24:206—224.
  [3]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J].东南大学出版社,1992。
  [4]赵贵华,陈志龙.运用关联耦合分析城市地下空间资源[J].地下空间,2004(7):142-14
  [5]张赛,金笠铭.场所的关联耦合——整合城市文脉的重要途径[J].规划师,2003(4):66-6
  [6]雷莹.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J].装饰,2004(9):73—74.

《社会学论文:基于联系理论的北京什刹海地区外部空间分析》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社会学论文:基于联系理论的北京什刹海地区外部空间分析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11000

相关内容推荐
肠道免疫相关的SCI期刊推荐9本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要发论文还是出版著作
41本民族学与文学方向AMI收录期刊
土木工程2区sci期刊推荐9本
A类核心学术论文难发吗
教师职称专著对第一作者单位有要求吗
博士出书的最佳时间,理清3个环节,出版会及时
公共卫生、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SSCI期刊推荐6本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