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体育科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10浏览:36次
摘要:放眼我国大学校园,目前,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由于独生子女特殊的生活条件和教养环境,具有一些特殊的心理特征,而这些特征在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会由于受到内部及外部因素影响,可能会形成心理危机。为了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快乐、学有所成的大学时光,也为了确保大学教学有序开展,必须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本文首先对独生子女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由此心理可能会产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分析,最后从体育教育方面出发,提出了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若干可行措施。
关键词:体育教育,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一、独生子女的心理特征
1.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对父母、家庭的过度依赖,是独生子女的大多具有的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
2.孤僻性。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亲兄姐妹,所以经常感到孤独,同龄伙伴的陪伴时间也十分有限。
3.怯懦脆弱性。当今的大多数独生子女成长中表现出明显的怯懦与脆弱性。在顺境中长大的他们,习惯于享受在家庭中的独尊地位和非常优待,父母的娇宠让他们处在生活的理想世界里,在经济上有保证,生活上有安排,一切应该追求奋斗的道路都被父母们铺好了。在安逸优裕的环境中,独生子女没有自己的坚定的意志品质、信仰和执着的追求,做事缺乏坚强的独立性和主见,不能为自己的未来作出良好的规划,常常表现出意志薄弱,遇到困难便畏惧不前,或手足无措,对突如其来的困难感到无所适从。感情上十分脆弱,遇到打击和挫折就一蹶不振,或消极堕落。
4.逆反与任性。在专制的家庭中成长的独生子女有着父母对他们过分的“爱”。这部分父母对孩子抱有极高的期望,提出严格的要求。孩子不得不在父母的“计划”中走自己的路,使得独生子女产生压抑、愤慨的情绪,从而导致逆反心理。
5.自尊心强,不易接收他人的负面评价。独生子女的优越感是表现在很多方面的,成长的环境为独生子女提供的便利不仅表现在物质上,也表现在精神上。很多独生子女只要听到别人的负面评价,就要暴跳如雷,所以孩子经常受不了别人的批评,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容易接受来自他人的负面评价。
二、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1.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高峰时期,其心理特征介于未成年人和成人之间,一方面,他们拥有强烈的独立需求,渴望自主的行为、社交;另一方面,由于其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心理仍存有对父母长辈的依赖,并没有从本质上具备完善的心理素质和机能,当“独立”与“依赖”并存的两种心理需求发生矛盾时,强烈的内心情感冲突就容易诱发心里危机。
2.独生子女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不平衡和抗压能力不强也容易诱发心里危机。如今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之以往有所提高。高中时代单一强调成绩的评价模式在大学里已经不再适用。生活环境和评价系统的改变,容易让心里正处于发展建设阶段的大学生内心纠结,不敢坦然面对挫折。自我认知过低,加之其自我调控系统并没有趋向成熟、稳定,困惑心理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且我迷失的空虚状态,影响心理健康。特别是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来说,日趋紧张的就业形势会从客观上给其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旦调适不当,极容易出现严重的心理焦虑和躯体不适与障碍,引发心理崩溃。
三、如何通过体育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正视危机,解除心理困境,使其症状得到即时缓解和持公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锻炼,因此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高校体育教育对独生子女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势在必行。结合个人日常体育教育教学经验和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手段,以及放眼校园管理的全局,总结提出如下心理危机干预措施:
1、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近年来,心理咨询机构不断完善,增设了多种形式的服务,已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
2、开展入学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每年开学伊始,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引导他们参加各类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体育运动协会,通过身心锻炼克服入学产生的各类心理不适,做到了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保证了学校教学、学生生活的有序开展。
3、把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将心理素质教育融入到体育理论课及训练课中,理论指导训练,进行必要的心理暗示促进教学开展,要着重激发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互帮互助感情及敢于吃苦的精神,帮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心理素质,着重强化学生生活上自理、管理上自治的个人学习生活观念,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学会与人分享的,提高学生对挫折的适应力,培养快乐的心境,增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努力追求健康人格和良好生活习惯。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离不开丰富多彩良好的校园文化生活。学校管理者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校体育设施及健身器材的服务作用,通过免费开放体育场馆,延长开放时间等措施,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文体生活,积极举办各类文体活动、鼓励发展社团组织,使学生在拥有一个健康体魄的同时拥有一个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心情,特别要注重良好校风的形成,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也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高校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构建,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不懈地追求。
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192.
[2]钞秋玲.大学生成功心理导航[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105-120.
[3]范存欣,马绍斌.王惠苏等.青少年自杀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5,9(3):717-720.
[4]汪立夏,舒曼.携手互助一班级心理健康员工作手册[M].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P62.
[5]李毅&大学体育教程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体育教育与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分析》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体育教育与独生子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分析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