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2-08-18浏览:35次
内容摘要:城市地面建设中硬化建设和软化建设的利与弊。生态地面建设使得整个城市的地面可以与天空交换冷热对流,从而最大限度的使城市与自然相协调。
关键词:硬化建设,软化建设,生态地面建设,地面绿化建设
城市地面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内容。在城市建设中,地面建设包括城市地面硬化建设和城市地面“软化”建设。所谓城市地面硬化,是指城市的地面基本水泥化和柏油路化。所谓城市地面“软化”,是指城市地面的软覆盖,它包括城市生态地面建设和城市地面绿化建设。
城市地面硬化,为人民群众解决了出行的根本问题,同时也改善了城市环境,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洁净、清新、优美、漂亮了,利国又利民。但是,城市地面的过度硬化又造成城市生态的不平衡,影响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因此,在城市地面建设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尽最大可能使城市与自然相协调,做到地面硬化与地面“软化”相结合,在满足城市功能的同时,加强城市地面的“软化”建设。
一、城市地面建设中的生态地面建设
所谓城市生态地面是指城市中除了公路等水泥、柏油路面之外,其它所有的地面,在满足功能外,最大限度地建成可以透水的地面,也就是铺设那种中间有孔洞的地砖,这种地砖由于留有直接和土壤相通的孔洞,一旦下雨,雨水很快就直接到了地下,这不但可以排涝,还增加了城市的地下水位。使得整个城市的地面可以与天空交换冷热对流,从而最大限度的使城市与自然相协调。城市生态地面有以下作用。
(一)城市生态地面可以涵养水源,减少灾害发生。相反,城市地面硬化过大,城市降水的排水就只由人工排水管道流失,如遇急雨,大雨极易造成灾害发生。例如,2011年北京普降大雨,房山区遭受洪涝灾害,造成300余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近100公顷,其中绝收近100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400余万元。虽然城市管道老化是其主要原因,但是,由于地表过于硬化,造成地面排水不畅,大量积水,出现地面交通瘫痪,同时宝贵的水资源顺着下水管道白白流逝。
(二)城市生态地面可以调节温度,湿度并促进空气流通。由于生态地面可以涵养水分,保持了地面湿度,晴天地面水分蒸发,吸收热量,保持了空气湿润,使人感觉清新凉爽,起到天然空调的作用。
(三)城市生态地面对城市中的绿化植物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由于生态地面保持了水分,调节了空气湿度,对绿色植物的生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减少了腐烂病等城市树木环境病的发生,增强了树势,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二、城市地面建设中的地面绿化建设
城市地面上的绿化植物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一)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温,起到冬暖夏凉的作用。在炎热的夏季,树木和草坪庞大的叶面积可以遮阳,有效反射太阳辐射热,大大减少阳光对地面直射,树木通过叶片蒸发水分,可降低自身温度,提高附近空气温度。因而夏季绿地内的气温较非绿地低3-5℃,较建筑物地区可降低10℃左右。在寒冷冬季树木较多的绿地中,由于树木降低风速,减弱冷空气侵入,树木内及背向的一侧温度可以提高1-2℃。
(二)园林植物是温度的“调节器”。植物通过叶片蒸腾水分,使土地的大量水分被释放到空气中,使空气中的湿度明显增加,为人们在生产生活上创造了凉爽、舒适的气候环境。
(三)园林植物可以调节空气流动。由于绿化地区和非绿化地区之阔存在差异,绿地的气温较邻近的气温低,冷空气要向热空气流动,从而形成向微风,使人凉爽。
贺震博士提醒说,没有必要进行硬化的地面,就不要枉费金钱进行硬化;而对于必要的硬化地面,也应该探索采用透水的方式,尽量降低其负面作用。
事实上,我国传统的园林、庙宇、宅院和街道之所以具有持久生命力,地面具有很好的透水性是重要因素之一。北京北海公园内建于590年前的明代团城高出地面十多米,其上却郁郁葱葱地生长着百年老树。高于地面几十米的南京明城墙上,如今许多地方仍生长着树木。这些树木之所以从不依赖人工浇灌,就在于其地面充分利用了青砖的透水性。下雨时,雨水可以通过砖面和砖缝流入土壤中,为树木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人类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怎样保持平衡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得出了宝贵的经验。德国针对城市地面硬化带来的诸多问题,提出要把城市80%的地面改为透水地面,并有具体细化的建议,比如: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巷地面,应采用透水性地砖铺设,而且砖与砖之间也应采用透水性填充材料;居民区、公园和街头广场应采用实心砖铺设,且砖与砖之间应留出一定空隙,使天然野草可在空隙中生长,这样的地面可以有35%的绿化功能;房舍周边、居民区步行道以及校园和公园的步行道路,宜采用细碎石或鹅卵石铺设,这种路面不仅透水性能好,而且还不长杂草。
城市建设中的地面建设,无论是地面硬覆盖,还是地面软覆盖都要从实际出发,以人为本。既要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同时,又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从而营造社会和谐、进步、文明。
参考文献:
1、《美化家园》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
2、杨士弘城市生态环境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3、王波避水性硬化地面及铺装的应用前景.建筑设计
4、邵德华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互动机制解析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地面建设》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地面建设
上一篇: 中国城乡差别状况与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下一篇:浅谈城中村整治中的建筑立面整治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