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浅谈多层框架结构中次梁的设计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浅谈多层框架结构中次梁的设计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2-09-05浏览:117次

  摘要:通过工程模型的对比分析,证明了多层框架结构的次梁布置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进而影响结构的抗震。为框架结构尤其是平面狭长的框架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次梁;刚度;抗震;结构布置
  
  框架结构因为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房间空间大等优点,在工业厂房及公共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而言,框架结构就其承重方案一般有三种: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双向承重。对应的次梁布置方式分别为沿纵向布置,沿横向布置和双向布置(即十字梁或井字梁)。
  当框架结构的主要结构构件框架柱、框架梁尺寸确定的情况下,次梁对结构整体抗震设计有何贡献呢?目前有不少的工程设计人员持有以下观点:设计中次梁不参与抗震,其布置方式对框架结构整体抗震没有影响。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在早期结构设计阶段,框架结构的抗震设计计算为手算,次梁只考虑其导荷作用,不考虑其对主体结构的刚度贡献。手算设计的框架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也没有出现大范围的问题。实践经验从侧面支持了该观点。但是不能说这种观点在工程设计中是完全正确的,次梁是客观存在的,必然对整体刚度有影响。忽略次梁对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只是限于当时的设计手段,对计算模型进行了很大程度的简化。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成熟,为准确评价次梁对整体刚度的影响提供了条件。笔者曾经设计过各种体型的多层框架结构,从长宽比不大的矩形到狭长的一字型。总结设计过程的体会,笔者认为在框架结构中,次梁本身截面设计确实不需要考虑抗震作用的,但是次梁对整体框架的刚度贡献和抗震变形分析还是有影响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简化的工程设计进行次梁对整体刚度的定性分析。
  设定工程为三层框架结构,层高均为3.3m。计算软件采用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PKPM系列软件:STAWE2010版(2011年9月
  
  图1.1标准层结构布置图
  升级)。各计算模型除次梁(截面均为250x600)布置方式不同外,其他计算参数相同。标准层框架梁和框架柱结构布置图见图1.1(横向框架梁截面为300x600,纵向框架梁截面为300x800,框架柱截面为500x500,均居中布置,楼板均为100mm厚现浇板;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为C30)。PKPM设计参数的总信息见图1.2,地震信息见图1.3。
  
  
  图1.2PKPM计算总信息
  
  
  图1.3PKPM计算地震信息
  
  模型编号及说明:
  A: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次梁”(只考虑次梁的导荷作用,不考虑对主体结构的刚度贡献)输入,每跨沿纵向布置一道次梁,二等分横向框架梁。
  B: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次梁”输入,每跨沿横向布置一道次梁,二等分纵向框架梁。
  C: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既考虑次梁的导荷作用,又考虑其对主体结构的刚度贡献,计算中考虑主梁和次梁的空间作用)输入,每跨沿纵向布置一道次梁,二等分横向框架梁。 
  D: 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输入,每跨沿横向布置一道次梁,二等分纵向框架梁;
  E: 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输入,每跨沿横纵向各布置一道次梁,二等分纵横向框架梁,即十字梁;
  F: 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输入,每跨沿横向布置两道次梁,三等分纵向框架梁;
  各模型下前三振型的周期及最大层间位移角摘录于表1.1中。
  表1.1各计算模型下的参数对比
  
  模型编号考虑扭转耦联时的振动周期(秒)最大层间位移角
  X,Y方向的平动系数X方向
  第一振型第二振型第三振型Y方向
      
  A0.48190.43120.42381/1248
  1.00(0.00+1.00)0.00(0.00+0.00)1.00(1.00+0.00)1/926
  B0.47780.42270.42021/1270
  1.00(0.00+1.00)0.00(0.00+0.00)1.00(1.00+0.00)1/941
  C0.50650.44600.42311/1253
  1.00(0.00+1.00)0.00(0.00+0.00)1.00(1.00+0.00)1/828
  D0.47580.43510.42311/1168
  1.00(0.00+1.00)1.00(1.00+0.00)0.00(0.00+0.00)1/950
  E0.51060.44700.44411/1123
  1.00(0.00+1.00)0.00(0.00+0.00)1.00(1.00+0.00)1/816
  F0.48700.45650.43341/1053
  1.00(0.00+1.00)1.00(1.00+0.00)0.00(0.00+0.00)1/908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1.对比模型A和C,B和D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次梁”输入和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输入对结构的整体刚度有不同的影响;
  2.对比模型C、D和E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D模型的次梁布置是三个模型中最好的。此时结构前三个振型的整体空间振动呈现为“平平扭”,这是模型调整的一个大控制方向,同时两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相对最为接近。
  3.对比模型B、D和F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模型D和F都使得结构前三个振型的整体空间振动呈现为“平平扭”,但是对于模型B而言,模型D使得X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变大,Y方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减小,模型F却使得X、Y两方向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均增大。
  
  虽然该工程案例的设计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但是通过比对,我们可以定性的得出以下结论:框架结构中的次梁布置对结构整体刚度有影响,进而影响结构整体的抗震变形,不宜忽略,设计中应将次梁定义为PKPM结构布置中的“主梁”输入。同时,框架结构,尤其是长宽比较大的狭长框架结构,次梁宜布置在刚度较弱方向。
  
  【参考文献】
  【1】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4】戴自强.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第三版)【K】.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浅谈多层框架结构中次梁的设计》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多层框架结构中次梁的设计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18361

相关内容推荐
一定不能错过!4本见刊快录用高的核心期刊推荐,覆盖多学科
oa sci生物类期刊有哪些?推荐10本
会计著作副主编评高级会计职称有用吗
肠道免疫相关的SCI期刊推荐9本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要发论文还是出版著作
41本民族学与文学方向AMI收录期刊
土木工程2区sci期刊推荐9本
A类核心学术论文难发吗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