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 发布时间:2012-11-19浏览:32次
摘要: 隧道可克服地形或高程障碍、改善线性、提高交通效率、减少用地减轻对植被的破坏、防护能力强受气候影响较小等优点,故在公路工程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隧道施工中常出现涌水突发情况,如处理不善,在后续施工可能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本文紧密结合某公路隧道施工中突发的涌水情况实例,结合隧道的施工技术,探讨处理措施。
关键词: 公路隧道,涌水,支护,措施
1、工程概况
广东省某隧道设计为双洞六车道,左、右线分离布设,左线隧道长4762m,右线隧道长4821m,属特长隧道,进口段和出口端均有一段小净距段, 其余为正常间距段。其中隧道左线出口端,穿过低山丘陵地貌区,山体走向呈近东西向,沟谷与山脊相间,该段隧道岩层设计主要为Ⅱ级微风化砂岩,强度较高自稳能力较强,最深埋深约250m。主要技术标准如下:(1)公路等级:高速;(2)设计行车速度:100km/h;(3)内轮廓净高:7.92m;(4)内轮廓净宽:15.18m。
2、涌水突发情况
隧道左线LK77+056~LK75+100段原设计为Ⅱ级围岩段,强度高自稳能力强。2009年11月1日上午11时,开挖至LK76+358里程时,掌子面底部右下角底板眼钻至3m深处突然出现大量涌水,涌水为黄褐色,水中同时夹带大量的泥砂,水压力较大,呈射喷状,最大射程约15.0m。
3、情况调查
鉴于此突发情况,在不了解掌子面前方具体的岩层节理情况下,为避免掌子面发生突泥及更大的涌水,保证设备人员安全,项目部立即停止掌子面的施工,并迅速组织所有作业人员撤离现场,并在相应位置拉设警戒线布设监控量测点,加强掌子面照明,并派专人现场监控变化情况。同时向监理、业主及设计院等单位汇报情况。
自事发日至11月4日止,通过现场观测,水压力有一定减弱,同时水中夹带大量的泥砂,喷射距离降至约为2.0米时,水压及涌水量水量保持稳定,涌水量约4300方∕天。掌子面及周边围岩稳定,无裂隙出现;通过对量测点的监控,拱顶无明显下沉,周边无较大收敛。
为探明掌子面前方围岩发育情况,项目监测组采用地质雷达100MHz天线对LK76+358断面作了超前地质预报。为进一步探明前方地质围岩软弱情况,并探明出水深度,同时也可以作为排泄口加速泄水,于11月5日,进行超前地质钻孔探测,先后共钻5孔,每孔长度约22m。涌水及钻孔位置如下图:
通过对地质雷达、超前钻孔的结果对比分析,并根据现场涌水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该涌水为局部裂隙水,非地下暗河涌水;掌子面前方3米范围内,围岩仍为微风化砂岩,岩石整体性较好;但LK76+354~LK76+328段范围内,左侧围岩比较好,中间只有局部存在裂隙但都无水流,右侧上部钻孔情况也比下面好,出现少量的流水和局部裂隙;但是右侧下部不同程度的存在裂隙发育,特别是LK76+354~LK76+350段右侧拱脚处附近岩石破碎,存在空洞,可能存在较大范围的裂隙水。
4、处理措施
该段原设计为Ⅱ级围岩,其施工参数如下:
(1)开挖方式:半断面开挖(无仰拱;预留沉降量为3cm)。
(2)防排水:纵向φ8排水管(左右侧拱脚各一根);环向为扁形14×3cm排水盲沟,间距20m;土工布+EVA防水板。
(3)初期支护:局部Φ22药卷锚杆,L=3.0m;10cm厚C20喷射混凝土。
(4)二次衬砌:40cm厚C25素混凝土。 根据地质雷达、超前钻孔结果,并结合现场所露实际围岩和揭露出的破碎带以及涌水变化情况,针对施工中所涉及到的开挖、防排水、空洞处理、初期支护及二衬,采取以下措施:
(1)LK76+358~LK76+321段由原设计的II级围岩变更为Ⅳ级围岩,开挖方式: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开挖(有仰拱;预留沉降量为8cm)。
(2)超前支护:每3m拱顶打设一环49根φ42注浆小导管,L=4.5m,外插角为7~10°,环向间距40cm,注浆浆液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3)防排水:环向为扁形14×3cm排水盲沟,间距调整为3m;其余不变。
(4)初期支护:初喷4cm厚C20混凝土;Φ25中空注浆锚杆(L=3.5cm,梅花型布设,间距@100(环向)×75(纵向)cm);网孔为@20×20cm的φ8双层钢筋网;I18工字钢钢支撑(每75cm设一榀);复喷20cm厚C20混凝土。
(4)空洞处理:开挖后根据开挖轮廓线外空洞的实际大小,在该段初期支护的每台阶每榀拱架拱脚处分别增加 4 根锁脚锚杆(φ22 药卷锚杆),在空腔内增加合适数量的I18工字钢支撑,与隧道初期支护工字钢焊接牢固;并在初期支护不同标高位置预留泵送混凝土口和流水盲沟,以便于剩余水渗流;待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向空洞内分层泵送二衬同标号的防水混凝土。
(5)二次衬砌: C30钢筋防水混凝土,厚度为50cm;其中Φ25环向主筋双层,层间距为37.5cm、纵向间距为20cm; 纵向连接筋为Φ12@250cm;箍筋为φ10圆钢,梅花型安设(环向间距500mm,纵向间距400mm)。
五、安全措施
(1)严格按照上述确定的方案组织施工,如有其他问题及时进行汇报。
(2)施工过程中以安全为主,并安排专人现场监控和观测,出现异常立即撤退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严格遵循“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确保该不良地质地段平稳、安全的渡过。
(3)加强该段的监控量测和监测频率,及时反馈量测结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另外,必须等到该段量测结果稳定后,符合进行下道工序施工的条件,根据空洞泵送混凝土后渗水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压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堵水后, 方允许进行二次衬砌。
(4)施工至LK76+321里程处,根据围岩的具体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继续变更加强支护,不得盲目进行开挖。
参考文献
[1] 陈秋南主编. 隧道工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82-110.
[2] 易萍丽主编. 现代隧道设计与施工[M]. 重庆: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年,114-135.
[3] 周爱国主编. 隧道工程现场施工技术[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31-8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 D70-2004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JTGF 60-2009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公路工程隧道突发涌水处理技术的探讨》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公路工程隧道突发涌水处理技术的探讨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