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广播电视论文 发布时间:2012-12-13浏览:138次
摘要:本文通过对数字电视的发展的简单介绍,阐述了数字电视的传输技术,最后简单的介绍了数字电视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数字电视,技术,发展前景
引言
如今,数字电视是人们谈论最多的热闹话题之一。由于数字电视是种新鲜事物,一些相关报道及文章介绍中出现似是而非的概念,诸如“数码电视”“全数字电视”、“全媒体电视”、“多媒体电视”等,造成大众感到困惑,茫然不知所措。其实,“数字电视”的含义并不是指我们一般人家中的电视机,而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传播。
1.数字电视的概述
1.1数字电视发展
在今天。作为开展交互电视业务的基础,数字视频广播订户数目已经达到3300万。据调查,数字订户的数量在2005年以前持续保持每年150%的增长速度。数字电视在亚洲的发展比预期要慢,这主要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经济危机,放缓了亚洲各国在传媒上的投资速度。在2012,亚洲的经济前景仍不明朗。亚洲电视观众对于付费电视的接受程度不如许多人期望得那么高.一些国家的法律也限制了新运营商的市场进入。数字电视进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交互电视业务的开展。中国的CCTV--5和四川有线电视网(SCN)已经启动交互式体育节目和股票交易服务。上海文广集团也计划在数百户家庭中进行交互式电视播出试验。
1.2数字电视的定义
数字电视(Digital TV)是从电视信号的采集、编辑、传播、接收整个广播链路数字化的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简而言之,数字电视就是指冲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数字电视信号进行处理和调试的全新电视系统。数字电视中的所有的信号传播都是通过由0、1数字串所构成的数字流来传播的,数字信号的传播速率是每秒19.39兆字节,如此大的数据流的传递保证了数字电视的高清晰度。同时还由于数字电视可以允许几种制式信号的同时存在,每个数字频道下又可分为几个子频道.从而既可以用一个大数据流——每秒19.39兆字节,也可将其分为几个分流例如4个,每个的速度就是每秒4.85兆字节,这样虽然图像的清晰度要大打折扣,却可大大增加信息的种类,满足不同的需求。
2.数字电视的传输
2.1模拟设备传输数字电视可行性
数字与模拟电视信号的传输方法都是把调制信号变为中频,然后再搬到相应的工作频段上,接收时,做逆向变频得到中频,中频信号经解调器或数字解调机解调还原信号。可见,数字与模拟电视信号的传输原理是一样的,由于数字与模拟电视信号的调制方式不一样,传输设备也略有不同。但,我们只要对模拟电视传输发射设备做必要的改造,模拟设备也能传送数字电视信号。模拟电视传输发射系统如图1所示,调频微波主要用于点对点的远距离电视信号传输,其代表机器有WSF8---06微波收发信机,该机中频为70MHz、带宽为18MHZ。电视发射机用于点对面的传输覆盖,工作于米波段或分米波段,中频为37MHz、带宽为8MHz。该系统用来传数字信号时.必须去掉微波发信部分虚线内的设备。将数字调制器的中频直接连微波上变频器。
2.2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
电视信号的传播质量,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情,因为它直接影响电视接收机的收视效果。近几年来,由于卫星信道质量好(相对地面广播),覆盖面大,无需中继,特别适合节日分配和广播,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绝大多数利用卫星传送的电视节目为模拟制。但由于模拟制方式传送电视节目一个36MHz的卫星转发器只能传送一路模拟电视信号.因此信道利用率不高。随着数字视频码率压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成功。使数字化播控系统和利用卫星传送数字广播电视节目变成了现实,使图像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用以满足高清晰度电视的要求。同时,由于采用现代的数字视频压缩技术和信道调制技术,可实现在很少的带宽内传送多路数字压缩电视节目,从而大大提高了信道利用率,降低了每路电视节目的传输费用。
2.3三种传输网络
数字电视传输网络主要指地面、有线和卫星三大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网络。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网络通过电视台制高点天线发射无线电波,覆盖电视用户,用户通过接收天线和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这是数字电视广播最基本的传输网络形式,除了娱乐、学习等公益功能之外,其普遍性、可控性和抗毁性还被视为国家安全设施,使之成为紧急情况下动员国民最直接最可靠的政府喉舌。由于模拟电视传输网络无力处置噪声积累和多径干扰.迫使人们把天线架出室外,导致公用天线系统在楼群中发展。随着全频道模拟电视广播信号的光纤宽带传输技术的突破,一个以光纤为干、同轴电缆为支的树形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HFC)在城市得到普遍利用,逐渐演进成为脱离地面广播系统而独立存在的有线电视广播网络,拥有绝大多数的城市电视用户。与地面广播网必须全国统一频率规划不同,有线广播网可以二城一网或一地一网,具有企业运营特征。在电视用户端它们通过有线制式机顶盒和电视机连接。和地面、有线数字电视广播传输网络不同,卫星数字电视广播网络f简称卫星直播系统)是把数字电视节目信息集中经卫星地面发射站用微波发送到离地面3.8万公里高度的同步卫星上.同步卫星用微波转发回地面.用户电视机通过对星无遮挡的小型卫星接收天线和卫星制式机顶盒收视卫星数字电视节目。
2.4数字电视的传输方式
由于数字视频码率压缩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压缩电视节目不断增多,电视人口覆盖率要求不断提高,电视节目能否完美的被分配和广播到户.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卫星、微波和有线相结合的传输网络。我国也开始利用卫星传送多路数字压缩电视节目,以及微波中继系统和CATV系统形成的网络到户。而数字压缩技术的上星广播,给我国的数字电视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在我国将多套数字压缩电视节目送上卫星的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每套节目各自调制一个载波后发至卫星,另一种是将几套节目的数据流合成一个数据,然后调制一个载波,将其发至卫星。前者被称为SCPC(单路单载波)方式,后者被称为MCPC(多路单载波)方式。而在接收端根据不同用途可有两种接收方式:一种是通过有线电视台配备的IRD业务,将收到的卫星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以常规方式送入有线电视网;另~种是直接到户,但这时家庭要配备一个家用IRD,卫星数字电视信号就可以直接送到电视机.使用户十分方便地收看到电视节目。目前,我国各地城镇已建起了CATV系统,并且正在向更高阶段发展.使得大型工矿企业能与城镇或城市之间实现CAVT的系统联网。从而使得传输距离大大提高。但由于业务的内容不断增多,除了要求设备的高性能,还必须解决远距离传送,而目前普遍的使用优质同轴电缆,即使设计了合理的放大器.对于甚高频最远可传14km,而全频道系统只能传送2.75km因此解决远距离传送,除利用可以传送几十公里的光纤技术外.主要一种方法是利用微波技术,即用微波作为CATV系统的延绅。微波即频率为30MHz--3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由于微波具有频带宽、稳定性好、直线传播、定向收发等特点。目前各国的电视传输网中的远距离传输几乎都采用了微波中继系统。
3. 数字电视现状及发展
3.1中国数字电视规划
国家广电总局制定了《我国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2003 年数字电视标准出台(未按期实现) 。2005 年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超过3000 万户,直辖市、东部地区地(市)级以上城市、中部地区省会市和部分地(市)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省会市的有线电视完成向数字化过渡。2008 年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东部地区县以上城市、中部地区地(市)级城市和大分县级城市、西部地区部分地(市)级以上城市和少数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2010 年全面实现数字广播电视,中部地区县级城市、西部地区大部分县以上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2015 年停播模拟信号,西部地区县级城市的有线电视基本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3.2数字电视现实的困难
要发展数字电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一是原先电视台设备的更换,节目的制作成本高于模拟电视。这直接造成数字电视初期节目源紧张。二是数字电视的基础是双向电视网络,现有网络由单向改为双向改造成本较高,难度很大。三是我国数字电视标准的不确定也影响了数字电视的进程。
3.3数字电视的前景
数字电视的技术优势必然会取代模拟电视,数字技术的应用会使电视技术开辟一个新天地。当然模拟技术在局部小范围的电视技术上也会占有一定市场。总之数字电视为电子信息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机遇。从模拟电视广播向数字电视广播的过渡,在“数字奥运”的口号启发下,中国观众对所谓数字电视的兴趣与日递增。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对于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远景规划,我国2015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停播模拟信号。标准确定之后,一切问题将迎刃而解,除了芯片产业,仅电视机或机顶盒在中国就有上亿的需求,粗略估计也是一个数千亿元的市场,对广电网、通讯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也是一个重大的促进机会。数字电视地面标准颁布的消息,立刻在资本市场引起巨大反响。数字电视龙头股G明珠便随即强势涨停,投资机构预测,以数字电视为首的科技板块第二波上涨浪潮可能展开。它必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4.结束语
数字电视现实与标准化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快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壮大我国数字电视产业。只有扎扎实实从有线切人,加紧有线电视的发展。并且要采用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标准加快我国标准化的改革步伐,推动我国产品质量的提升,提高我国产品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5.参考文献
[1]杨知行.数字电视传输网络技术与标准.
[2]兰晶,陈新权,王永辉.模拟电视传输发射设备传送数字电视.
[3] 刘达,龚建荣.数字电视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浅谈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数字电视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