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建筑施工论文 发布时间:2013-02-02浏览:39次
摘 要:本文作者介绍了大模板建筑的结构类型和特点,分析了大模板的分类、组成,提出了改进大模板施工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大模板建筑,施工,技术,改进
大模板工程的施工,与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以及滑模、升板工程相比,具有施工简便,进度快,质量好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多层和高层住宅和民用建筑。采用大模板,不仅仅是传统施工工具和施工方法的改革,而且也为墙体材料和结构形式的改革开创了途径。因此我们从业人员要不断探索,改进施工工艺,使大模板工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1 大模板建筑的结构类型和特点
大模板,是一种大尺寸的工具式模板,一般一面墙用一块大模板。制作大模板的材料可以是钢、胶合板或竹胶板等。大模板施工技术的特点是,以建筑物开间、进深、层高的标准化为基础,以大型工具式模板为主要施工手段,以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为主导工序,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工程结构整体性好,抗震性能强,能成型清水混凝土墙面,避免装修湿作业,机械化施工程度比较高,具有良好的综合技术绎济效益。目前,大模板施工已成为高层和超高层剪力墙结构工业化施工的主导方法。
1.1 大模板建筑的结构类型
1.1.1 全现浇的大模板建筑
建筑物的内墙和外墙全部采用大模板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结构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但施工时须高空作业,外装修工程量大,工序多,工期长。
1.1.2 现浇和预制相结合的大模板建筑
建筑物的内墙为现浇大模板钢筋混凝土与预制大型墙板相结合的大模板建筑,结构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减少了施工时高空作业及外墙板装饰的工程量,施工进度快,工期短。
1.1.3 现浇与砌筑相结合的大模板建筑
建筑物的内墙为现浇大模板钢筋混凝土,外墙采用普通粘土砖砌体。这种建筑抗震性差,但较一般砖混结构抗震性略强,内墙装饰工程量小,施工速度很快,工期短。
1.2 大模板建筑的特点
1.2.1 整体性好,抗震性强
大模板建筑的纵向和横向内墙体,既能承受垂直荷载又能承受水平荷载,墙体的接头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刚性接头,从而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适用于高层建筑。
1.2.2 提高了建筑面积的平面系数大模板建筑的墙体厚度比砖墙减少约1/3,与混合结构的同类建筑相比可增加一定的使用面积,从而提高了建筑面积的平面系数。
1.2.3 操作方便,机械化程度高
大模板建筑采用的是工具式模板,模板装拆方便,重复使用速度快,吊装与拆模均用机械来完成。
1.2.4 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大模板建筑减少了现场砌筑工程的繁重体力劳动,节省了大量抹灰工作,降低了工程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模板施工一次耗钢量大,投资较多;需要用大型的起重运输机械才能进行施工,机械存放占现场位置多。
2 大模板的分类、组成
2.1 大模板的分类
2.1.1 按板面材料分木质模板、金属模板、化学合成材料模板。
2.1.2 按组拼方式分整体式模板、模数组合式模板、拼装式模板。
2.1.3 按构造外形分平模、小角模、大角模、筒子模。
2.2 大模板的组成
大模板主要是由板面系统、支撑系统、操作平台和附件组成。
2.2.1 板面系统
板面系统包括板面、加劲肋、竖楞。板面直接与混凝土接触,要求表面平整,拼接严密,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板面用 3~5mm厚钢板或用12~24mm厚胶合板制成。加劲肋的作用是固定板面、阻止变形并将混凝土的侧压力传到竖楞上。垂直肋间距为 400~500mm,水平肋间距为300~500mm。竖楞的作用是加强模板刚度,保证模板的几何形状,作为穿墙螺栓的固定支点,承受由模板传来的垂直力和水平力,间距一般为1000~1200mm。
2.2.2 支撑系统
支撑系统作用是承受水平荷载,防止模板倾覆,每块大模板用2~4 榀桁架形成支撑机构,桁架用螺栓或焊接方法与竖楞连接起来。为了调节模板的垂直度,在支撑架和板面下各安装2个地脚螺丝,可以用来调整模板的标高、水平。
2.2.3 操作平台
操作平台是施工人员操作的场所和运行的通道。平台架插放在焊于竖肋上的平台套管内,脚手架铺在平台架上。防护栏可伸缩。为了便于运输和存放方便,支撑架和操作平台可以拆卸,使模板重叠平放,以防止变形。
2.2.4 附件
附件主要是指穿墙螺栓。穿墙螺栓的作用是加强模板的刚度,控制模板的间距。使用时,为了避免混凝土与穿墙螺栓粘结,在穿墙螺栓外部套一硬塑料管。穿墙螺栓一般用矱30的45号钢制作,长度视墙厚而定,一般设置在大模板的上、中、下三个部位。上穿墙螺栓距模板顶部250mm 左右,下穿墙螺栓距模板底部 200mm左右。
3 改进大模板施工技术的探索
3.1 大模板工艺的接缝缺陷与改进措施大模板工艺的接缝缺陷是由于相邻两块模板需要通过角模来连接而产生的。
3.1.1 由于大模与角模是硬对接的 (现一般采用企口搭接),必然产生对接缝隙,结果产生了漏浆和错台现象。
3.1.2 由于模板本身的制做误差:运输、放置、吊装过程中的碰撞:以及浇注砼时的挤压:以及就位和拆除时的硬作业(撬杠撬),造成模板的轻微变形,进而加大了对接缝隙,也即加重了砼表面的缺陷。
3.1.3 由于角模变形,特别是搭接企口处的变形:企口处的灰浆清理不净:或者是由于作业中缝内夹入了杂物,或者是由于角模与地面间及角模与大模间的摩擦力所致,造成角模与大模问的对拉螺栓也无法将二者对拉的严丝合缝,结果造成角模与大模结合的不平而形成砼表面的错台和漏浆缺陷:造成角模扭转而形成墙体阴角不方正。此时,即使采取措施对角模进行校正,也只能校正模板的上口部位,因模板已封闭,下部的问题不易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无法校正。
为了消除上述弊病,可采取两种途径解决:一是尽量减少模板对接缝隙:二是对模板接缝进行密封处理。
3.2 大模板的安装拆卸困难与对策
由于现行大模板较重,安装就位和拆卸时往往需要使用撬杠撬,结果往往将模板的局部撬变形。就位时主要从大模板的底部撬动来串位。那么,可以措施在大模的底部选取数个合适的位置用小型钢件加固并设撬孔,既便于使用撬杠又不会因撬杠的使用而破坏模板和砼。拆模时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克服砼的粘结力而使模板脱离墙面。因隔离剂的使用砼的粘结力并非很大,完全可以不使用撬杠而可以反向利用加固每道墙上相对两块模板的大螺栓来达到目的。可将大螺栓的一端用小螺栓固定在一侧模板上,而相对一侧可在该大模的主龙骨和大螺栓上分别开楔槽,两个楔槽位于同一垂直面上而相互错开一定距离(比如错开 10mm),然后打入钢楔使大模与大螺栓之间相互挤压形成两块模板间相互外撑的力量而使两块模板脱离墙面。
3.3 大模板底部漏浆的改进措施
由于大模板底部同已打完的砼表面是硬接触的,因此必然产生接缝。由于底缝漏浆往往造成墙体砼的“烂根”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可以在大模板的底部紧贴模板用槽钢加垫板的方法做出一条钢槽,在槽的下部挤入橡胶条,其上压一方钢条,再从槽的上部插入角钢楔子挤压方钢条并橡胶条,达到将底缝密封的目的,以解决内墙的“烂根”问题。
在大模板的底部模板面上设一条槽,槽内粘塑料软管,当大模贴向墙面的时候自然将塑料软管挤扁而达到将外墙底缝密封的目的。以解决外墙“烂根”的问题。
4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完善和改进,大模板工艺已经成熟。但从发展的角度看,仍有必要去挖掘其潜力。本文就大模板工艺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措施性改进意见,希望能够达到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施工成本和工程造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第六建筑工程公司.《大模板建筑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 崔玉梅.建筑施工技术[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3] 建设部干部学院.房屋建筑构造[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关于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分析》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关于大模板施工技术的分析
上一篇:桥梁加固中碳纤维材料的应用
下一篇:浅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