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山水相映”山地滨水景观带规划探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山水相映”山地滨水景观带规划探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3-02-26浏览:41次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山地城市滨水景观带的特点,以遵义市新火车片区湘江河景观规划为例,就自然要素的保护利用、特色人文景观塑造和创建活力滨水带三个方面阐述了山地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的策略,提出山地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应强调山地城市的“自然”和“人文”山水特征。

  关键字:山地滨水景观带,空间共享性,可达性,地域性,山水特征

  1.前言

  山地滨水景观带是山地滨水城市的公共开放空间,山地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与否对构建山地滨水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滨水空间布局结构、提升城市滨水空间土地利用价值、塑造富有地域山水特色的滨水风貌和建设人地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山地城市的滨水景观区域大多自然地貌起伏多变,滨水环境的原生性较强,自然特征明显,同时也具有生态基础敏感脆弱、易受损伤不易复原、山体陡峭、开发利用难度大、堤岸亲水性弱、整体植被形式较单一等特点。因此在保护和修复山地滨水带空间特质的同时,如何科学合理地营造活力的滨水公共活动空间,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产业转型越来越成为研究重点。基于此,本文以遵义市新火车站片区湘江河景观规划为例,着重探讨了通过山地滨水景观带的营造达到提升土地价值,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投资环境的策略。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湘江河新火车片区段位于遵义主城区南侧,是湘江河下游段,是目前城区联系高铁站新区的最主要绿廊、蓝脉和主要景观通廊。其文化资源丰富,水系系统发达,水质良好,两侧山体植被良好,具有一定的自然景观基础,但河道两侧山体陡峭,属峡谷地形,生态系统比较脆弱,水土流失普遍严重,沿河设连续性开敞空间难度较大,堤岸亲水性弱,整体绿化形式单调,色彩单一,给后期维护管理带来难度。因此怎样设计既满足水利要求又丰富沿河岸线景观,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文化的融合共生是本次研究的重点。

  3. 山地滨水景观带规划策略

  3.1自然要素的保护和利用

  新火车站片区湘江河段因其自然地貌特殊,在基地城市设计的层面上,遵循保护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将滨江景观按照前景、中景、背景山体3个层次进行评估和景观划分,根据不同的场地情况形成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景观绿化带和活动区的地形整理利用山体汇水面、冲沟、谷底的自然形态,适当整理地形,形成阶梯状台地绿化带。

  建筑群体的平均高度控制在背景山体线高度的1/2以下;为了保证山脊轮廓线自然状态的完整和延续,严格禁止和限制在山脊轮廓线上的建设。对于服务性建筑的设应顺山就势,沿河道展开,根据山体形成多个层次,构成多层次看与被看的关系。园路和栈道的布置则利用原有绿化,曲折蜿蜒,穿插于山林之中。

  3.2原生态景观保留与特色人文景观再塑造

  为了提升山地滨水景观带的环境品质,除了物质空间形态的设计和功能的配置外,还需塑造滨水景观带的文化品格,提升人文内涵。因此在对湘江河两岸的景观设计中,根据基地情况,保留了原有景观桥、部分工业厂房遗迹和较好的植物林,将其作为场地记忆要素加以保护和改造。将场地现有工业废弃厂房、取水点建筑改造为滨河特色服务建筑;将遵义的“红色文化”与“山水人文”设计元素融入小品、铺地及景观构筑物的设计中。

  在植被规划设计方面,保护原有山地植被的同时,在景观节点处种植开花、色叶及季相变化强烈的植物群,营造四季多彩森林。同时注重山体临水面的立面变化,根据不同时节的水位线,以及植物的喜水习性有区别地采用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物群落处理。

  3.2营造活力滨水带,融入城市旅游系统——点、线、面相结合

  根据遵义市总体规划,城区游线主要形成以凤凰山、红花岗山、遵义会议会址、湘江-洛江为核心的四条游线。而现在新规划的新客站片区湘江河风光带(新红色印记、演艺广场)等则可纳入到“湘江-洛江”风光游线中。因此依托新火车站区域的高品位生态环境与市中心地区紧密联系的优越区位条件,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将滨水景观带纳入山地城市整体公共空间的框架之中,使之发挥更大的景观效应。

  (1)“面”的设计——山水人文,分段设计

  根据不同滨江区段的城市功能区划和城市设计的特点,沿用“起承转合”的逻辑方法组织景点,因地制宜,由北而南安排分别文化、生活、商务、湿地四个主题段,又根据各段自然地貌的特点相应安排栈道公园、台地公园、峡谷公园、湿地公园四段各具景观特质的游园。如与旧城区相接的山水文化区,在现状突起的“黄金坡”上堆土成坡,于最高处筑“阅江楼”建筑群;清除山壁上原有杂草碎土,凸显岩石突兀;山顶平台设瀑布从山壁上直泻至湘江河中,更显山水之浑然。对于对景山头,则在顶间平坦处筑塔,形成立体山水空间构图,点明其“山水文化”的主题。

  (2)“线”的设计——建立立体、垂直滨水慢行系统

  建立立体、垂直滨水慢行系统,能够有效地增强沿江区域的可达性及休闲乐趣,使游线沿着山水和道路骨架延伸,实现机动车、步行、自行车三种出行方式的无缝对接。因此在景观带林区外沿,顺应地形设置3-4米宽主园路和1.5米宽游园步行道,通过各级步行道连接各景点及活动区域。同时设置架空栈道和生态马径。架空栈道以直线连接起滨水市政道路与中心河道,通过各个连接塔楼的垂直交通,游人能够很方便地到从高处市政道路抵达水岸,并可通过所形成的层层深入的空间序列体验到不同的自然景观;骑马道设置在水位较浅的临水区域,主要由现有铺设污水管的施工便道所营造的石滩道改造而成。驿站作为慢性系统上的服务区,约隔2公里设置一处,与节点的设置统一考虑。

  为了完善滨水景观带的公共活动功能,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使用者的需求,在公共活动策划方面,以公共休闲路线为策划重点,围绕公共活动、生态旅游、高档休闲和地方特色四个方面进行项目策划,设漫步游赏线、特色马道游、山谷攀登游、湿地科教游、康体健身游、特色餐饮游等游览项目。

  (3)“点”的设计

  主要是对于节点的设计。重点建设“一头”、“一心”两个关键城市节点,突出河岸景观亮点及地位。 “一头”是湘江河此段的入口,是联系老城与新城的枢纽;“一心”紧接新城CBD,是新城区的绿色活力心脏。同时应加强对于绿带边界的考虑,在河道、堤岸与城市市政道路交接处、桥梁两侧设置开敞的主题广场。

  结语:强化“山水特征”

  山地城市滨水景观带作为山地城市重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和生态绿化涵养地,具有自然因素、人工因素、人文因素有机复合的特征。因此,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在城市功能结构、生态系统、社会生活、景观环境复合的基础上,关注山地滨水环境品质,维育健康持续的山地滨水生态系统,注重山水城市景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塑造。

  参考文献:

  1. 扬盖尔•拉尔斯•吉姆松. 公共空间公共生活[M] . 汤羽扬,王兵,戚军,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2. 《重塑山地滨水城市的景观要素——以重庆市为例》,卢峰,徐煜辉,2006-05-10

  3. 《山水之间的景观塑造——山地滨水景观公园设计研究》,郭红雨,蔡云南,华中建筑,第21卷,06/2003

  4. 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0 02:6- 14 .

  5. 傅伯杰, 陈利顶.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 00 3 : 17 7 一19 2 .

《 “山水相映”山地滨水景观带规划探索》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山水相映”山地滨水景观带规划探索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22332

相关内容推荐
一定不能错过!4本见刊快录用高的核心期刊推荐,覆盖多学科
oa sci生物类期刊有哪些?推荐10本
会计著作副主编评高级会计职称有用吗
肠道免疫相关的SCI期刊推荐9本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要发论文还是出版著作
41本民族学与文学方向AMI收录期刊
土木工程2区sci期刊推荐9本
A类核心学术论文难发吗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