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以伊宁市为例浅析城市空间特色及规划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以伊宁市为例浅析城市空间特色及规划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
发布时间:2013-03-02浏览:227次

  摘要:本文通过对伊宁城市空间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分析,推导出伊宁城市空间的主要问题为空间格局紊乱、空间特色不明显。随后在对伊宁现状城市空间特色(城市总体格局、城市空间肌理、城市空间特色要素)分析的基础上,确立城市空间特色营造的目标和原则,通过控制城市空间总体格局、优化城市空间肌理、组织城市空间特色要素、塑造城市空间重要界面来营造城市空间特色。

  关键词:伊宁,城市空间特色,城市空间肌理,空间特色要素,特色营造

  1 伊宁城市空间特征分析

  1.1伊宁城市空间演化的主要特征

  军事因素、自然条件因素、区位交通因素、经济因素、城市投资以及政治政策因素对伊宁的城市形态变化及城市发展方向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依据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伊宁城市的演化过程可以主要分为四个阶段:点状形成期,清代(1762年-1850年);轴向扩展期,沙俄入侵新疆及民国盛世才时期(1851年-1945年);内向填充期;解放初期(1950年-1991年);轴向蔓延期,改革开放后(1992年至今)。

  2004年行政区划调整,北部伊宁县的达达木图乡和潘津乡划归伊宁市。从2008年到2011年伊宁市城市用地迅速扩张,城市空间发展步入快速发展期,城市沿伊犁河沿岸外向迅速轴向蔓延扩展,形成“一心两翼”的城市格局。

  1.2 伊宁城市空间格局的特征

  伊宁市地处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北部为科古琴山和婆罗科努山,南部为乌孙山。城市四周被草原和森林包围,形成了三山环抱,绿海田园的城市背景与城市基底。城区南部的伊犁河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国际内陆河,河面宽阔,水流平稳多汊流。城区内水渠沟壑密布,如同水网一般,由南向北汇入伊犁河。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以及自然生态赋予了伊宁“山为景,水为境,蓝绿相织” 的城市空间格局。

  1.3 伊宁城市空间肌理的特色

  伊宁的城市肌理整体呈现明显的非均质发展的组团式格局。城市肌理主要由主城区与新城区(合作区)组成。主城区是综合性城市片区,建设规模最大,布局相对紧凑,集聚了城区75%的居住人口。

  从城市路网格局看,城市的空间肌理可分为以下五种不同的类型:

  肌理一: 19世纪街巷水路相邻的根系状路网城市肌理

  为了生活生产的便利古代居民依水而居,因此街巷布局与泉水渠系分布高度耦合,街巷依沟渠水系的布局呈根系状自由分布。这类肌理形成于19世纪,现今多分布在南市区和老城东部的传统居住区,在南市区尤为明显。

  肌理二:19世纪形成后逐步演变的高密度方格网城市肌理

  这类片区分布在原俄罗斯侨民片区——诺威噶尔特所在的位置,其肌理形成于1870年代,道路网原为80~100米的方格网。

  肌理三:民国形成的放射状路网城市肌理

  这类城市肌理分布在六星街,出现在1934年,它独具特色的放射状道路格局是盛世才提出的六大政策的象征,道路网格内多为传统居住形式。

  肌理四:新中国成立后高密度矩形路网空间肌理

  这类城市肌理多为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分布在没有密布根状水系的区域,如城乡结合处和外围村庄斑块。巷道之间区块的尺度:短边为30~40米,长边大概为200米左右。道路网格内多为传统居住形式。

  肌理五:新区建设形成的低密度方格网城市肌理

  这类城市肌理是伊宁新城和老城更新区普遍采用的肌理。其方格网的尺度可达到650米×650米,较小的方格网尺度也达到300米×300米,方格网的道路网格内是占地面积大的居住区和厂区等。

  1.4伊宁城市特色界面与街道空间

  伊宁的城市特色界面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的东南部,即传统街区内。这里较为完整的保留了伊宁传统风貌与格局,围绕沟渠水系组织街巷与院落,呈植物根系状自由布局,形成独具特色的整体格局与肌理,营造出特有的场所感和认同感,集中展现了伊宁的传统风貌。 整体风貌景观评定图

  建筑与街巷整体尺度以小尺度为主,形成灵活自然、精致宜人的整体格局与脉络。

  (一)街道、广场

  伊宁的传统街区,街巷宽度比较狭窄,建筑大都临街而建。建筑的贴线率[1]较高,在80%以上。建筑高度(院墙高度)与街道宽度的比基本控制在1:1~1:2的范围内,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连续的、高低起伏,且富有节奏感的街道界面和宜人的街道空间尺度[2]。

  在伊宁传统街区中,可以称得上公共广场的点并不多,大多为了满足清真寺礼拜等传统宗教节事的人群集散或公共建筑入口人群集散所用。

  (二)建筑轮廓

  建筑质量较差

  建筑高度分析

  伊宁历史街区中,建筑轮廓平缓有序,但又不失节奏感。沿街建筑及院墙的色彩明快,对比恰当,大多以白色、蓝色和赭色涂饰住宅,暖(赭色)、冷(蓝色)、明(白色)、暗(阴影)对比鲜明。建筑檐口多为磨砖拼花,墙面腰线多为石灰面层,门窗一般为木制,外包窗套或门套,上有雕木山花。

  (三)滨水界面

  滨水街区是传统街区最为独特的生活空间。街区内水路相邻,形成路—绿化—水—院落的空间序列。水渠一般分布在道路的一侧,两侧分布的不太常见,院门通过盖板跨过水面与道路联系。从道路到院落的空间关系为道路—水渠—院墙—院落,这种序列关系既将公共空间(街道)和半开放空间(院落)之间的联系做了过渡,也丰富了城市空间界面。

  1.5伊宁传统院落空间的特色

  在传统街区中,依据传统院落中的主体房屋与中庭果园的组合关系,可将院落空间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建筑主体房屋的中线与果园中线垂直,大进深小面宽;2)建筑主体房屋中线与果园中线平行,小进深或进深与面宽基本相同;3)类独栋或双拼别墅式,现代民居院落。

  类型一和类型二集中分布在中心城区的东南部,分散布局于城市边缘。类型一和类型二集中的区域通常会形成不规则的街巷或窄边较宽的地块。

  2现阶段城市空间发展的思考

  2.1城市空间发展中应坚持的原则

  (1)保护伊宁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特色,体现名城的活力和文化传承;

  (2)延续伊宁的城市山水格局特色,形成良好的城市外在物质形象特征,突出伊宁地方特色,展现伊宁城市独特的魅力;

  (3)尊重生态环境,保持绿海田园的城市基底及城市周边生态缓冲带,使之成为伊宁的自然绿色屏障,使这些自然的青山碧水与城市中的湿地、水网和绿地系统共同构成城市的生态骨架。合理控制城市空间的外向扩展,走集约化、生态化的城市发展道路;

  (4)延续伊宁城市文化特色,在新城区的建设中,控制建筑高度、建筑符号及建筑色彩的应用,协调城市整体的风貌特殊。

  2.2现阶段城市空间发展的反思

  (1)城市空间发展不均衡,空间格局紊乱,西北与东南差异过大

  新城用地的无序扩张和城市旧城的逐步更新导致城市空间凌乱无序。城市新城住宅和工业用地混杂,并有跟随城市扩张而来的城中村用地。老城区现代肌理和传统肌理混杂,城市中心用地紧凑,而周边城市用地夹杂着未利用地和农田、居住工业用地交错。

  (2)城市空间特色逐步在减少,城市风貌割裂

  从宏观上看,伊宁的河流、湿地、渠系构成了伊宁不同于其他城市空间特色,但目前城市沿河流的绿色廊道没有形成,湿地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建成区内的渠系也缺乏整理。

  中观层次,伊宁老城新开发用地和老城用地犬牙交错,旧城区宜人的街巷尺度和新城区巨大的封闭社区直接碰撞、临近片区的建筑体量、风格和色彩存在巨大差异,城市风貌割裂;城市缺乏公共开放空间和可供人活动的绿地。

  微观层次,伊宁新城缺乏建筑沿街立面的整体协调设计,老城街巷旁边的水系多为暗渠,没有很好的体现城市的特色。

  3伊宁城市空间特色营造

  3.1 城市总体空间特色的营造

  (一)城区空间形态的总体特征塑造

  主城区的空间结构的特征体现为“以山为屏,以水为网,蓝绿相织,双心联动”。

  以山为屏——北部的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以及南部的乌孙山是城市的景观屏障,是城市空间的对景和建筑天际线的背景。

  以水为网——城市骨干水网由伊犁河、皮里青河、团结河、人民渠和吉尔格朗河组成,同时,整合城市中其他的水系,形成水网。通过水网串联城市周边的湿地景观,形成城市绿廊。

  蓝绿相织——城市水系、城市绿廊相互交织,并与外围的远山形成对景,组成城市中蓝绿相织的空间格局。

  双心联动——原有老城中心将作为传统的商贸和旅游中心,而新城中心将作为未来的政治、经济中心,未来城市形成双心联动的格局。

  (二)城市空间肌理的优化

  在规划中应将历史城区内的熙春城遗址片区、六星街、墩买里、花园街和南市区的大部分列为传统肌理优化片区,将历史城区周边区域列为传统肌理延伸区,其余片区为现代肌理片区,对不同的片区采用相应的肌理优化方法。首先,在传统肌理优化区编制和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街区规划》等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传统城市风貌。其次,在传统肌理延伸区和现代肌理区减小街区的尺度;混合不同功能的小地块;改善建筑布局,改造缺乏围合感的城市界面;控制建筑高度和色彩。

  3.2城市特色空间要素的营造

  (一)建筑群体的空间组织

  (1)组织特征

  伊宁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不同时期、不同形式、不同功能组合的建筑群体空间形式。老城区至今还保留一些不同时期的历史街区和传统商业街区,解放后的城市建设对老城进行改造,形成大面积的多层居住街区和商住混合街区,改革开放后城市向西北扩张,同时市中心区内出现高强度开发的街区。

  (2)组织模式

  提取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的组织特征,结合塑造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特色的要求,可以总结出伊宁城市建筑群体空间的组织模式,即:历史街区模式、多层开发模式、高层低密度模式、高层高密度模式、步行街区模式、滨水模式等。

  未来,伊宁主城建筑群体空间组织的总体结构是:老城以历史街区模式、低层或多层、结合高层低密度的开发模式,形成总体平缓、局部高起的形态格局,建筑群体空间体现出老城街巷的结构与空间特点。火车站及新市政府片区的核心将以高层高密度为特色、外围以高层低密度为主、辅以多层开发模式,形成空间格局完整、结构清晰、尺度适宜的建筑群体空间组织特征。同时,在市级公共活动中心区内设置商业步行街,并在水系发达地区设置滨水开发模式。

  (二)城市重要界面的控制

  通过梳理,伊宁城市空间的重要界面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临街界面,另一类是滨水界面。具体有

  (1)现代街道界面:临解放路、城市西环路、新华路、X698、胜利南路、胜利北路、伊犁河路、斯大林西路、斯大林东路的街道界面。这些道路或为城市的重要公共设施带,或为城市的重要对外联系通道。

  (2)传统街道界面:六星街黎光街、赛依拉木街、工人街沿街立面和整个片区外围沿街立面;三个历史文化街区内的历史街道:阿依墩街、伊犁街、前进街、喀什街的沿街立面。

  (3)滨水界面:重庆路、飞机场路和阿合买提江路通过水渠整治、暗渠转明,将形成展示城市江南水乡特色的重要水景带。这三条道路两侧的软质和硬质界面是展示城市的重要窗口。

  (4)滨河界面: 铁厂沟、皮里青河和伊犁河的两岸需要通过小品、绿化、水景和建筑设计打造形成丰富的临水景观面,展示城市的风貌特色。

  (三)城市地标的建设

  伊宁具有丰富的地标系统,包括自然地标系统(山体、水体)、历史地标系统(历史性建筑、风景名胜建筑、历史街区)、现代建筑地标系统(重点高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开敞空间地标系统(重要广场、公园等)。

  未来城市的空间建设应围绕以上四种类型的地标,构成完整的城市地标系统,是之成为地域、地段的物质空间特色标志或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标志。

  (1)自然地标系统――伊犁河、花果山、排洪沟、铁厂沟、皮里青河、吉尔格朗、人民渠、团结渠以及伊犁河沿岸的汉宾乡岸滩湿地、木材厂岸滩湿地、城市海景湿地公园、伊犁河大桥岸滩湿地、火车站北部的乌拉斯台湿地、老城区北部的达达木图湿地、飞机场湿地以及老城区东北的巴依库湿地和后滩湿地等。

  (2)历史地标系统――三区革命政府政治文化活动中心旧址、金顶寺废址、陕西大寺、拜图拉清真寺宣礼塔、阿合买提江烈士陵园、三区革命政府旧址等。

  (3)现代建筑地标系统――州政府、市政府、火车站、飞机场等。

  (4)开敞空间地标系统――人民广场、市政府前的市政广场和火车站的站前广场等。

  (四)城市开敞空间系统的构建

  为了达到伊宁市城市开敞空间质与量共同提高的目的,建议构筑“两带+三心+四片区”的城市开敞空间系统。两带分别为伊犁河生态景观带和皮里青河生态景观带;三心是位于老城区的老城中心,皮里青河新城中心,二桥区域综合性城市中心;四片区由传统风貌区,现代城市风貌区,产业风貌区以及生态组团风貌区组成。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广场、公园、街道、水系等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使其能符合所处区域的整体风貌特征。

  (五)城市高度分区与高层建筑布局

  老城区基本保持现状高度格局,在更新和开发建设中严格控制老城区高度。老城内新华路以北地区已有部分高层,可在人民广场周边地区以及解放路、新华路、机场路、伊犁河路、胜利路、英阿亚提路沿线适当建设高层建筑,形成高层建筑组团。

  新城区的高度分段控制,总体形成北高南低的格局。火车站站前区域未来应是高层发展区,形成现代化的新城区形象。南侧沿伊犁河地区为高层控制区,应以中低层建筑,布局应成组团布局,避免临河连续的高层界面,应该留出山与河之间的视线通道。

  4近期实施突破点

  随着伊宁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以及相关规划的陆续编制,伊宁的城市建设即将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城市首先应该选取一些重要的空间节点加强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初步形成伊宁的空间特色格局,以这些节点的开发和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建设,从而形成伊宁市整体的城市风貌。

  根据对市区内各空间要素的整理,近期实施的突破点应为“一河、一水、四区、五街、六门户”,具体为:

  (1)一河:重点打造伊犁河大桥和伊犁河二桥之间的滨河景观带;

  (2)一水:整治阿合买提江路水渠,明渠转为暗,结合绿化打造城市景观;

  (3)四区:重点打造六星街、公园里、红星街和喀赞其四个重点旅游区;

  (4)五街:重点整治解放路、飞机场路、英阿亚提路、新华路和伊犁河路五条街道,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5)六门户:打造火车站、飞机场、解放路城市建成区入口处、英阿亚提路城市建成区的入口、伊犁河二桥、伊犁河大桥六个城市门户。

  具体措施有:

  建筑立面整治和美化:在老城区建设道路—行道树—水渠—植被—庭院的街道空间序列,将被盖板覆盖的水渠重新梳理,不同的街道可以用不同的花卉做主题。在新城区整治重点街道的建筑色彩、形式、广告招贴、绿化和人行道等。

  塑造城市重要核心节点:通过道路、建筑、基础设施的改造、景区标志的张贴和游线的组织、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打造城市重点旅游区、旅游点;通过城市设计、修建性详细规划打造城市重点门户区和城市公共中心区。

  打造城市夜景灯光:近期做好解放西路、飞机场路、斯大林路市中心区段的景观灯光亮化工程

  积极建设城市公园绿地和街旁绿地,推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居民休闲健身的场所,包括滨河景观带和老城区内部的适宜建设城市公园的用地。

  【参考文献】

  [1] 陈震东. 新疆民居.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

  [2] 池州市规划局,池州市城市风貌专项规划,2008,2012年6月8日阅览.

  [3] 段进、殷铭等,当代城市空间发展演化规律——案例跟踪研究与未来规划思考,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4] 蒋涤非,城市形态活力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5] 芦原义信,外部空间的设计(尹培桐 译),日本:彰国社,1975.

  [6] 潘安,廖绮晶. 城市多元空间特色的建构与规划. 新建筑,2006/3:4—7.

  [7] 茹克娅 吐尔地,潘永刚. 特定地域文化及气候区的民居形态探索——新疆维吾尔传统民居特点. 华中建筑,2008/4:99—101.

  [8] 塞垣此地擅繁华——百年前伊犁的社会风貌,伊犁日报,2007.

  [9] 宛素春,城市空间形态解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0] 伊宁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公室,伊宁市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资料汇编,2010年.

  [11] 伊宁市人民政府,新疆伊宁历史文化名城专题片演示文稿,2011.

  [12] 尤苏夫江· 马福贤,伊犁有个汉人街,伊犁晚报,2012年6月6日阅览.

  [1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伊宁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2001.

  [14]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伊宁市总体规划纲要12年04月26日,2012.

  [15]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伊宁市总体规划纲要说明书0622,2009.

  [16]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与历史名城规划研究所,伊宁历史名城申报报告,2010.

  [17] 朱荣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分析评价——以伊宁市为例,硕士论文,2007.

  本文选自《城市发展研究》。  《城市发展研究》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办的刊发探讨如何应对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的研究成果的学术性刊物,刊载城市规划、城市地理、城市经济、生态学以及相关学科的文章。
 

《以伊宁市为例浅析城市空间特色及规划》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以伊宁市为例浅析城市空间特色及规划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22438

相关内容推荐
一定不能错过!4本见刊快录用高的核心期刊推荐,覆盖多学科
oa sci生物类期刊有哪些?推荐10本
会计著作副主编评高级会计职称有用吗
肠道免疫相关的SCI期刊推荐9本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要发论文还是出版著作
41本民族学与文学方向AMI收录期刊
土木工程2区sci期刊推荐9本
A类核心学术论文难发吗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