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发表经济论文论如何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发表经济论文论如何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市场营销论文
发布时间:2014-05-28浏览:19次

  论文摘要:我国中小型企业所处的地位,特别是和整车厂家的合作关系很令人担忧。和国内整车厂家对供应商要求不同的是,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是一个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型结构:一家整车厂商直接面对十多家一级供应商,这些一级供应商再层层分包下去,与二级、三级供应商合作。

  关键词:汽摩配,WTO,制造业,关税,出口,国产化,产品结构

  引言

  本文以作者在本科阶段学到的知识,并通过查阅许多相关资料,分析了汽摩配企业的市场环境,阐述了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机会,并通过分析目前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具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应该采取的策略。

  同其他许多行业一样,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数量在整个汽摩配行业中占90%以上,其对整个汽摩配行业的贡献很大,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外汽摩配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竞争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何迎接挑战,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我国汽摩配行业是伴随着我国汽车摩托车行业而发展起来的。自1955年建立起自己的第一个汽车工厂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3年,汽车生产总量达到444.4万辆,已经超过法国,位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同时,产品结构也得到大幅改善,其中轿车总产量达到201.8万部,增长83%,其占汽车总产量的比例,也由1995年的28.7%迅速上升到2003年的45.4%,中国的汽车工业开始进入消费品时代。我国的摩托车生产总量已经连续11年雄居世界第一,2003年更达到1465.8万台,占世界总产量的49%,出口量达到302.2万辆,比2002年增长93.6%。和我国的汽车摩托车工业发展相对应的是,我国的汽摩配企业也获得巨大的发展,2003年达到2100.5亿元。

  近几年,世界最大的9家汽车跨国公司:通用、福特、戴-克、大众、丰田、雷诺-日产、标致-雪铁龙集团、本田、宝马纷纷进入中国。他们原有的配套厂商,也加大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际性竞争。作为一个内资企业,即使不出口产品,也在国内面临着国际竞争。中国加入WTO仅仅三年,国内汽摩配市场已经被涉外企业占据48%,而且,这些涉外企业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增加,在这种市场环境下,我们不难判断: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应该认清形势,利用自身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否则将很难生存下去。

  一、汽摩配企业的市场环境

  加入WTO以后,中国汽摩配行业发展很快,同时,国际零配件企业,如德儿福、博世、电装、伊顿、米其林等世界著名汽车零部件跨国公司,每年都在中国设立新的制造工厂大举进入中国。

  下面是2000年到2003年国企和涉外企业(注2)的生产总值对比情况:

  项目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国内企业生产总值 804.8 1066.2 1630.8 2100.5

  增长比例 32% 53% 29%

  涉外企业生产总值 219.0 419.4 641.9 902.4

  增长比例 91.5% 53.0% 40.5%

  所占份额 27.2% 39.3% 40.0% 44%

  从上面的资料看来,中国汽摩配企业的年增长比例基本维持在30%以上,可以说是突飞猛进。但2003年涉外企业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了902亿元。2000年到2003年短短的四年中,涉外企业占国企的生产总值份额从27.2%扩大到了44%。所以,这些涉外企业所占份额越来越大了,在中国汽摩配行业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重要。

  一般来讲,能进入中国的涉外企业规模都比较大,所以竞争能力很强,总数虽然只有1200多家,仅占我国汽摩配企业总数的8%,但占据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另外,涉外汽摩配企业主要进入的是发动机、车载电子设备、ABS等技术含量高、利润丰厚的领域。他们除满足中国国内快速增长的零部件市场需求外,还利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利用原有的渠道,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进口产品的冲击也越来越大。海关数据显示,2001年平均进口关税为22.3%,2002年下降到16.3%,2003年,进一步下降到14.3%。按照我国的入世承诺,到2006年7月1日,汽车零部件的平均进口关税将降至10%。随着关税的大幅降低,进口汽摩配越来越多,2003年, 我国进口零配件达到97.2亿美元(现价)。随着整车行业国产化率要求的取消和进口配额的逐步取消,在近几年,中国一些零配件行业,比如发动机、轮胎,受到的冲击更大。2003年,出口零配件79.3亿美元,净进口17.9亿美元。涉外企业产品再加上进出口差额,外资产品在中国的零配件行业所占比重,已经达到48%,接近一半。目前,涉外汽摩配企业背后依靠的基本上是实力雄厚的国际性大公司,和这些公司相比,内资企业都属于实力比较弱小的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注3)。

  另外,从产业链角度分析,我国中小型企业所处的地位,特别是和整车厂家的合作关系很令人担忧。和国内整车厂家对供应商要求不同的是,国外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是一个层次分明的“金字塔”型结构:一家整车厂商直接面对十多家一级供应商,这些一级供应商再层层分包下去,与二级、三级供应商合作。整车厂商与它的一级供应商之间常常有复杂的股权关系,有的供应商本来就是从整车厂独立出来的。目前全球汽车零配件供应体系主要有:围绕戴姆勒—克莱斯勒、宝马等汽车业巨头的欧洲体系、以美国底特律为中心的北美体系和亚洲的日韩体系。在国外的这些体系中,汽车零配件的一级供应商和二级供应商之间联系紧密、整合度高、研发能力强,并且与整车产业的配合也十分融洽。在中国整车厂家纷纷被国外汽车巨头控制的情况下,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在产业链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整体情况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散、乱、小、差来概括。“散”就是分布过于分散且不合理,配套能力差。根据行业规律,汽摩配企业要么围绕整车厂家周边,要么位于交通便捷,配套方便的区域。而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分布比较散乱,且各企业之间相互协作比较少;“乱”就是市场混乱,鱼龙混杂,假冒伪劣横行,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很低的层次;“小”就是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只能生产一种或多种小的零部件;“差”是指我国的汽摩配企业生产的产品品质普遍比较低下。 二、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面临的机会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最大的待开发的市场,跨国公司纷纷将中国作为他们公司将来在亚洲,甚至亚太地区的制造中心。国际各种制造产业正在向中国大转移,这其中包括与汽车零配件制造密切相关的各种钢铁、橡胶、玻璃、电子等基础材料的制造业;我国工业基础的逐渐完善,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提供了发展基础。比如,我国家电行业已经比较发达,为我国企业制造汽车音响打下基础,我国冶金业水平的不断提高,为企业制造高品质的紧固件、轴承、链条、千斤顶等金属零配件提供了必要条件等等。发达国家对外贸易本土化策略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依靠国外力量发展提供了机遇。国外企业进入中国以后,为了获取更低的成本,他们更倾向于本土化,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零配件产品。国外汽车及零部件跨国公司生产基地向我国的转移,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学习掌握先进的技术,培养、挖掘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人才提供了条件。

  国内汽摩配市场需求规模的扩大,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容量的保证。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由公务用车和商务用车消费,转向私人用车消费。200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608.9万辆,其中轿车的保有量达到625.3万辆以上。2003年预计保有量达到2300万辆,轿车的预计保有量达到850万辆左右。巨大的售后服务市场,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进入汽车、摩托车的售后服务市场提供了机会,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

  市场的开放会带来压力,也能创造发展机会。我国中小型汽摩托配企业也有着一些自身优势,如能合理利用,也有可能后来居上。

  (一)成本优势

  汽摩配属于制造业,而制造业又是成本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国际制造业巨头,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在中国投资建厂。同时,我国国内市场规模又十分巨大,企业生产容易形成规模,形成规模效应,从而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这样,一方面,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可以利用自己的得天独厚本土优势,获取低成本的制造优势,将产品输送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可以利用国外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资本大量涌入中国的机会,更加便捷地引进技术、更加便捷地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手段,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产业集群带来的效率优势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虽然有种种弱点,例如:普遍数量多,规模小,但是,这些中小企业如果布局合理,就能够发挥企业集群优势。例如,浙江的瑞安、玉环,已经形成了汽摩配行业的“小狗经济”(钟朋荣语), 各企业之间分工十分细致,许多公司规模很小,业务非常单一,比如仅仅做电镀、打磨、切割业务的一项,仅仅相当于传统工厂的一个车间甚至一个班组。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认为,“小狗经济”和那些规模比较大的公司相比,二者的本质区别是用市场交易关系替代企业内部管理关系,产品的零部件由垄断性内配转化为竞争性外配,由于激励机制十分到位,整体运作效率丝毫不亚于日本的汽摩配企业。

  (三)后发优势

  由于汽车工业属于集机械、化工、钢铁、电子电器、自动化、信息等行业于一体的工业,行业技术进步非常快。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在一些领域具有后发的优势。例如,当代整车中的电子部件成本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已经超过支撑和连接汽车的钢材成本,达到15%以上。我国企业完全可能利用我国这几年电子行业的迅猛发展这一变化,取得后发优势。

  四、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存在的问题

  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较晚,所以在这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汽摩托配行业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要参与国际竞争,我国中小型企业还面临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一)汽摩配企业大多数为整车的配套厂,具有很强的附属性

  中国现有的零部件企业基本上服务于某一个整车厂商,渠道单一,产品也不成体系。当初,中国很多零配件企业设立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汽车国产化战略服务的。在中国取消国产化率的要求以后,合资整车厂商开始了全球采购。但是,进口零件受关税、进口配额、成本的制约,这些整车厂依然愿意采购国内零配件,只是国内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游戏规则,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需要由原来依附一个或少数几个整车厂家,变成独立的零件厂商。而国外汽摩配企业大都扮演着供应商的角色,像德尔福、李尔等公司都是独立供应商,为多家主机厂服务。德尔福在全球有35个技术中心,对每一种零部件都进行专业化生产,汽摩配厂商之间形成了非常好的体系。

  (二)没有核心技术

  由于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基础薄弱,产品研发投入严重不足,一些技术含量要求较高的零部件国内还无法生产,尤其是涉及节能、增效、环保、 安全、系统控制的关键零部件、核心零部件。产品普遍档次偏低,附加值小。举例而言,国产化程度最高的桑塔纳轿车,2003年的国产化率虽然已经达到93%,但大部分零配件还是要依靠涉外汽摩配企业生产。

  (三)产品同质化严重,恶性竞争时常发生

  和许多其他行业相比,我国汽车摩托车工业利润相对丰厚,很多公司纷纷进入汽车摩托车及零配件制造行业。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数量众多,但普遍存在重复建设、技术落后、产品更新换代慢的问题,企业规模不大但工艺门类齐全,专业化水平低,产品结构很不合理。科技含量大、效益高的电子类产品比例较低。企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是中国汽摩零部件行业散、乱、差的核心问题,也是企业间恶性竞争的根源。

  (四)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出口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量非常少,国内目前的电控汽车零部件产品,如电喷发动机等,其核心部件都是国外独资或合资公司制造匹配。出口产品质量也不过关,其原因是质量控制能力不足,缺乏批量生产的经验,产品开发能力不足,而且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质量认证总体步伐还不够快。 (五)出口售后服务弱

  截至2003年,我国出口的零配件为79.3亿美元,不足世界市场的2%。由于我国向国外出口的汽摩配产品批量小,分布面窄,机构不健全,维修服务成本高,零部件供应很难及时,售前售后服务不到家,导致国外用户对我国汽摩配产品的服务失去信心,以至失去订单。

  五、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应当采取的策略

  加入WTO以来,我国汽摩配产品出口(含汽车发动机)增长迅速,2000年出口15.2亿美元,2001年出口17.5亿美元,增长15%;2002年达到24.7亿美元,增长41%;2003年大幅度增长,达到79.3亿美元,剧增221%。2002年之前,我国出口的主力是中小型汽摩配企业,产品的出口是以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为主,2002年,制动器及零件出口4.3亿美元,铝制车毂出口4.1亿美元,其他的比如汽车轮胎、散热器、离合器等出口量也比较大。2003年出口的主力是涉外企业,出口的产品是以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发动机及其零件、ABS等为主,其中,仅发动机及其零配件出口就达到65.3亿美元,并且绝大部分是由涉外配件企业制造,并返销回投资国。对于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而言,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产品还是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品。从一般市场规律来看,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和销售价格当然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我们还应该吸取国外经验,建立国内有实力的集团企业,并发扬集群优势,这样更能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结构

  技术含量是很多生产型企业的发展基础,汽摩配行业当然也不例外。目前,我国汽摩配行业投资只注重生产性投入,不注重科研性投入,投入强度严重不足。从我国近几年的情况看,整车投资见效快,容易把握市场方向并且投资风险低。但零部件投资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专一,这样就造成了汽车配件比整车技术更加落后的局面。下面是我国近几年汽摩配行业总投资与整车行业投资情况:

  年度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四年合计

  汽车工业总投资 194.90 203.96 196.12 193.99 788.97

  其中:整车投资 135.36 148.27 149.88 150.03 583.54

  零部件投资 59.54 55.69 46.24 43.96 205.43

  投资比例 0.44:1 0.37:1 0.30:1 0.29:1 0.35:1

  从上面的资料来看,2000年到2003年四年的汽车总投资合计为788.97亿元,其中整车投资合计583.54亿元,零部件总投资合计205.43亿元,投资比例为0.35:1。所以,和整车行业投资相比,我国零部件投资严重不足,而国外发达国家汽车行业发展较早,发展稳定,零配件投资大于整车投资,达到1.1~1.3 :1,即零配件的投资大于整车投资的10~30%。在我国,由于国家对整车行业采取高度保护的整车,整车厂竞争不充分,利润丰厚,导致情况完全相反,零配件的投资远远低于整车投资,仅仅维持在 0.35 :1左右。零配件企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地位很不稳固。因此加大汽摩配企业的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是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课题。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应当加大模仿型研发投入力度。现在汽车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汽车厂商每年都要推出一些新车型,自动变速器、防侧滑系统、GPS、ABS、安全气囊、防撞雷达、三元催化转换器等技术先进、成熟的产品纷纷被利用在整车上,这就要求配套厂的产品能跟得上新车的开发速度,因此企业只有加大科研开发力度才能受到大厂家的青睐。专家认为,我国零部件厂家的仿制能力强,加大学习模仿型研发投入,缩小差距,逐步实现和整车同步开发的能力,应该是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必经之路。

  目前,汽车已经由原来单纯的机械产品,向高级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传统的汽车零配件产品的生命周期正在一天天缩短。而我国汽摩配产品仍普遍处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情况,今天的优质产品,几年之后就可能被新的产品取代,因此,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对于那些生产技术含量低,能耗高、污染重的零配件产品,比如化油器、点火线圈等企业,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更是迫在眉睫。随着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我国原有的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的优势,也可能逐步消失。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必须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改进自己的产品结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二)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零部件产品,提高产量,形成规模效应

  要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使产品能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我们就应该发展优势产品,形成规模效应。目前我国对一些产品已经具备规模生产的条件。在附加值相对较低的零配件方面,比如制动磨擦片、铝合金车轮、汽车玻璃、灯泡、蓄电池、千斤顶、活塞环、齿轮、轴承、汽车内饰件、汽车音响、万向节、座椅安全带、水箱、水缸、缸垫、滤清器等产品,在价格上、品质上,都已经具有国际性竞争能力。这类产品虽然价值低,但大多属于易损件,市场需求量十分庞大,以刹车盘车榖为例,2000年,仅仅美国市场容量就达到4亿美元,而我国仅仅出口800万美元。另外,这些有传统竞争能力的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受整车厂商限制比较少,可以利用多种途径出口国外,顺利地进入售后服务市场。这类企业的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完全可以依托国内市场,将数量做上去,形成规模效应,从而成长为具有国竞争能力的公司。例如,上汽延风去年向美国出口汽车座椅数百万套,创汇8000万美元。浙江万向集团更是由一个专门为浙江汽车生产万向节的小工厂,发展到为全国,为国际汽车厂家生产万向节的企业集团。

  (三)强强联合,形成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

  在整个汽车摩托车行业高度国际化的情况下,汽摩配行业的发展,也在要求企业之间必须加强联合。首先,整车厂商对零部件采购模块化:一般大的整车厂商都有十几、二十个体系与之合作,而且它们更乐意跟体系形成合作而不是单个的零配件制造企业,这些零配件厂商以“模块”的方式,比如制动系统配件、传动系统配件、汽车音响系统等方式,向整车厂商提供零配件。这就要求有条件的汽摩配企业必须由原来单兵作战的方式,或者仅仅是整车厂配套厂的情况,和其他零配件厂商一道变成一个团队,一个组合,参与竞争,否则,就没有进入整车厂商配套体系的机会。其次,一些零配件的标准化(中性化)程度越来越高,很多零配件要求能在全球都通用。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化生产,全球性服务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必须强强联合,分工合作,形成规模。据专家分析,2008年以后,国内同一种零部件一般只要3-5个厂家生产,而不是现在的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的低水平生产的现状。 (四)分工协作,树立集群优势,提高运作效率

  我国中小汽摩配企业,可以通过动用第三方来建设共用平台,进行横向联合,比如产业联合会可以寻找一两家有实力的零配件厂家建设平台,其它厂家出钱租用。零部件厂商还可以主动寻找上游或下游甚至配套企业合作,进行纵向联合,形成集群优势。例如,台州市有上千家摩托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基本都是家族式的,或者就是家庭工厂。张家生产摩托车车灯,李家生产B螺丝,整个台州市就成了一个大型摩托车生产集团。但这个“集团”不是由一个企业统一建厂,把数万人集中在一起,由一个厂长自上而下地指挥和管理,而是由上千家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机制灵活、动力很强的家庭企业组合而成的。结果,台州市的摩托车生产成本比内地许多大型摩托车生产企业低30%左右。从经济学原理来解释,这就是集群企业的生产方式,能带来更多的原动力装置。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生产,只有一架原动力装置。假设,台州只有一个大型摩托车发动机厂,所有的零部件都在这个企业生产,除了一个老板之外,台州所有的人都给这个老板打工,都听从这个老板的管理,结果只有一架原动力装置,只有一个人特别操心,对其他人来说,天塌下来由老板一个顶着。“集群经济”的特点是,生产摩托车发动机的老板有100个,即有一百架原动力装置,每时每刻都有100个人特别操心。因此“集群经济”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

  (五)选好目标市场,建立健全的出口渠道

  目前,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普遍没有建立四通八达的国际营销中心和信息网络,对国际上零配件需求的了解基本上是零星的,不及时的。在区域上,我国汽摩配的出口相当一部分集中在东南亚非洲等欠发达地区,而对世界主要的市场,比如欧洲、北美以及东亚的日韩市场,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出口量反而很少。 对于那些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品,我国的目标出口市场应当以欧美等发达地区为主。出口的渠道,可以采取为那些国际性的零配件巨头提供OEM产品的方式间接出口,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采取在国外设立营销机构,选择当地的中间商,开展国际业务。现在国际上有不少贸易公司在找国内厂家做当地的代理生意,这是扩大我国企业出口的一条捷径。

  另外,在国际贸易中,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改变着原来的经营模式,许多国际性的零配件公司原来具有的健全的、遍布世界的营销体系的优势正在减弱,甚至可能成为企业发展的拖累。这样以来,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网络交易平台,获取信息,开展国际业务。

  (六)密切关注行业发展的趋势,发挥后发优势

  目前,汽车工业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新型材料、新的高科技术在汽车零配件的运用层出不穷,汽车正由机械产品,向高度机电一体化产品发展,并将发展成信息含量很高的产品。在能源日益紧张,环保要求日益加强的情况下,电动汽车将是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尤其是在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今天,我国中小型企业完全有条件把引进的先进技术加以利用,针对国内的消费环境加以改革。也就是说:从地域优势上讲,我国中小型企业更加熟悉当地消费情况。因此,加强对电动汽车所需零配件的研究投入,可以使我们获得后发优势。

  六、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政策

  (一)加强体制改革,规范市场秩序

  目前,我国国有汽摩配企业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汽摩配市场环境不健全,监督、管理力度不够。一方面,各地区条块分割,一些管理存在空白;另一方面,一项事务多部门管理,政出多门,有时令企业无所适从。行业自律缺乏,企业为求生存,常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损害了消费者和原生产厂商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2003年,我国汽摩配企业已超过1万家。具备出口能力的公司,2000年就达到2359家。产品同质化严重,仿制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横行,不但严重扰乱了国内的市场,还严重影响了我国汽摩配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

  政府部门应当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乱纪的企业进行严厉的惩罚,规范市场;同时,从宏观角度,营造良性的市场环境。政府要鼓励企业间的联合,加强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比如,政府可以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鼓励龙头企业兴建工业园区,使更多相关的小企业向其靠拢。这样,既能满足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化生产,又能保障行业内技术、信息、人力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二)在融资、税收上,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政策优惠

  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比较单一,多为银行贷款。以国有为主体的银行,更愿意将款项贷给大中型国有、外资企业。中小型民营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融资十分困难,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如何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浙江省台州市已经探索出一条很有借鉴意义的途径,就是鼓励发展民营商业银行,再由风险意识很强,控制风险能力也很强的民营银行将款项发放给民营企业,从而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在这方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一部分,中小型企业不但解决了大量社会就业问题,而且是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先锋,是国家税收重要贡献者,国家应该对中小型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方面的支持。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并被证明是很有效的政策。例如,英国从1999年开始,就对中小型企业的科研和开发投入实行税收减免,延长对企业生产性投资的税收减免期限,并设立总金额为1.6亿英镑的创业基金,向新建的高科技产业公司提供企业启动资助。英国政府还设立了小企业服务局,在帮助新建小企业熟悉和遵循监督法规、提供贷款担保和国外市场信息,以及如何采用先进经营手段等多方面提供服务。所以,中国政府应当在税收上给予中小型企业更多的优惠。

  (三)支持建立行业商会,建立一套合理的技术成果推广与应用体系

  通过建立商会,可以更好地促使政府加强对行业的管理、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及行业管理规范政策,以消除各职能部门的多头管理,规范市场,打击造假贩假行为。并支持建立必要的技术培训机构和资格认证体系,支持行业网站的建立,为本行业企业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 建立一套合理的技术成果推广与应用体系,这样既可以减少企业间研发方面的重复投入,又可以顺应市场需求,迅速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有效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中小型企业之间,可以进行重组并购,形成规模,减少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获取相对竞争优势,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综上所述,汽摩配行业作为汽车和摩托车工业的基础,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能不能在国际市场获得一席之地,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我国中小型企业应该认清当前环境和存在问题,把握机会,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采取正确的策略并依靠政府的帮助。我相信,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一定能在参与国际竞争,与狼共舞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我国的中小型汽摩配企业也一定能很好地融入国际,成为国际汽摩配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注释:

  (注1)本文列出的汽摩配数据指除汽车底盘以外,包括发动机在内的其他所有汽车、摩托车用的

  零配件数据。

  (注2)涉外汽摩配企业:指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港澳台独资、合资、合作企业。

  (注3)我国中小型汽摩配企业:主要指内资企业。

  参考文献:

  1、《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1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3

  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

  2、《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市场年鉴》、《2001年中国汽车工业市场年鉴》、《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市场年鉴》、《2003年中国汽车工业市场年鉴》

  3、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张正智:《再创历史新辉煌—记2003年汽车工业取得全面发展》,《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5页

  4、吴世经、曾国安:《国际市场营销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5、张小虞:《汽车零部件园区 企业聚集不等于产业群落》,《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9月28日,

  6、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黄永河,吴松泉:《加入WTO第一年汽车行业运行情况》,《2003年汽

  车工业年鉴》,1-5页。

  7、中国汽车咨询委员会秘书长,腾伯乐:《汽车工业五十年发展回顾 》,《2003年汽车工业年鉴》,5-19页。

  8、中汽国际经贸咨询有限公司:《构筑面向全球汽车市场的中国配件产业》,《2000年中国汽车工业市场年鉴》,177-180页

  9、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张正智:《2001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综述》,《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7页

  10、郭千里:《WTO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影响》,《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7-9页

  11、中国南方工业集团公司,赵军、孙平、车丽萍、何琼:《摩托车市场综述》,《2002年中国汽车工业市场年鉴》,第七部类,231-237页。

  1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陈林、张正智:《汽车工业九五发展回顾》,《2001年中国汽车工业年鉴》,1-11页

  13、李劲:《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的机遇与隐忧 》,《中国汽车报》2004年11月6日

  14、张越: 《五大症结制约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 》,《经济观察报》2004年6月13日,

  15、付辉:《第四次浪潮消解中国零部件》,《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12月16日,第27版, 人物国际

  16、马凌:《如何使阳光照到本土零部件企业》,《南方周末》,2004年12月9日

《发表经济论文论如何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发表经济论文论如何加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26353

相关内容推荐
41本民族学与文学方向AMI收录期刊
土木工程2区sci期刊推荐9本
A类核心学术论文难发吗
教师职称专著对第一作者单位有要求吗
博士出书的最佳时间,理清3个环节,出版会及时
公共卫生、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SSCI期刊推荐6本
南大核心期刊难发吗?为什么难发,怎么才能更好发
职称评审出版专著有哪些优势?超重要的4点分享给大家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