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博士之职发表核心论文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_期刊投稿推荐_期刊论文发表咨询_职称驿站

论文发表指导,期刊推荐,国际出版

职称驿站学术导航
关闭职称驿站导航

论文发表职称晋升 全方位咨询服务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博士之职发表核心论文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4-06-13浏览:42次

  论文摘要:清初在太常寺设博士厅博士,掌考祝文礼节,著籍为式,坛庙陈序毕,引礼部侍郎省齐,并岁核祀赋。在国子监设博士厅博士,从七品,掌分经教授,考校程文,偕学正、学录经理南学事宜⑨。清末实行“新政”,改革官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立学部,国子监遂废,也宣告了博士官制度的结束。

  关键词:博士,官制,教育

  引言

  博士,现在是学位的名称,但在中国古代是个官名。本文拟从博士及其制度的产生入手,探考其在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的设置情况及其在中国封建社会所发挥的作用。

  博士,现在是学位的名称,但在中国古代是个官名。它究竟源于何时,信史不足,王国维在《汉魏博士考》①中分析认为博士开始于战国后期,一直沿袭到秦代。但从《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和《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等的记载看,博士一官由来已久,不一定自秦代才开始,但秦代已有博士制度是无疑的。史书记载,秦朝博士官多至七十多人,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百家都可以立为博士。他们掌通古今典籍、史事,以待咨询、议礼、议政为职责。

  汉初孝文帝时期,开始设置了儒学的专经博士,例如治《尚书》的欧阳生,治《诗》的鲁之申培和燕之韩婴②,从而有了《诗》、《书》这二经的博士。汉景帝时又立袁固为《诗》博士、董仲舒、胡毋生为《春秋》博士等。到汉武帝时期于建元五年(前136年)将儒家经典列为官学,设立“五经博士”,并于元朔五年(前124年)建立太学。“五经”博士,即《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学科。太学初建时,设博士七名,招博士弟子五十人。汉成帝时博士弟子三千人③。至东汉桓帝时,已达三万余人④。自汉武帝确立“五经”博士制度,非儒家的诸子百家一概罢斥,从此以后博士始专向儒家和经学方向走去,与秦始皇时诸子百家皆立博士的制度完全不同。博士们就是太学的教授,作为教官以“掌教弟子”为主要职责,遇“国有疑事”,则“掌承问对”。

  自秦以来,博士皆隶属于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隋初把国子寺独立出来管理中央学校,如国子学(西晋创立)、太学、四门学等,并各设博士执教⑤。大业三年(607年),朝廷改革官制,国子寺改称国子监,成为以后封建政府教育、培养人才的专门机构⑥。

  唐朝在京师设立六学二馆。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和算学,均属于国子监。二馆是弘文馆和崇文馆。二馆设学士,其余各学皆设博士、助教。地方诸州府亦设博士及助教。此外中央和地方皆有医学,亦设博士,如医博士、针博士、按摩博士、咒禁博士等。如《旧唐书·志·职官一》所记载:国子监设国子学博士二人,太学博士三人,四门博士三人,律学博士、书学博士、算学博士,五经博士各一人,广文馆(为后设之第七学)博士二人,掌教文武百官、国公王孙及庶人弟子。此外,太仆署、司天台等都设立学科,设置若干人担任博士教授诸生。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唐代科举考试科目繁多,已超出汉代独尊儒学(经学)的范畴,比起以前几朝的规模,所设的掌教博士官数量和名目自然也多,学生的数量更是无法计算。但明显的可以看出,博士的设置向注重实用和专业技术方面发展。

  据说唐朝陆羽有《茶经》一书传世,被唐德宗皇帝当面尊称为“茶博士”。后来对卖茶的伙计就称为茶博士。可见到了此时,已把对某一种职业有专门精通的人称之为“博士”。敦煌遗书中也把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可以从事本行业中难度较高技术劳动的工匠称之为“博士”,技术等级仅次于“都料”(级别最高的工匠),如泥匠中从事抹房(窟)顶泥的“上仰泥博士”。⑦但这只能称之为口头或民间说法,虽与博士或博士官制关系不大,但也是传承了博士掌通古今、精于某学的涵义。

  宋沿唐制,中央仍置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学校,博士官的设置与唐又稍有异同。首先在太常寺设“博士四人(后又稍有增减)……掌讲定五礼仪式。”又于国子监设“祭酒一人,大(太)学博士十人(每经二人),武学博士二人,律学博士二人……” 武学博士的设立,为历朝之首例。宋元丰六年(1083)始置宗学,收宗室子弟,旋中辍。建中靖国元年(1101)重置。宗学设宗学博士,旧诸王宫大小学教授也。南宋仍置。宗学及宗学博士的设立也为宋朝首创。

  明朝首先在翰林院下设“五经博士9人,正八品……五经博士初置五人,各掌专经讲义,继以优给圣贤先儒后裔世袭不治……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正八品,孔氏二人,……” 从而产生了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虽是八品,却是没有实际权力的虚职。国子监设“…博士厅五经博士五人,从八品……掌分经讲授而时其考课。……”此外,在太常寺还设博士二人,正七品,掌讲祭祀礼乐。在钦天监下设漏刻博士,从九品,掌定时以漏,换时以牌,报更以鼓,警晨昏以钟鼓⑧。从中可以看出,明代博士官的地位和作用较前代明显降低。

  清初在太常寺设博士厅博士,掌考祝文礼节,著籍为式,坛庙陈序毕,引礼部侍郎省齐,并岁核祀赋。在国子监设博士厅博士,从七品,掌分经教授,考校程文,偕学正、学录经理南学事宜⑨。清末实行“新政”,改革官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设立学部,国子监遂废,也宣告了博士官制度的结束。

  《说文解字》曰:博,大通也。也就是博学广通的意思。从我国历朝博士的设置和其职责看,虽然在各代损益不一,但它的基本职责没有大的变化,大抵需掌通古今典籍、具备某一专业知识或技能,掌教育、祭祀,备咨询、议礼、议政等。其秩品从正五品(唐国子学博士)到从九品下(唐按摩博士、咒禁博士等)不一,虽级别不高,但享有很高的荣誉,尤其像明朝之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对博士的任用,或由皇帝的征召,或由大官推荐,或由选试,或由他官迁任。虽然其地位呈逐渐降低和削弱趋势,但博士制度仍是统治者安置知识分子,充分发挥他们作用和效能的一项重要措施,从而博士官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宣传和教育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二十五史》,1986,上海书店、上海古籍出版社。

  [2]《观堂集林》王国维, 1959,中华书局。

  [3]《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陈寅恪,1963,中华书局。

  [4]《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1992,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中华文化通志·教化与礼仪》-《学校志》袁征,1998,上海人民出版社。

  [6]《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孙钦善,2001,高等教育出版社。

  [7]《中国历代中央官制史》王朝,2005,上海人民出版社。

  [8]《中国古代文化史》阴法鲁、许树安,2007,北京大学出版社

  ①王国维:《观堂集林·汉魏博士考》,中华书局,1959。

  ② 孙钦善:《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③《汉书·儒林传》

  ④《后汉书·儒林传》

  ⑤ 《隋书·百官志中》

  ⑥ 《唐六典·国子监》

  ⑦ 马德:《敦煌工匠史料》,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

  ⑧ 以上皆引自《明史·职官志》

  ⑨ 《清史稿·职官志》

《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博士之职发表核心论文》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正确认识我国古代博士之职发表核心论文

文章地址: https://m.zhichengyz.com/p-26493

相关内容推荐
肠道免疫相关的SCI期刊推荐9本
高级工程师职称评定要发论文还是出版著作
41本民族学与文学方向AMI收录期刊
土木工程2区sci期刊推荐9本
A类核心学术论文难发吗
教师职称专著对第一作者单位有要求吗
博士出书的最佳时间,理清3个环节,出版会及时
公共卫生、环境卫生与职业卫生SSCI期刊推荐6本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马上联系学术顾问

未能解决您的问题?

不要急哦,马上联系学术顾问,获取答案!

免费获取
扫码关注公众号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