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金融论文 发布时间:2014-07-12浏览:13次
论文摘要:政府通过制定并贯彻可实施性强的约束性政策,控制金融资金流向,可以在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中西部地区的前进步伐,实现金融区域性差异减小、东西部人民收入水平逐渐靠拢、各区域平衡发展共同推动我国总体经济增长上升到一个新台阶的基本目标。
关键词:区域性,金融发展,差异,特点,政策
引言
在近30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但这种发展过程是不平衡的,存在着很大的区域差别。东部沿海城市的发展速度就远远超过中西部城市发展速度,这种发展速度不平衡的不良状态越来越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同理,金融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同区域的影响和制约,使其出现较大的区域性差异。这种差异的变化规律是先异后同的,即刚开始差异越来越大,然后逐渐变小至忽略不计。在推动我国综合金融发展时,不能一味抑制差异化过程,要积极引导和调控,最终减小区域金融的差异化趋势,实现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
一、从实际数据看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
为了保证区域金融差异化考察的有效性,一般将我国大体区域分为四大部分,即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下面我们就对各个区域的金融发展差异状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制图,直观地描述出区域金融发展的基本差异。
(1)资本市场差异
下图所示的是四大区域的金融资本市场差异统计数据: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四个基本区域的股票和债券大致分布情况为:东部各占35.33%和9.49%,西部各占19.25%和1.47%,中部各占13.59%和1.62%,东北各占12.37%和0.59%。由此可以明显得知,东部的金融发展水平大大领先于其他区域的发展水平,居于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榜首,充分表明其融资能力的强大。
(2)中介金融差异
下午所示的是四大区域的中介金融发展差异统计数据: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四个基本区域的credit和private指标差异情况为:东部是0.38和1.17,西部是0.26和0.74,中部是0.16和0.42,东北是0.24和0.32。从这个调查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东部区域之内也具有较大的城市差别,比如北京、上海等地金融中介发展水平高,而河北等地发展水平低;西部区域也有发展情况不俗的城市,重庆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具有较大的金融中介发展潜力,在以后的区域金融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占据西部发展的领军地位;一些金融中介发展水平低的城市和地区,其内部差异也比较小。如果从整体金融发展的角度来看,金融中介发展的差异性明显要小于资本市场发展的差异性,而其规模却远远大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规模。
二、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基本特点
在进行完相关数据的正确统计和科学分析以后,并结合局部和整体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状况全面考察,可以发现其基本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1.金融体系不完善
我国区域金融的基本体系同时要求政府和银行的参与,政府是主要干预者,银行是重要基础,而这样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善,函待彻底的改善。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的今天,我国金融体系却普遍存在着市场化水平不高、债券或股权融资结构、直接间接融资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过去老式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变革,仍旧作用在金融体系结构中,给金融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在最近几十年间,金融发展最重要的变化趋势就是直接融资比重随信用利用形式的多样化而变得越来越大,不过这些融资项目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间接融资项目,过去那种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信贷的基本情况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改善,很大一部分信贷资金提供给了国有企业,私有企业只获得较少的资金援助;而与此正好相反的是,许多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而私营企业却承担着金融发展的大部分职责,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得知,08年我国私营企业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国有企业生产总值的95%还多,占据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但实际得到的金融援助却不及国有企业的十分之一。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目前区域金融发展中,国有和私营企业受到的待遇截然不同,投入和回报严重不相符。
根据先进国家的金融发展模式来看,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其内部企业融资的方式必须首先考虑债券,然后才是股权,但是这种理论在我国却完全倒过来了,形成了先股权后债券的融资模式,造成了整体金融发展薄弱,不利于各种企业长久发展。
2.不同区域金融发展出现巨大差异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另一重要特点就是差异巨大、各地区发展不平衡,这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事实,因此我们在制定和贯彻相关金融调控措施时都要基于差异性来进行具体考虑,不能盲目实行。目前国家已经陆续颁布一系列发展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东北工业振兴等来缓解这种不平衡的局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缩小了各个基本区域之间的金融发展差异化趋势,但这种差异并不能根除,还是会一直存在于区域金融中的。由这种差异性我们可以看出,金融发展是跟随地理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受地理因素影响程度较大。
如果我们要对区域金融中的区域进行理解,应该要考虑到两个层面,一个是字面意思上的区域,即指在一块固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的金融发展;另一个是引申意思,即指金融系统总体的一个局部区域组成。区域经济既是某个区域内经济特点的直接反映,又是区域特点的影响者,所以区域金融的差异性能够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区域总体发展的差异性。
三、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结构和关键环节,区域金融的发展将会直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样,区域金融的滞后也会直接导致区域经济滞后,而区域金融中存在的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根除,所以在制定金融政策时也要全面考虑以便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开这些问题,保证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发挥出积极作用,以下几点政策建议可供参考:
1.建立并优化现存的金融体系
要想保证区域金融良性发展,首先就要做到质、量统一,量是基础,质是提高。在对金融体系进行优化时,要兼顾质与量的平衡发展,不能继续走过去只注重金融总量增加的老路,要转为注重金融结构的建立。因为金融总量增加总会有一个极限,而建立健全有效的金融结构可以在将这个极限的高度提升,更有利于区域金融的综合发展。
2.继续实施金融政策差别化
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化决定了相关金融政策也要有一定的差别,对不同的区域约束力度不同,否则如果没有差别,那么资金流向必定是从落后到先进、从中西部到东部,致使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人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政府通过制定并贯彻可实施性强的约束性政策,控制金融资金流向,可以在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中西部地区的前进步伐,实现金融区域性差异减小、东西部人民收入水平逐渐靠拢、各区域平衡发展共同推动我国总体经济增长上升到一个新台阶的基本目标。这同时也是我国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发展的根本意图。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对我国区域金融进行全面准确的差异化分析统计,然后再总结出区域金融发展的不同特点,最后制定贯彻相应的金融政策,才能最终保证我国区域金融得到长足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文章系作者结合多年金融管理经验并查阅大量相关资料整合编写而成,旨在为广大金融工作者今后的实际工作提供一点理论依据,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沈坤荣,张成.金融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跨地区动态数据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
[2]崔光庆,王景武.中国区域差异的政府行为:理论与经验解释[j].金融研究,2009
[3]李敬,冉光和,万广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值分解方法[j].经济研究,2007
《探究当下我国金融管理趋势发表金融论文》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探究当下我国金融管理趋势发表金融论文
下一篇:你真的了解托管业务的管理流程吗?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