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医学校验论文 发布时间:2015-03-09浏览:53次
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命现象复杂性和健康影响因素多元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当代医学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方面转向以健康为目的,强调预防优先、整体治疗、全面改善;另一方面转向以患者为中卜,强调个体差异、心身兼顾、自我保健。在此背景下,医学模式应运而起,致力于反思医学科学发展和医学实践活动,探索更加符合当代医学发展趋势的新型医学模式。医学模式研究迅速成为一门显学,标志着医学发展走向更加自觉、更加成熟的阶段,其主要贡献是对现代医学缺陷的深刻揭示以及对传统医学价值的重新认识,其共同取向是倡导从整体角度认识和解决医学领域有关问题。
关键词:医学论文,中医,古代医事
中医学在形成初期受到我国古代自然哲学整体观的影响,倾向于从整体角度追问生命是什么、疾病从何而来、健康如何实现,逐步确立了以整体思想为核卜的医学理念、认知方式和实践模式,将其贯穿于自身理论体系并付诸于全部医学实践。
从当代医学发展对医学模式转型的需求来看,中医学整体思想可以在方法论层面提供借鉴;从中医学对华夏文明的历史贡献来看,它不仅在医学教育中得以繁衍传承,对中国古代医事制度的发展也产生深远影响。那些秉承了整体思想理念的医疗从业者。
一、早期的医学分科和医事制度的确立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迎来了一场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周礼》把巫祝列入春秋大宗伯职官中,把医师列入天官家宰管辖。
这就意味着,医学开始从巫术中分离出来,医生也逐渐退出国家的政治生活,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
《周礼天官家宰》中记载,凡邦之有疾病者,疙疡者造焉,(医师)则使医分而治之.可见早在周代,医学分科就已经出现。该书还记载,当时的宫廷医生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且各有编制和职责范围的分工。其中食医中士圆人,他们的职责是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懂)、百酱、八珍之齐(剂),即专门负责周王室的饮食配膳,相当于现代的营养师;疾医中士愿人,掌养万民之疾病,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即负责百姓疾病的诊治,相当于现代的内科医生;疡医下士愿人,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注)药、刮杀之齐(剂),即掌管外科、骨伤科的外敷用药和去脓血除腐肉的药剂,同时负责外科、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兽医下士源人,掌疗兽病。如此详尽的宫廷医学分科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分科[猿],标志着我国古代的医学水平的进步与飞跃,这也为后来医学分科的逐渐细化,医学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打下了基础。
谈到古代的医事制度的演变,仍旧要从猿园园园多年前的周代开始算起。周代首设医师一职,掌医之政令,为国家医药卫生管理的最高官员。在医师之下设有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二人,徒二十人,他们编制确定,各有专业,各司其职。从疾病诊治到医书文案,从会计出纳到制药管药,极尽周详,缤密而完善。汉魏晋时期,置太医令以掌管医政,并设有太医及御医。但大多地位卑微,稍有不慎,便招致杀身之祸;宋齐梁陈医制如前,梁时已将太医令归属门下省,并设有藏药臣以理药政;隋朝初期,则置门下省以统尚药局,尚药局中有典御、侍御师等职,唐代医制基本沿袭隋制,所不同的是中央出现了翰林医官,在地方开始出现医官办学;两宋时期,尤其是北宋,设立翰林医官院,其权利除涉及医学外,还包括天文、立法、书法、绘画、文学,严然成为一座国家级的人才储备库,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将医官官称规范化、制度化;到明初时,医药官员的级别明了,从院使(正三品)到学正、医官和提领(副九品)不等,太医监亦改名太医院。
当时的着名医家如董宿、方贤、龚延贤、李时珍(尚有争议)、杨继洲等,都在太医院供职过,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清朝时,太医院成为最高医药管理机关[缘],通过药房分设,御药房主导、太医院参与,上驷院正骨科、内务府造办处统筹机制的确立,不仅实现了对庞大冗杂的宫廷人员疾病的防治,更实现了对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现代社会中被各种传记小说演绎有妙手回春之术的太医们,原型大抵都来源于此。
二、中医学的整体思想在古代医事制度中的体现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大多数学者一直在强调医事制度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换言之,将中医学发展过去及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归结于制度的不完善(社会存在)。医事制度的发展,受到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水平的影响,在一定时期,甚至与统治者对医学和医生的态度息息相关。然而,这些外部的环境因素终究不能阻挡以整体思想为核心和代表的中医学得以传承并走在传统医学前列,那些秉承了整体思想理念的医疗从业者,不仅将它付诸于自身的医疗实践中,也必然会体现在历朝历代的医事制度里:员援人事制度上,分工明确,定编定岗,主次分明,兼顾内外。《宋刑统》[远]载:诸合药供御,本院使副、直院、尚药奉御、医官、医学等豫与御药院相知,同具缄封,然后进御。其中宫及东宫准此。反映出在宋代的宫廷医疗中,需要合药供御、翰林医官院使副、尚药奉御、御药院等各个部门联合署名才能进呈皇帝,合御药误不如本方及封题误和造御膳误犯食禁等被列为十恶之六大不恭.明洪武二年,除设典药局负责太子的医药外,另设安乐堂供后妃养病,并配三婆(奶婆、医婆、稳婆)来做好女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圆援在确定诊治常规上,强调顺应四时,天地人三者和参.如针对四时皆有疡疾,采用五谷、五味、五药养其病,内外同治,疗效卓着。
整体性是人的一种根本特性,整体观是中医学的一个根本观点。当代学者对于整体观的把握,无论是倾向于元整体抑或是合整体,不可否认的是中医学的整体思想已经渗透在医疗活动和医事制度的方方面面,它同我国其他优秀的传统文化思想一起,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浅析中医学整体思想在古代医事制度中的体现》由lunwendr提供广大读者阅读,转载请注明。
《医学论文中医学整体思想在古代医事制度中的体现》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医学论文中医学整体思想在古代医事制度中的体现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