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动画艺术设计论文 发布时间:2015-03-10浏览:52次
为了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变的更高,结构更加合理,发表学术论文是一种对工作进行提高和改进的方式,在某个领域里科研的人会养成一个对事情深究的习惯,这个习惯就是论文创作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们要浏览大量的学术期刊,使自己的个人知识储备丰富起来,以下这篇论文对“线”的意象图式进行了阐释。
“线”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阐释,摘要:本文从认知图式和隐喻理论出发,在探讨了汉字“线”的隐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线”的几何图式在其隐喻过程中的体现。
关键词:学术论文研究,“线”,认知,隐喻
一、 引言
点、线、面、体这些几何抽象都源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事物之中,但反过来,对他们的抽象认知又对人类认知新发现和新创造的事物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这些几何图形其实就是意象图式。这一点和莱考夫提出的“意象图式直接源自于人们自身的经验”和温格尔和施密特提出的“意象图式源自于我们人类和世界的接触”的论断相吻合。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和隐喻理论出发,旨在探讨汉字中“线”字在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二、汉字“线”的隐喻分析
在人们日常的生活当中,“线”作为人们的衣物材料最早被人类所认知,人类将其命名为“线”。人们根据线质地的不同,将其区分为棉线、丝线、麻线、毛线,等等。继而,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人类对于“线”的概念产生了更加抽象的几何认识,而这种存在于人脑中的抽象几何图形就是意象图式。人类将“线”的几何图式从先前的衣物材料“线”的领域投射到其它的认知领域的相应结构上,就形成了“线”的隐喻模式。
(1) 由于美国输油管线的扩运,导致近期原油价格上涨。
(2) 一月份起,公交总局会对现有的公交路线进行调整。
(3) 青藏铁路线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运行。
上面例子中的“线”都是由具体的人们的衣服材料的“线”所产生的“线”的意象图式而隐射到其它领域的特定具体的事物上的隐喻。例子中的“铁路线”、“输油管线”、“公交路线”都是从“线”的几何图形而投射出的隐喻。
当人类社会以及人的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人类除了认识具体的客观事物之外还进一步对抽象事物进行认识。对于抽象“线”的隐喻也遵从这一认知模式。
(4) 那班台上倌人,听得有点‘满堂红’的客人,未免众人的视线,都聚在秋谷一人身上。《九尾龟》
(5) 这时庙里光线相当暗,夜已经逼近了。《憩园》
(6) 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三、“线”的几何意象图式的隐射
(一)线段、射线、直线
人们根据自己对“线”的这个几何抽象认知,在认识生活中的事物时,将线的几何区分也映射到了认知当中。
(7)顺着手电筒发出的微弱的光线,他看到了她那瘦弱的身躯。
(8)太阳的光线,一丝丝透出来,照见一片平原。《晓》
(9)从上海到大连的航线因为天气原因被取消。
(10)那些女学生的视线,一齐射在他身上。《黄绣球》
在上面的例子中,手电筒所发出的光和太阳发出的光之所以被成为“线”,是因为他们与人们脑海中对几何射线的抽象认识所一致。即就是说,他们是从一个端点发出的一条能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的直线—从手电筒里的灯泡和太阳射出的一端无限延伸的线。而(9)和(10)中的“航线”和“视线”的“线”的认知是根据这两个事物符合人们对于线段的认知,即连接两点的线—连接“上海”和“大连”两个城市的线与连接“女学生眼睛”和“他身上”的抽象的“线”。
(二)线的粗细之分
人类最早的衣服材料“线”就有粗细之分,如丝线,棉线,麻线等。他们有着粗细的差别。因此,由此而产生的关于“线”的几何意象图式就被赋予了粗细差别的特点。如:
(11)一根电话线这头是政府那头是百姓。
(12)由于美国输油管线的扩运,导致近期原油价格上涨
(11)中电话线和(12)中输油管线都被命名为“线”,正是人们对于线有粗细之分的几何特点的认知隐喻映射。在这里“线”的宽度被模糊化了,而关注的焦点被投射到了“线”的长的特点之上。本文由教育大论文下载中心WwW.JiaoYuDa.CoM整理
(三)线之间的关系
几何中线与线的关系包括相交,平行,垂直等等。而这些线与线的几何意象图式关系被人们通过隐喻来认识其他事物。如:
(11)处在不同 时代、不同地域,具有不同地位和影响的作家和作品都可以在具有可比性的前提下,作平行的比较研究。
(12)在我国南方山区,往往是“ 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从而形成了山区农业的垂直布局,即立体的农业生产部门结构。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点、线、面之间的几何关系可以被用来构建不同物体间的关系,如:线的平行、相交、垂直的关系可以用来构建那些我们人类有时非常难理解的事物的认知。
四、结束语
“线”最早是指人们的衣服材料,而通过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知能力的进步,人类产生了对“线”的几何认知,而这种几何认知其实际上就是一种意象图式。人类将“线”的这种几何意象图式从最早的衣服材料“线”的领域投射到其他的认知领域的相应结构上,就产生了“线”的隐喻模式。在这种跨域的隐射中,从线的分类、线的粗细以及线之间的关系的角度隐射出许多和“线”有关的各类表达,而正是这些表达丰富了人们的认知世界和语言世界。
参考文献:
[1] Lakoff,G.1987, Women,fire,and dangerous things: What categories reveal about the mind.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2003, Metaphors we live by.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赵艳芳, 2001, 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学术论文研究“线”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阐释》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学术论文研究“线”的意象图式及其隐喻阐释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