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中学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15-03-25浏览:20次
21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革命已经深入到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得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可以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人们可以接受更加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我们进行了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它是一种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探究式学习的优点,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这一模式力图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以此来推进创新教育的实施.根据我们的研究该模式在区域性的教学中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关键词:教师论文发表,初中物理教学研究,中学教育
1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信息技术探究环境对探究实验的支持及其探究实验的特点,结合以上三点,我们构建了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图1).
1.1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阶段是基础环节
该环节通过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资源和材料,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件或制作微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图、文、声、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的特点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物理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让学生在这种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情境中学习,诱发学生感情上的参与,激发学生兴趣与好奇心,产生认知冲突.教师也可以通过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探究的欲望.在这种信息技术提供的交互环境下激发学生产生提出问题的欲望.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后,通过引导和讨论,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假设和有意义的猜想.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是自我设问、学生之间的设问、师生之间设问.勇于提问是教学的前提,善于提问是教学的关键,解决问题是教学的归宿.这一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学习《简单电路的设计》时,先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式马路》,来源于生活的情境材料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交通管理员,你该怎样做?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罚钱,有的说劝说,也有的说让红绿灯设计更人性化.如何设计更人性化的红绿灯电路?学生说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
1.2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阶段是该模式的重要环节
这一阶段是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发展能力的基本阶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现的过程,这一过程要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个体独自阅读教材,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回指导要得力,注意收集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的信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问题,教师不要急于指出和帮助,让学生自己反思排查原因,实在有困难的在学生的求助下教师再给予帮助.在个人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协作、讨论和交流.这个时候,学生对探究的问题可能存在不同的看法、观点和理解,可以通过辨析和辩论的方式加以补充和修正,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能认识问题的不同方面,理解问题的本质.
1.3汇报实验结果和评估交流阶段
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信息发布的环境和交流环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探究的结果,其他学生予以评估,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意见.经过争辩之后,学生基本上能得到较为完善的答案.但也会出现学生对物理概念、定律、规则等内在联系和区别理解不透彻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启发精讲.必需时可补充演示实验.教学中应着重指导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思路.帮助他们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另外,学生经过认真的自主探究和交流评估,总结出自己的看法.可学生的语言必竟是粗糙的、不严谨的口头语,这时需要教师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意见去粗取精、整理归纳,形成全体学生的共同认识,然后将其提炼升华成精炼准确的教材上的结论.
1.4应用创新阶段
实施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目的不只在于得出正确的结论,及时运用探究的成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则更为必要.因此教师应精心编制随堂练习或小制作等借助信息技术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判断、选择、反思、操作、汇报等,采取多形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多角度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开拓创新,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2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优势
2.1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探究的兴趣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造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造成认知冲突,感到自己知识锁链上的脱节,唤起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热情.例如,在学习《重力》等知识时,可展示女宇航员王亚平在“神舟10号”上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的部分影像资料,太空中的奇特的失重现象令学生十分好奇,引起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在太空中会有这么神奇的现象?为什么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总会落回地面?信息技术为学生探究重力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也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科学的进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对许多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是要依靠直观的实验来做基础的.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一部分实验时较难实现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把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模型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在《核能》这节教学中,学生对重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和核能发电的原理的理解比较困难.教师利用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动画模拟,形象展示重核裂变的过程和原理及核能发电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的知识,将学习物理当成一种乐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2有利于信息采集、处理实验数据,化解难点和疑点,探究物理规律
一些初中物理实验需要在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上花费大量时间,学生还很难通过数据得出规律.如果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这部分工作就能够省时、省力.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可以将所有小组采集的数据输入EXCEL电子表格中,然后利用EXCEL电子表格作出它们在凸透镜主光轴上的点,学生很容易发现成倒立、缩小实像时物距都集中在二倍焦距以外,像距都集中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同理也可以得出其它成像的规律.
3实施基于信息技术的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3.1实施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生自主探究起点不能太高,不能盲目地去搞一些专题性探索研究,教材相对深奥的理论性强的内容不宜采用此法.自学讨论题目要具有启发性,难易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学生不假思索就回答,这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也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水平太多,以至于学生茫然不解,不知所措.讨论的题目,估计经过学生反复动脑思考,能“跳一跳,摘得到”为宜.讨论的题目最好具有程序性.题目的安排顺序要与学生思维发展顺序相一致,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紧扣讨论的题目进行讨论.对个别学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问题,教师应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深度,指导他们课外去阅读有关书籍,以防讨论漫无边际,影响进度.讨论中特别重视中、下等学生的心理特点,应优先让他们发言和提出解答,鼓励他们打消怕错的思想顾虑,动员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只有把中、下等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3.2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的特性,实现媒体优势互补
在物理探究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所具有的特性,实现媒体优势互补.例如,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如模型、实物和实验)所具有的直观性、真实性和可触性等特点,为教学创设具有真实体验感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现代媒体为教学创设具有“虚拟”体验感的学习环境,从而使学生可以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可选择的自主学习.
3.3课堂调控要得当
教师应视教学内容、学生自主探究情况及教学进度统筹安排,使课堂密度和进度适当.要给学生足够多的自学讨论时间.学生讨论中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应注意防止不管学生是否弄懂,讲授得过于详细,重新回到“满堂灌”的老路上去的倾向.
3.4注重实施创新教育
自主探究堂教学模式应注意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师生情境.教师注意选择有多种结论的问题,否则学生思想容易缠绕在“一棵树上”无法散开.教师在挑选习题时,可以采用“一题多想、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形式来训练学生发散思维.例如,一条钢棒不知是否有磁性,据你学的知识有几种判断钢棒是否有磁性的方法?若有磁性,你又有几种方法判断它的N极和S极?初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物理教学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求知欲.教师不仅要注意保护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而且还应鼓励学生的“标新立异”.因此,教学中“你还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看法?”应成为教师教学的口头禅.学生有“新的见解”提出,教师应给予鼓励.学生的创新求异难免伴随幼稚和错误,但学生不断“犯错”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不能轻易包办代替、粗暴的否定.把保护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精神放在重要的位置,为学生的创新创设适宜的“温床”.
最后需说明的是学科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科学的教学模式,但不等于教学要模式化,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节奏和教师风格、语言等,“从心所致,而不逾矩”.任何教学模式都有其局限性,本模式也不例外,我们将继续深入,不断发展完善使其更好地与实施素质教育相适应.
《教师论文发表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物理自主探究教学的发展策略》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