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证券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4浏览:44次
摘 要: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新生力量,是完善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农村较差的信用环境、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村镇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其中,受业务开展的影响,信贷风险是村镇银行的主要风险。根据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的具体表现,结合农村实际,深入挖掘信贷风险的成因;同时,结合村镇银行现阶段信贷风险管理现状,思考完善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举措。
关键词:期刊论文网,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引言
村镇银行是国家完善农村金融市场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旨在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增强了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力,缓解了供需矛盾。村镇银行与一般的银行机构类似,以存贷款为主要业务,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信贷风险。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以及村镇银行信贷业务对象的特点,可知其信贷风险具有不同于一般银行机构的特点。传统信贷具有商业自偿性,以商品货物为抵押,商品一经出售,借款者便有资金偿还借款。而村镇银行的信贷则因为农业生产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生产性,受到很多不可抗力因素的影响,使得贷款从开始就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有必要对其信贷风险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管理。
一、文献综述
1994年,我国引入为低收入人群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解决贫困问题的小额信贷。在政府的支持下,小额信贷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的扶贫计划以及农村地区的金融发展。但是,在政府干预、缺乏有效监管、利率市场化、法律地位不明确、资金来源不足、服务模式不灵活以及贷款程序较为烦琐等因素的影响下,小额信贷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金融需求。
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推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普惠金融旨在为社会阶层、社会群体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将被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农村地区和所有社会弱势群体纳入到一个更完善的金融体系之中。村镇银行正是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具体表现。与之前的小额信贷相比,村镇银行的资金来源广泛、法律地位明晰、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贷款方式灵活。村镇银行与传统的银行在业务方面与一般的金融机构类似,但是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其面临的信贷风险具有不同的特点,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目前,国内学者对于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方面。唐立业(2014)结合现实背景,运用文献法与逻辑分析法研究,认为村镇银行需要从经营管理理念、信贷审批流程以及风险岗位设置等三个方面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黄卉和蔡振宇(2014)在充分认识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特殊性的基础上,认为其信贷风险控制中存在监管法律制度不健全和内控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出应从故意违约风险、非故意违约风险以及建立差别化的信贷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等方面防范信贷风险。封军和辛立秋(2012)从农村金融视角分析,认为村镇银行面临着产业、信用、流动性、政策性以及信贷投放目标错位的风险,在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和信贷模式创新等方面提出防范信贷风险的对策。程海彦(2012)提出,应从发起层(选址、管理人员选拔和国家政策)和村镇银行层面(人员素质、贷前检查和贷后责任管理)上进行信贷风险防范。
目前对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是借鉴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知识,并没有形成一套专门针对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而且对于信贷风险的分析研究和对策选择主要集中于定性分析方面,定量分析的文献很少,对风险的分析缺少数据的支持,对措施的选择也没有涉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贷风险指标体系,强调了风险管理体系的各个部分,没有系统阐述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的模式与构成。
二、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现状分析
(一)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依赖于借款方的还款意愿与能力。农民普遍注重个人的名誉与信用,因而村镇银行的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贷款对象的还款能力。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居民入水平不高,且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更多地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这些均制约着农民的还款能力。
2.操作风险
首先,村镇银行发展历程较短,不能吸收相应的专业人才;管理人员素质低、工作人员的操作技术和经验不足,且缺少专门的培训,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其次,为了达到相关的指标要求,人为降低客户的准入门槛,埋下风险隐患。同时,贷后检查机制不健全,检查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最后,村镇银行沿用母行的信贷规章和操作流程,不适应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和特殊的业务定位。
3.法律风险
我国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表现为法制环境不健全,关于银行的相关立法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有些法律条文与国家其他的相关政策不符,而且目前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村镇银行管理的法律文件,不能满足村镇银行的特殊需求。
(二)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1.信用环境较差
在农村地区,企业逃废金融债权的现象比较严重,社会上坑蒙拐骗、金融欺诈等失信现象严重;征信系统建设滞后,风险控制没有必要的信息系统的支持,信息搜集的成本也很高;农村的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风险较大,资产总量偏低,不能满足抵押担保的要求。
2.法制不健全
国家虽然已经出台了关于村镇银行的相关法律,为村镇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提供了依据,但是这些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有的还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相互矛盾。银行内部的法律服务部门力量薄弱,缺少具备专业知识的法律人员,员工的法律意识淡薄。
3.员工素质不高
村镇银行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经营管理素质较为低下。村镇银行服务范围集中在农村,工作条件差、机构小、发展空间较为狭隘,很难留住那些具有从业经验和综合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三、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思考
1.构建有效的信用评估体系,降低信用风险
针对农村的特殊性,建立信用评级机制,对农户进行信用评级,并进行定期审核。当地政府具有掌控信息方面的先天优势,村镇银行应该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从当地政府那里获取相应信息,降低对客户进行信用状况调查的交易成本。
2.构建完善的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利用现代科技提升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
完善合理的风险管理系统对于风险的防范与规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断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做好贷前的风险分析与识别、贷中的风险控制以及贷后的风险监测,有利于提高村镇银行的资产质量,有效降低信贷风险。积极采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方法,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信贷风险进行量化管理,加快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3.“职业人”制度,提高村镇银行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降低操作风险
经营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直接影响到信贷风险的高低,所以村镇银行应该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加强对职工的技能培训、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同时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和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
结语
村镇银行对于国家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信贷风险。村镇银行需要构建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同时吸纳高素质的人才。信贷风险的管理需要政府、村镇银行自身以及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促进村镇银行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参考文献:
[1] 胡忠良.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及防范路径[J].生产力研究,2011,(1):67-68.
[2] 封军,辛立秋.村镇银行信贷风险分析及其对策选择[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10(6):5-7.
[3] 李吟秋.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初探[J].金融经济,2009,(20):122-123.
[4] 杨秀.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国证券期货,2011,(7):182.
[5] 蒋玉敏.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以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为例[J].浙江金融,2011,(5):43-46.
[6] 于丽红,陈霞.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生产力研究,2011,(1).
[7] 魏宇林.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控机制建设[J].财经纵横,2010,(31):86-87.
[8] 付中财.村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探讨[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
[9] 张丽屏,付剑平.村镇银行信贷风险与应对对策[J].理论研究,2011,(11):66-67.
[10] 程海彦.村镇银行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J].河北金融,2012,(6):40-42.
[11] 王文.浅议村镇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72).
《期刊论文网投稿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期刊论文网投稿村镇银行的信贷风险分析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