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公共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5-10-23浏览:53次
当今社会,城市已经成为重要的人类活动场所。而城市公共空间是促进人们交流的重要场所,文化的多元需求,就决定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
【摘要】核心论文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现代城市设计越来越关注人的行为活动,而城市公共空间是承载公共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合理与否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市规划与设计师不断探索人们在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以及感受。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设计,有利于促进人们的交往,提升生活的品质。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城市设计,人性化设计,核心论文
随着科技的发展,促使人类在科学领域上的成果逐渐往人文领域发展。且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使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可以相互更加便利的进行交流,不同民族的文化资源也可以实现共享。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求,还需求更丰富的文化资源。随着人类文化需求的多元化,促使了文化共生现象的产生。
一、我国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但是由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在城市化进程中,盲目的建设带来了诸多问题亟需解决。其中主要的问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传统城市肌理与景观的消失,城市失去特色
每个城市都有着其发展的历史,城市的历史对人文景观的塑造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在城市的中心区域,人文环境显得尤为重要,而公共空间则是体现其特色的重要场所。在快速的造城运动中,我们往往忽视了传统文脉的保留与传承,盲目的改造和拆建,导致了城市肌理的损坏,并且破坏了传统城市景观形态。而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也普遍存在相似性,大广场大绿地的兴建,使得各个城市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2.过度追求视觉效果,忽略使用者的感受
当今我国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往往只注重形态的美观,却忽视了人们的其他方面感知和需求。其具体可以体现为,建造大量的观赏绿地以及为了能够显示气势而修建的标志性构筑物,这样的大尺度空间往往缺乏亲和力。然而公共空间最根本的属性是可进入性,只有交往,才能才生活动,才能体现公共空间该有的价值。
3.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硬性衔接破坏城市公共空间体系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使得我国土地资源紧张,地价的上涨,导致了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高容积率成为城市中心区必然的选择,高层、超高层是普遍设计的建筑群体,其目的就是能够节省土地资源。然而控规中对于高层建筑的控制有限,城市设计却往往没有法律限制作用,使得建筑师在建筑设计时往往忽视底部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联系,导致高层建筑与地面之间的硬性连接。
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关键问题
1.空间地位和目的性
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有着两种观念,其一为创造形象,其二为创造场所。目前大多数城市的思想都是第一种,创造形象,顾名思义,主要就是在外观上和视觉上的设计,而忽略社会、历史以及人文方面的感受。人们活动的核心是“场所”,而不是构成此场所的“形象”。
2.服务对象
当今社会,公共空间设计已经趋向于私有化,即满足小部分团体的需求,采用利益隔离式建设,使得公众无法进入公共区域。大型居住区的建设浪潮,成为新一轮圈地运动,阻隔了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的连续性,同时隔离了人群,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另外,挪用公共空间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居民失去了公共空间共享资源的权利。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其对象最主要的服务对象恰恰应该是民众。
三、城市公共空间未来的发展重点——人性化设计
记得著名的景观专家孔坚教授曾经说过:“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其服务的对象不是神,不是君主,更不是市长们,而是为了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设计的。”所以随着公共空间逐步的完善,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基本思路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入研究人的行为特征和需求。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在空间中活动的行为特征也是不尽相同的。想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要对人们的心理和活动规律做出总结,其中包括人们的领域心理、安全意识以及交流渴望等等,只有真正的认真的去了解人们的日常行为和心理活动,才能够做到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规划。
2.利用有效空间,提高空间的舒适度和吸引力。虽然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联系的方式增多,但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提供的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是没有办法通过科技通讯手段来代替的,人们也非常需要这种公共空间的自在交流。要想在有限的城市区域把城市公共空间有效的利用起来,就必须要合理规划停车场以及机动车道,避免侵占步行空间的连续性。
四、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的措施
1.注重人的行为及心理活动
进行城市公共空间人性化设计的前提条件就是注重人的行为及心理活动,公共空间具有民主性、人人参与等特点。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人们的感受与需求是最根本的原则,民众应该成为我们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参与者和构成者。
2.城市公共空间要传承地域及文脉
现代城市公共空间在每段历史时期都是有着较大差异的,其主要包括了形貌、比例、感觉以及象征意义等具体内容。由于每段历史时期的观念不同,也会造成空间形态的差异。设计应传承历史文脉,形成特有的地域特点。但是公共生活的实质是没有改变的,比如气候对当地公共空间的体现和要求以及各民族的信仰和民俗在城市公共空间的体现和要求等。
3.心理层次的关怀
设计如果只考虑单一功能并且想借此向人性化靠拢是不现实的。因为一旦理性方面超过了个性,就会偏离了人性。所以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物质方面,还需要关注人的心理和情感。可以对公共空间的构造物进行适度的围合,形成一个积极的空间,以增强人们的安全感和领域感,进而使得城市公共空间更加具有吸引力。如果空间的规模比较大,可以适当的进行绿色和植物的园林设计,创造更加舒怡的空间环境。城市公共空间以人为本,关怀人们的心理是其核心内容。
4.社会层次的关怀
在进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时候,需要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以及整个文化环境对人们的影响,也需要研究人们的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且探索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的途径。这就需要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关注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尽可能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加强对绿色、低碳资源的使用,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而使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越走越远。
5.对人群细分的关怀
由于弱势群体自身的生理以及心理等因素,会导致他们很难正常的融入到社会活动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该最大程度地消除弱势群体的障碍和心理,鼓励他们与其他人群的互动,让弱势群体也能够享受到室外活动的乐趣。特别是对于母婴以及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在设计中更应该体现关怀。无障碍的设计、连续的步行空间都应该成为公共空间设计的准则。城市公共空间,不应该只注重外观和视觉上的设计,还更应该体现出人性化的设计,因为人性化设计才是设计的本质。
人的活动是复杂的,是多样的,就会导致公共空间的多样化,而公共空间是开放性的,所以就需要公共空间是综合性的,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人性化设计理念应该是其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核心。
参考文献:
[1]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新思路――从“场所理论”的角度探讨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黑龙江省风景园林专家委员会.许大为,梁芳执笔.
[2]郝丹.追寻人文精神的城市公共空间――当代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 2003.万方数据库.
[3]徐思淑,周文华.城市设计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60.
[4]赵秀敏,葛坚.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公众参与问题[J].城市规划,2004(01):69-72.
《城市规划学刊》,工程期刊论文征稿,原名《城市规划汇刊》,2005年起更名),创刊于1957年, 1978年复刊后为双月刊。 由教育部主管,同济大学主办,是国家建筑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美国国际CODEN中心授予国际刊名代码。
《核心论文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核心论文关于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
上一篇: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试分析服务型企业的创新化发展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