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学术出版,国际教著,国际期刊,SCI,SSCI,EI,SCOPUS,A&HCI等高端学术咨询
来源:职称驿站所属分类:城市管理论文 发布时间:2016-06-21浏览:29次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做到同步推进、彼此照应、协调发展。要从建立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层面,规范、约束、引导城乡发展行为,确保发展的协调性、配套性、同步性和平衡性。文章介绍了从哪些方面来加强对现在统筹城乡的新规划见识,文章是一篇行政论文。
摘要:实施城乡生态环境同治政策。把农村环保纳入城市环保规划,统一城乡生态环境布局,统一城乡污染综合治理,统一城乡绿化管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环保模式。重点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农村养殖污染问题,减轻农业种植面源污染。
关键词: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行政管理论文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途径和关键切入点。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就是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是促进城乡居民公平发展的重要保障。统筹城乡,促进农村发展,首先是要促进农民的发展。由于长期实行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政策,农村公共服务基础比较薄弱,大量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公共文化等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技术条件、财政投入都集中在城市。这种城乡之间公共服务资源占有的悬殊,造成城乡公共服务的能力及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最终导致城乡居民享有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差别很大。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就是消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对城乡居民享有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上的影响和制约,实现全体公民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结果和自由选择权上的均等。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措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现阶段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和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上的差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的有效手段,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可以提升农民的发展能力,促进收入增长。如,教育、健康投入直接关系每一个人的生存能力、经济参与能力、财富创造能力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以提高人们抗风险能力,扩大活动空间。
行政论文:《中国行政管理》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关注公共管理科学和政府工作实际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选有关方面的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的科研成果。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是打破城乡二元制度结构的有效手段。二元结构的制度体系严重阻碍城乡一体化发展。概括起来说,这一制度体系包括限制人力资源在城乡间自由流动的户籍制度、不完善的农地制度、歧视性的城乡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财税制度等。从而,为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行城乡统一的经济社会政策奠定重要的制度基础。
服务的四个问题
城乡差距最核心的体现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异。这种差异集中表现为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低、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比率低和需要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人群多。在这“三低一多”的表象下有更深层次的问题和原因,需要认真分析,统筹解决。
农村公共服务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建设任务繁重,资金需求巨大。目前,农村公共服务投资主体单一,多元化投入机制缺乏,即使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发展经济依然是第一要务,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的资金仍然有限。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医疗卫生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不能有效满足广大农民对于基本公共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仅仅依靠政府投入,难以完全满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内在需要。
农村公共服务决策方式不够科学。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否符合农村大部分居民的实际需求,是评价与衡量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受惯性思维的影响,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在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时,一般实行“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在进行决策时,往往忽视农民的实际需求与偏好,且带有很强的指令性、主观性,农民真正需要的公共服务不能由他们自己做主,缺乏表达需求渠道,很多时候往往“吃力不讨好”。
农村公共服务结构不够合理。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还存在结构不合理的地方。突出存在重“硬”轻“软”、重显性投资轻隐性投资、重见效快的服务轻见效慢的服务。对于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公共服务较为重视,而对于农村长远发展的问题则重视不够;对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积极性高于对信息系统的投资;对于农民急需的生产性公共服务供给比较缺乏,而需求较少的部分非生产性公共服务供给却相对过剩。
公共服务能力的考核体制不够科学。有什么样的考核体制,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成效。目前,干部政绩考核体制仍未把公共服务能力放在应有的位置,加上地方政府领导体制方面存在的任期较短问题,使得地方政府官员往往会较多地考虑对上负责的问题,而忽略公共服务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尤其是乡镇的考核,指标涉及很多,有经济税收、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招商引资、社会稳定等等,为完成这些考核指标,乡镇任务繁重、疲于应付,很难保证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人力财力投入到公共服务事务上去。
服务的四条路径
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必须走体制改革与政策创新之路。对杭州而言,就是要围绕打造“城乡统筹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在公共服务体系、土地流转政策、户籍、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实现市域范围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一体化。
路径一:建立较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做到“缺位”的职能“到位”,以均等化为导向,逐步建立起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具有持续性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错位”的职能“归位”,按照权责一致原则,合理界定政府职能,理顺各层级政府之间的职责关系,解决好政府间的非对称性分权问题;“越位”的职能“退位”,做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发挥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的主导作用。当前,尤为重要的是建立有利于公共服务职能发挥的乡村公共治理机制,让村民自治真正成为农民进行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基本途径,增强村庄公共事务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最终使村民委员会与城市居委会具有基本对等的权利。二是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首要的是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按照公共服务的层次性划分政府事权,健全政府间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公共财政体制,明晰各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对于那些外溢性强,受益者范围广的公共服务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最低生活保障等,各级财政要统筹用力。其次要调动市场参与的积极性,放宽市场准入,改进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有效动员社会和市场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机制。三是加快下放审批权限。按照“责权一致、能放则放、能扩则扩、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将有关审批权依法委托或下放到县市(区)。对人口多、经济发展快、综合服务功能强的中心镇,经审核认定后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路径二:推进土地流转政策创新。一是实施土地统一规划管理。强化市级层面对土地资源的调配能力,按照产业和功能分区安排建设用地,形成市域内土地指标的管理、分配、协调。在严格保证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实行市县之间适度调节的占补平衡机制,“占耕”地区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及土地出让金中,拿出一定比例或协商比例的专项资金对“补耕”地区的耕地进行补贴。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试点,加大对污染土地的治理,对严重污染地区土地功能进行置换,对中西部生态区实施异地开发,生态补偿。二是鼓励存量土地集约利用。建立市域统一的土地分类、分级最低投资强度标准,盘活存量土地,规范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为主的工业用地配置方式,鼓励工业向功能园区集中,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实现城市规划由平面规划向立体规划的转型。限制对环境有危害的土地利用,对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产出低、不符合产业导向的企业,鼓励其利用现有厂区整体转产;对无能力转产的企业可以采取一些优惠措施要求其搬迁,并按照产业功能规划动态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对工业用地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原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原则上不再增加土地有偿使用费。三是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明确界定农民土地产权的结构,保障农户享有农村土地承包权、使用权、继承权、收益权、流转权,使农民成为独立的产权主体。开展农村集体土地和房屋确权登记,明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产权,制定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登记管理办法,使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有条件的乡(镇)、村建立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土地托管中心、土地代管站等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通过规范的“招、拍、挂”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实行“转权让利”的管理模式,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转为国有,然后补办国有土地出让或租赁手续,将土地收益大部分返还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同种产权、统一市场”的模式。对于农村宅基地,实行“换地权益书制度”,用于推进迁村并点建设。积极探索农民承包土地、房产和其它土地权益抵押、租赁和入股的政策办法。鼓励农民自主组建土地合作社,由土地合作社统一对企业招商,合作社以地入股,分享红利,农民通过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参与农村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农业现代化建设,鼓励农业集中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在不改变农业用地性质和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支持农村种养能手和专业大户通过租赁、代耕、转包等方式扩大生产规模,推进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鼓励工商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订单农业等方式,带动农户发展高产高效经济作物,实现产业化经营。
路径三: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一是实施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政策。按照建立城乡统一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要求,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逐步对市域户籍人口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性质的划分,统称为“居民户口”,按实际居住地登记,实行市域城乡户口一元化登记管理。二是实施市域一体化的人才流动政策。建立全市统一的人才市场,打破市域劳动力和人才流动的限制,实施宽松的户籍政策,鼓励中心城区和五县(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劳动力和人才的双向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城市人才到乡村创业,鼓励中心城区的人才到五县(市)工作。实施社会保障区域间可转续等政策,鼓励大学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市域中西部农村工作、创业,推进人才的合理分布。
路径四:实行城乡环境共保。建立严格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实行严格的环境容量总量控制制度,做到增产不增污、增产要减污。优化产业布局,严格限制和逐步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产业和项目,把排污总量控制在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对于环境状况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区域,重点发展低污染、低排放的新型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相对不足的生态保护地区,实行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重点研究制定异地开发、搬迁企业税收政策以及下山脱贫、生态脱贫等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政策,形成造血机能与自我发展机制。实施严格的生态环境问责制,建立生态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将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和群众满意度等指标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把生态环境评估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与干部的选拔、任用和激励结合起来。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投资体制。加强中西部山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设立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专项基金,进行生态环境示范、保护和补偿。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环境建设,提高金融开放度、资信度和透明度,加强投资制度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资金直接投资生态环境项目建设。支持和促进民营资本参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环保基础设施运营和建设市场化。
《城市管理行政论文统筹城乡最新规划建设方针》
本文由职称驿站首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城市管理行政论文统筹城乡最新规划建设方针
上一篇: 中国城乡差别状况与加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扫码关注公众号
微信扫码加好友
职称驿站 www.zhichengyz.com 版权所有 仿冒必究 冀ICP备16002873号-3